曹希正

曹希正

曹希正,原名曹錫三,1897年(清光緒23年丁酉)9月29日生,湖南郴州恭惠鄉太和圩人。

曹希正從小勤奮好學,立志用知識學問報效祖國。高中畢業就進入北京留法預備班,熱血澎湃地參加了北京”五四運動“。之後,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結識革命領袖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 、李立三、李維漢、李富春、鄧小平、陳毅、向警予、蔡暢等同學。曹希正一生不管歷經多少曲折,都堅守用所學知識報答國家的初心,始終秉持一份海歸知識分子的赤子之心,是一位堅定的愛國主義戰士,忠誠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

曹希正是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四愛國運動火燒趙家樓”的親歷者、參與者,第一屆湖南省政協委員、原湖南省郴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縣政協副主席、副縣長。

基本介紹

  • 全名:曹希正
  • 出生地:湖南郴州恭惠鄉太和圩
  • 出生日期:1897年9月29日
  • 逝世日期:1964年3月31日
  • 原名:曹錫三
  • 國籍中國
人物生平,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曹希正,原名曹錫三,1897年(清光緒23年丁酉)9月29日生,湖南郴州恭惠鄉太和圩人。
7歲入私塾,1911年15歲時入郴縣新華學校(基督教美國長老會所辦)讀高小和國中,1915年下期轉入武昌旅鄂湖南學校中學部,1919年春畢業,後入北平(北京)留法預備班和法文專修館,5月與北平大中學生一道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革命活動。
五四運動爆發,1919年5月4日當天,曹錫三和專修館部分同學,參加了聲勢浩大的天安門前集會和遊行示威,是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參與者。
曹希正
五四運動次日,有關”火燒趙家樓“、痛打漢奸章宗祥的加急報導
曹希正
北京市東城區趙家樓胡同的“火燒趙家樓”遺址紀念牌
同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初入拉魯竭化學工廠做散工,六個月後改入巴黎宿享汽車工廠做機械工。
一年後,1921年秋,以工資儲蓄所得入愛弗工商實習學校,唯讀書6個月,因為參加周恩來、蔡和森、趙世炎和陳毅組織的反對北洋政府向法國大借款行動,參與毆打中國駐法國公使,被法國政府監禁一個月後驅逐出境,押送回國。
曹希正抵達上海後,組織“被迫歸國學生團”,向國人籲請續學。
1922年初,得李石曾援助,所有被迫回國留法學生,均召往北平,入中法大學預科續學。
1923年秋,預科畢業,考得中法庚子賠款津帖,再次去法國求學。先入法國里昂商學院學會計和統計專業,畢業時獲商學博士學位。再入巴黎統計學院研究一年。
1928年學成回國。
回國後,先至上海,四出聯繫,找不到工作。繼而至南京,得留法同學桐蓀的幫助,被“江蘇省訓政人員養成所”聘為教官,教會計學,僅三個月,該所撤消。
1929年春,至鎮江“江蘇省區長訓練所”任教,講授會計和財政等課,也僅半年,訓練所停辦。
從1929年秋起至1933年夏止的五年中,除1931年初偕前妻柳演仁到安徽阜陽第五女子中學教書一學期外,先後應聘上海東亞大學、建設大學、勞動大學、和北平中國大學、東北大學等任教授,主講會計、統計、財政、國際貿易、經濟地理等課程。
1933年發生塘沽事件,東北大學擬從北平再遷西安,曹希正乃辭職返回南京。
經雷震介紹,與武漢大學法學院長楊端六認識,擬活動去武漢。當時,楊端六剛受蔣蔣介石委任兼軍事委員會第三廳(後改為審計廳)長,正需要統計專業人才,即邀請先生出任第三科科長,主管軍事經濟及人員、馬匹、器材統計事宜。是年國民黨中央令各級機關公務人員均須加入國民黨,先生奉命加入,為國民黨特別黨員(1945年,國民黨辦理黨員總登記時未再登記)。接任三科科長時,初定三個月為期,嗣因 楊端六廳長一再不準辭職,為朋友計,乃滯留任所達四年之久,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該廳裁撤,始離職返鄉。
回鄉後,住家兩個月,迫於生計,1937年12月,再往漢口經商,偶遇前在南京有公事往來的國民黨軍需暑儲備司司長王鐘,談及回鄉及目前窘況。翌日,王既函送一聘書,約請任國民黨軍證部軍需司上校專員,辦理審核經費物品事物。後隨暑遷重慶,調任監理\審核等科科長,先後約三年。
1940年底,又得王鐘保薦,委任為軍政部湖南沅陵第二被服廠少將廠長。在擔任廠長期間,看到各級員工多數以升官發財為目的,以取巧敷衍為手段,有錢必撈,有孔必鑽,而上級主管又復暗中需索,營私舞弊,深感國民黨政府黑暗腐敗。先生素來正直清廉,睹此十分不滿,到任僅一年,既連續五次請辭,發誓“寧願擺攤,不願作官”。
1942年4月,辭職獲準,即誓不再作國民黨政府之官。從此開始,至1949年國民政府在大陸倒台之前的八年中,再未向國民黨政府謀求一官半職,雖生活困苦顛簸,此志始終不渝。
辭職後,因患慢性闌尾炎,在沅陵修養一年有餘。1943年夏,赴貴州經商,與國民黨西南公路局集股合辦源源酒精廠,曹希正任董事長,未經年,即虧蝕倒閉。在家賦閒一年,經營小蘇州糖食店為生。
1945年,日本投降後,曹希正返回衡陽,仍開設小攤餬口。1946年 ,與郴縣同鄉曹忠挺、李范五等人在衡合資開辦大有豆油廠。不久,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統治區形勢動盪,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至1948年6月又將些微資本全數虧蝕殆盡,豆油廠只好關門歇業。
1948秋,得留法同學劉文濤介紹,隻身一人赴貴州大學任教授,擔任統計、經濟地理及國際貿易等科教學。原聘任期一年,因國民黨貨幣嚴重貶值,教薪低微,難敷生計,決心不再任教。
1949年2月返回衡陽度歲,貴大堅決慰留,一時無法決絕,乃將衣物和各項證件留校,以示再來之意。返回衡陽後,彷徨猶豫,一再請假,延至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勢如風掃殘葉,乃決計不再去貴州,攜眷返回郴縣老家。
曹希正在外從政、執教、經商前後歷20年,回來兩袖清風,家無恆產,住房也無,先是借住在棲風渡莊門口老友雷動培家。1952年2月,搬回老家太和圩,借住公房森公祠,在圩上做點小生意為生。
曹希正早年留學法國時,與周恩來同志、蔡和森同志、陳毅等同志相識並有交往,接觸過馬克思主義思想,經過幾十年的社會實踐,國民黨和共產黨孰是孰非已經涇渭分明。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更加堅信共產黨必將取得最後勝利。當時,共產黨郴縣地下組織領導的游擊隊十分活躍,人民起來迎接解放,而一些豪族土紳則疑慮重重,惶恐不安。先生主動積極地向他們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使他們安下心來,靜候解放。1949年6月,他以擔任棲風渡餉械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名義,聯絡原豐樂鄉鄉長段陽春等進步人士,籌集糧款,為游擊隊解決給養問題。先生還做好國民黨鄉鎮武裝人員的工作,不要再跟國民黨走,連同槍枝彈藥向游擊隊起義投誠,為郴縣的解放減少了阻力,加強了力量,作出了貢獻。
解放後,曹希正擁護共產黨在農村進行的民主改革,認為農村的地主富農,雖然也有少數勤儉辛苦積累家業致富的,但是多數是靠剝削(勞力、地租、高利貸等)發家的。中國人口80%以上是農民,而農民中90%以上是窮人,為了謀大多數農民的幸福,實行民主該改革是人民政府最適宜的政策。1950年底,曹希正將自己一生經歷如實地向當地政府詳細交待,並將一應證件上繳,毫無保留,取得了人民政府的充分信任。
1951年4月,曹希正被邀請參加全縣人民代表會議,會上被選為人民代表會議常務委員、常委會副主任。
1955年,郴縣政協成立,在第一屆一次全體政協委員會議上,當選為副主席,推薦為省政協委員。
1956年底,全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學生為郴縣人民委員會委員、副縣長。在任職期間,積極工作,密切聯繫民眾,經常深入基層,認真履行職責,受到幹部民眾的普遍歡迎。
1957年4月,曹希正參加省政協委員會,本著“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原則,在會上就湘南遊擊隊有些同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情況作了發言,在反右派時,竟被當作“為反革命鳴冤叫屈”的罪狀,錯劃為右派分子,受到撤消政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副縣長職務和降薪處分,下放幹部農場、農科所監督勞動。
1963年摘掉右派帽子。
1964年3月31日因病逝世,終年67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中共郴縣縣委重新審查了先生的全部歷史,糾正錯劃右派,宣布徹底平反,恢復名譽,對曹希正的一生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和正確的結論。

人際關係

曹希正夫人:王寶珍,曾住郴州,安度晚年。曹希正有五女:鐵如、竹如、梅如、代娣、小紅;一子:映生,均已長大成人,繼承父志,參加革命工作,為國家建設積極作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