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繩藝

曹州繩藝

山東古曹州牌子花活簡稱牌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它起源於明清時期曹州轄區的名門望族繡樓之中的女紅繩結技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曹州繩藝
  • 簡稱:牌花
  • 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 起源:明清時期
簡介,題材內涵,歷史傳承,人物,

簡介

牌子”長約四寸,寬寸許,厚如銅錢,上有圖文,以結裝飾,以示“牌子”活的種類、等級。牌子花活是古代後宮及皇親國戚為了向民間名門望族徵集慶典、婚嫁、重大節日等專用的吉祥陳設品及日用品採取的一種形勢和方法。同時,也是民間向皇家及皇家後宮獻禮、進貢的身份資格證明。

題材內涵

古曹州“牌子花活”多以現實生活為藍本、以田園情趣為對象,以仿生作品為主流,孤芳獨影,生活氣息濃郁,又不失高雅氣派。
做結人從小就要經長期的言傳、身教,有一套成熟的家傳訓練方式對她們進行手感、毅力、耐心以及觀察力、模仿力的培養,使他們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方能完成從“毛活”到“細活”最終能獨立創作精美絕倫的“成活”過程。這些善良、樸實、聰慧、胸懷博大的女性們幾乎是用畢生的精力在進行創作,她們的作品多帶有鮮明的藝術個性,每件作品都是她們豐富的內心世界的獨白,並通過作品向世人展示著堅毅的不朽人格。因此才有數百年流傳的“年年有新品,歲歲有奇蹟”的佳話。她們創作的精品多數都不易模仿和重現,傳承更為困難。
古曹州“牌子花活”的表現形式所顯示的情感與智慧,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側面,是民俗文化中璀璨奪目的一朵奇葩。

歷史傳承

古曹州“牌子·花活”當時與“牌子繡活”、“牌子絨繡”並稱古曹州“繡樓女紅”的三大絕活之一。是當時曹州諸名門望戶及大家閨秀出閣前必修課程。它與普通民間流傳的“巧活兒”、“擠花活”(現稱中國繩結藝術、中國結)在系法上有本質區別。
在曹州“牌子·花活”明清時期的代表作“繩結牡丹”工藝技法(因古曹州盛產牡丹,本工藝因此而生)已復原成功。古曹州“牌子花活”工藝技法的發掘、整理復原、有著不容忽視的藝術價值和現實社會意義。它作為現代裝飾工藝、服飾工藝、陳設品及日常實用工藝的母本工藝之一,將體現其應有的經濟價值、藝術價值。

人物

秦懷忠:痴迷繩編二十年
造型獨特,絢麗多彩的中國結;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繩塑動植物;這些作品出神入化,鬼斧神工,讓看者連連稱奇。這就是我市民間藝術家秦懷忠精心研究23年的成果,也是我市民間手工藝的一株奇葩。請看——
秦懷忠:痴迷繩編二十年
秦懷忠與雍容華貴的繩編牡丹秦懷忠與雍容華貴的繩編牡丹
現年42歲的民間藝術家秦懷忠家住定陶,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和幾位徒弟趕製一批中國結和繩塑作品。記者看到這些作品古樸與時尚風格兼具,充滿生活氣息。這是北京一家公司下的訂單,接到這么大一單生意,要在以前秦懷忠是想都不敢想。普通人只是把這種繩編藝術當做裝飾品,但是秦懷忠卻給了它另外一種解釋——曹州繩藝。曹州繩結藝術起源於明清時期的“女紅”繩結技藝,原名“牌子花活”,與“牌子繡活”、“牌子絨繡”並稱古曹州“繡樓女紅”三大絕活,秦懷忠的手藝是從外祖母和母親處繼承過來的。
秦懷忠說,在他很小的時候上不起學,跟著母親一塊出去賣個剪紙、用絲線纏花,賣了東西換飯吃。從小的耳濡目染讓秦懷忠逐漸喜歡上了這門技藝,而外祖母用繩結編制的牡丹花更是讓他過目難忘。
後來,秦懷忠參軍入伍被分配到定陶縣文化館工作。從事繩編技藝研究的想法也在他心中愈加強烈,1996年,他放棄了清閒的工作,潛心研究牡丹繩結技藝。但是,真正做起來卻沒那么簡單。由於繩結牡丹需要很高的技藝,用的原料又不好找,再加上當時人們對繩結工藝並不看好,秦懷忠的日子可以說舉步維艱。
秦懷忠說,他幾乎是三年賣了1500塊錢。實在是想把它放棄了,白天說好不幹了,把這東西處理處理,到晚上,他又爬到閣樓上去,把繩子拿出來,看看能不能再織兩套。後來給妻子車裡紅說了他的感受,知書達理的妻子表示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1999年秦懷忠成立了大秦牡丹花活研究所,他對研究牡丹繩結技藝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剛開始,一支不大的牡丹,他用了47天的時間才織完,拿給祖母看,祖母連連搖頭,並說,繩編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疏能跑馬,密不透風。”他回到家裡,閉門不出,費了39天的時間,把處女繩編牡丹作品拆完。又用了8個月的時間,研究出9種造型迥異的牡丹葉;2年多的時間研究出不同時期牡丹花的造型。  秦懷忠告訴記者很多人對他不理解:一個大男人整天干這種“女人幹的活兒”,像什麼樣子。秦懷忠的父親也對他不滿,甚至罵他,認為他不務正業,秦懷忠的外祖母卻支持他,“不怕你賣不出去,就怕沒好活”這句話一直支撐著他。
秦懷忠的外祖母年事已高,很多技藝手法已經忘記,秦懷忠只能靠自己的領悟摸索著編造,每完成一件作品,秦懷忠都會拿給老人看,如果不合格就從頭再來。老人告訴秦懷忠,牡丹花活的繁瑣工藝對製作者是一種長期的挑戰和考驗,要想做得好,就必須學會堅持。
為了節省開支,秦懷忠到處收集酒盒上的彩繩,四處民間拜師,潛心研究,穿、插、勾、引、扣、結。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工藝技法越來越熟練,圖案形式越來越豐富,一個精彩照人,美觀艷麗。他借鑑中國古典詩詞給這些圖案起了好聽和富有文化涵義的名字,如“一生平安”、“一帆風順”、“金玉滿堂”、“永結同心”等。
從秦懷忠的藝術經歷當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更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曹州繩編被列入第二批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多年的渴望萌動了,一種責任和使命感也在秦懷忠的心中升起:秦懷忠正在積極蒐集這方面的資料,他說他要把這種失傳了的百年技藝以及它所蘊涵的精神傳承下去。
文/圖 記者 晁會芹
曹州繩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