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宅鎮張氏宗祠

曹宅鎮張氏宗祠

曹宅鎮張氏宗祠位於曹宅鎮龍山村村口南首;是一處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張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整個建築保存完整。宗祠代表著家族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屬於金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曹宅鎮張氏宗祠
  • 地理位置:浙江金華
  • 保護情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始建年代:清代
宗祠簡介,宗祠概述,宗祠淵源,地圖信息,

宗祠簡介

該建築坐東朝西,共三進,每進均為五開間,一進為六架七檁,稍間與廂房均置樓。二進為九架十一檁。明次間均為抬梁式:三進為八架九檁。明次間為抬梁式。牛腿、雀替、直樑上均雕有各式花卉,人物圖案,月樑上火焰紋三條:大門門面為八字形;兩側有抱鼓石一對,大門石柱上牛腿為雙獅圖案,門頂磚雕為古人生活景象,滴水瓦為福、祿、壽、禧圖案。 宗祠一般都是供後人祭祀祖先、商議大事所用,很多宗祠都很有特點。張氏宗祠外觀平平,但內里卻自有乾坤:這裡的84根柱子沒有一根是木頭的,全是石柱,石柱上總計刻有20副楹聯,字型各不相同,囊括小篆、大篆、金文、隸書、楷書、行書等多種字型,風格迥異,更令人稱奇的是其中還有兩副是用滿文書寫的。這在江南很少見。
楹聯字的顏色有朱紅、金黃、銀白、深黑、湖藍,配以紅、黃、藍、綠、黑等底色,既活潑,又不失沉穩。外人到曹宅鎮龍山村參觀祠堂後,村民往往會圍上來問一句,這些楹聯認不認得全呢?
一般的宗祠里都有幾幅楹聯,但張氏祖先在這個前後三進的祠堂里竟刻了這么多楹聯,我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當時建祠堂時設計者的本意:是為了營造一種氛圍?還是有意炫耀張家的文化淵源?
通過幾副用楷書、行書所寫較易辨認的楹聯,如“名教自有樂地,詩書是我良田”、“丈夫心事白日青天,儒者襟懷光風霽月”、“莫萌事上行不得心,毋作心上過不去事”、“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紹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等看,這些聯多類似家訓性質,讓後代們時時記住這些金玉良言,教他們如何做人,勸勉他們發揚耕讀傳統。其中最典型的一對,是“貧不賣書留教子,飢寧食粥省求人”,張氏祖先刻下這些,是不是在每次“開祠堂門(宗族裡商議決定大事時的做法)”時,讓族人來接受一次教育呢。據說,龍山張氏傳統敬惜字紙,對讀書人很尊敬,以前在祠堂隔壁,還有一個焚紙爐,專門用於燒丟棄的字紙。

宗祠概述

張氏祖先當時刻這些東西,在金石學盛行的清代,凡有秀才水平肯定都是認識的。沒想到300多年以後的今天,這些金文、篆書、隸書、行書,已經屬於書法乃至考據範圍,很少有人能讀懂它們了。拿今天的眼光來看,這裡的確成了一個很好的測驗文科大學生水平的場所。
因為要認識這上面所有的字,首先要有很好的文字學功底,只有學過書法,通曉一些金石學,知悉一些文字演變,才能認識上面那些難認的字;其次要有很好的對聯水平,對對子在古代是讀書人必經的一課,對聯無論是詠物言志,還是寫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較高的概括力與駕馭文字的本領,才可能以寥寥數語,做到文情並茂、神形兼備,給人以思想和藝術的感受。而且對對子常會綜合各種藝術技巧,如諧音、回文、頂針、用典……只有懂得這些才可以研判一些無法確定的字。因此,認這20副楹聯不僅需要相當的古代文學功底,還需要綜合文字學、訓詁學、校勘學等知識。拿來考考文科大學生,是很好的一張“試卷”。
可以這樣說,如果你第一次來到張氏宗祠,不帶任何資料,就像一個考生走進考場,能看懂20副對聯中的七八對,那么你已經是大學專科水平了,如果看懂了其中的十對以上,你已經是本科水平了,如果你能看懂15對以上,那么你已經是碩士研究生了,如果你能看懂18對,你已經是博士生了;如果你竟然能將20對一字不差全部看懂,那么恭喜你,你不僅精通古代漢語,而且兼修滿文,可以帶博士生了。
這些楹聯,究竟何人所書?其中的書法,很可能是張氏族裡在外為官、精於書法的人所寫,也可能是出面請書法家寫。他們選擇這20副對聯,也一定是精心挑選,然後用不同的字型,20副,書法副副不同,足見當時謀事者的匠心獨運。即使在清代,在私塾里讀了幾年的孩童也是無法認全這些楹聯的,張氏祖先是不是也是有意讓這裡成為一個考驗子孫水平的地方,激勵他們求學上進呢?
根據張氏宗祠內的一塊刻於乾隆癸巳(1773年)的青石《張氏宗祠記》,這座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己未(1619年),復建於康熙己丑(1709年),距今已有290餘年。宗祠內不僅書法精湛,而且木雕工藝也很令人稱道,其門當、戶對都頗具規模。

宗祠淵源

張氏祖先中有個叫張作楠(1772-1850)的,龍山村人,是嘉慶進士,官至徐州知府,擅長詩書,精通天文,著書立說甚多。56歲時,從任上乞養還鄉,曾組織鄉賢同道組成一個北麓詩社。一些書法愛好者提出宗祠內對聯應由張作楠書寫或籌劃,尤其村人中似乎只有他有機會與滿族人交往。但1773年刻碑之時,張作楠才剛剛出生,難道是張作楠告老還鄉後補刻上去的?
將其中懸疑多年的兩副滿文對聯的照片放到網際網路上的一個滿文化論壇,有滿族網友幫我們認出了其中一副,“諸葛一生惟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還有一副,他們也一下子也認不出來。
相關連結:楹聯是題寫在楹柱上的對聯,是我國一種獨特的文學藝術形式,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實際上對聯也確是由律詩的對偶句發展而來的,如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但對聯又不同於詩,它只有上聯和下聯,一般說來較詩更為精煉,句式也較靈活,可長可短,在我國古建築中,甚至還有多達數百字的長聯。

地圖信息

地址:十里街與影視大道交叉口北20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