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伯自述

曹亞伯自述

《曹亞伯自述(套裝共2冊)》還原百年中國百年人物的百年心路,重現百年往事百年歷史的百年記錄,近代中國百年風雲人物全景式精神群像,零距離觸摸一個時代的脈搏與體溫。《曹亞伯自述(套裝共2冊)》主要講核了,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武昌日知會之運動、同盟會之成立及吳樾炸五大臣、陳天華投海、孫文革命之追記等。

基本介紹

  • 書名:曹亞伯自述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頁數:738頁
  • 開本:16
  • 作者:曹亞伯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152044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曹亞伯自述(套裝共2冊)》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曹亞伯,原名茂瑞,字慶雲,禮名亞伯,湖北興國人。辛亥革命元勛,同盟會評議部評議員,191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在辛亥革命、討袁戰爭中,多次赴海外從事外聯、籌款等活動,支持革命。抗戰爆發,他以本人名義向上海商界儲蓄銀行兩次借款籌措抗日軍餉。著作有《武昌革命真史》、《第一次歐戰中世界旅行記》《游川日記》等。

圖書目錄

自敘
第一編前編
第一章黃克強長沙革命之失敗
第二章武昌日知會之運動
第三章同盟會之成立及吳樾炸五大臣
第四章陳天華投海
第五章孫文革命之追記
第六章歐洲學生之革命潮
第七章武昌日知會之破案
第八章殷子衡之日記
第九章被難各人略述
第十章禹之謨之死難
第十一章徐錫麟刺恩銘
第十二章各地紛起革命軍
第十三章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第十四章楊篤生蹈海
第十五章鐵路國有問題與武昌起義前之準備
第二編正編上
一、辛亥(一九一一年即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武昌起義
二、八月二十四日,武漢之戰守
三、八月二十六日,各國宣告中立
四、九月初一日,湖南光復
五、九月初二日,九江光復,陝西光復
六、九月初七日,貴州光復
七、九月初十日,黃興、宋教仁等抵鄂
八、九月十一日,山西、雲南光復
九、九月十二日,漢口失守,湖南兵變殺焦陳,舉譚延閩為都督,湘軍援鄂
十、九月十三日,黃興任戰時總司令,上海光復
一一、九月十四日,湘軍抵鄂,浙江光復
一二、九月十五日,蘇州光復
一三、九月十六日,民軍固守漢陽,吳祿貞被刺,松江、清江光復,汪兆銘等出獄
一四、九月十七日,廣西光復,鎮江光復
一五、九月十八日,安慶光復,福州光復
一六、九月二十日,黎元洪通電請組臨時政府,袁世凱遣使議和
一七、九月二十一日,黃興在漢陽籌攻守,山東獨立旋即取消
一八、九月二十二日,廣東光復,廣西改舉陸榮廷為都督,煙臺光復
一九、九月二十三日,民清兩軍在武漢相持
二○、九月二十六日,清廷命袁世凱組閣
二一、十月初二日,蘇滬聯軍開始合攻南京,重慶光復
二二、十月初三日,民軍仍堅守漢陽
二三、十月初六日,奉天獨立
二四、十月初七日,漢陽失守,成都光復
二五、十月初十日,各省推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
二六、十月十一日,民清兩軍停戰
……
第三編正編下
附錄

序言

革命者,本天性之慈悲,而為世人除凶暴求平等之事業也。予生八歲,聞屠人語,中國人有辮,乃降服外國人之表志,方今皇帝,即“外國人”。予聞之憤甚,謂中國人不應許外人作皇帝,謹記之,因藐視讀書人之無志,惟斤斤於求為翰林,從無敢求為皇帝者。然於吾國之聖賢,極崇拜之,以其嘉言懿行,可為斯人之圭臬也。聞耶穌教為“異端”,痛惡之。年十五,至大冶縣福音堂,與駐堂教士張長善尋仇,大罵之曰:“洋奴邪言惑眾,吾若得志,必殺盡若輩而後已。”張對予唯微笑,予奇之,自揣設有人指予辱罵,吾必不然。旋張示予一書,名日《格物探源》,乃上海廣學會所譯。予生長於極閉塞之興國州崇山中,見此新書,極其快意,欲借一讀,張故靳而不與。予強借,頓悟守舊之非,即入大冶縣福音堂為信徒。於是家庭革命、社會革命之思想,日往復於胸中,不顧自身之一切,時與舊習慣相抗矣。適家道中落,家君欲吾訓蒙,予向家慈求得川資,至武昌,考入農務學堂肄業焉。庚子秋,七月二十六日,唐才常革命案破,林述唐、傅致祥、李炳寰、蔡承煜、王天曙、黎科、瞿河清七人,於二十七日,被張之洞殺於武昌之天符廟。予見其血,聞其血腥,心益悲痛。次日唐才常被殺於武昌之大朝街附近,許匯東親見之。聞其臨刑前之一剎那,曾口占一詩,有句云:“剩好頭顱酬死友,無真面目見群魔。”迄今猶雒誦不置也。是年冬,予考入兩湖書院,日與南齋王文豹、王愷憲、周震鱗、黃軫(即黃興)輩周旋。壬寅春,兩湖輿地教授鄒沅帆先生,應清學部張百熙之召,調予與王文豹二人入京充編纂,臨行變計,派予與王文豹往湖南新化辦中學。予雖教博物及數學,然處處引發學生革命之思想。予憶授一加法命題,謂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時,大殺漢人,在揚州十日殺八十萬人,在嘉定屠城三次,殺二十五萬人,其餘漢人因不肯蓄辮投降者,即殺無赦,又殺十八省同胞幾三百萬人,共殺漢人若干云云,此予教法之一例也。予又教授柔軟體操,每上操場,必向學生演說漢人文弱被壓制之苦痛。是時譚人鳳在新化教國小,常率小學生來會操,聆演講。同時陳天華留學日本,專著革命小冊子,如《警世鐘》、《猛回頭》等,輸入湖南、湖北之各學堂各軍營中,而新化學界革命之思潮,幾不可遏止矣。是年秋,錢維驥來新化教國文,介紹禹之謨與余交,因禹極抱亡國之痛也。冬假,予渡日本。過長沙時,適經正學堂小學生胡宗琬(即胡瑛,至民國後,失節勸進,種種無行,非意料所及),結黨暗殺劣紳王益吾,未成,被國文教授陸詠霓革出。王君復生告予,予異之,即介紹胡宗琬於建築武昌武普通學校之吳祿貞。是年,吳祿貞與耿覲文、李書城亦游湘以覘革命運動之成績。癸卯三月,予復返新化中學,過武昌,訪吳祿貞,問胡宗琬之行蹤,彼已派至沙市宜昌湘西一帶與會黨聯絡去矣。先是,劉敬安於武昌組織一救世軍,秘約軍中同志,分途運動。聞胡宗琬將至鄂,會合於蛇山之頂,準備歡迎。到會者,即劉與辜天保、季雨霖、方柏年、張漢、徐竹平、徐於七人。胡至後,即組織科學補習所於武昌山前東廠口,與劉敬安、馮特民、朱滓淘、時伯弼、宋教仁、易本羲、張朗村、王漢、朱子龍輩,分道進行。倘張之洞有招兵事,劉敬安必先知,因劉在南湖馬隊營黎元洪營部充書記,予知黎元洪之名從此始。胡宗琬即用秘電招會黨來入伍,科學補習所專作介紹入伍機關。當時所用秘碼,招兵日貨俏,速派弟兄們來曰辦貸來,兵器曰海帶。未介紹入伍之先,必受科學補習所之秘約,約中大意,謂吾漢人四萬萬,亡國於滿清之手,已二百數十年,受盡苦痛,諸君此次入伍,務學成健兒,待時機至,即起而革命,光復漢族,為一定之宗旨。其時張之洞所募新軍,大半科學補習所介紹之新貨也。予抵新化,不及兩月,新化縣知事張某,浙人,向湘撫趙爾巽秘告予謀反叛逆,欲吾頸血,染彼紅頂。不意趙爾巽怵於甲午之敗,亦頗有維新之隱衷,加以其人忠厚,本性愛才,不惟不究,反參去新化縣張知事永不錄用。而新化中學校董彭莊仲、晏谷如、鄒價人、伍子奇輩,雖久謀革命,終恐學校被予破壞。斯時新化留日陸軍學生楊源溶(字伯笙)新自東京歸,帶有陳天華之《猛回頭》七千冊,皆被諸校董焚去。予遂不願久留,即於五月下益陽,至長沙,受錢維驥、童峙三及齊耀農所辦寧鄉中學之聘,兼任汪德植所辦求中學校及彭梅生所辦長沙中學之教席。聞黃吉亭牧師為長沙聖公會會長、愛國心長,並辦有日知會以開民智,予遂依之。爾時黃興先由上海吳國光會長介紹,已與黃牧師相見,記名為會員,從此學界、軍界,皆入於聖公會之門,而長沙之日知會,乃極一時之盛。甲辰暑假中,予又至江西吉安府廖笏堂處運動軍隊。時笏堂為統領,駐吉安,新化學生投其隨營學堂者不少。適廖往瑞昌辦教案,予從容向吉安民眾演說,並散《猛回頭》、《警世鐘》諸書。吉安正府試,予洋裝無辮,聽演說者大半應試生,竟有人持予所散書至知府胡祖謙前告秘。江西巡撫夏時聞知,用萬急公文至吉安軍營指名捕予,就地正法。營中教授江彤侯,秘書長張通煥,送予川資三十串以行,予並不知有就地正法之公文。過南昌,又至郭人漳(字寶森)所辦之隨營學堂演說。次日即抵九江,乘輪上駛矣。予離吉安之次日,陳天華亦至吉安,因予案發,彼不能安居,遂由袁州經萍鄉而至長沙,受盡內地運動之折磨。予抵武昌,住科學補習所,吳祿貞邀予居其家,因匆匆不便,暫留科學補習所以便奔走。所中辦事極忙者,即劉敬安、胡宗琬、宋教仁、易本羲、時伯弼、朱子淘諸人。予因奔走過久,倦極鼾睡中,有鼠齧予皮鞋,至真皮知痛始驚而醒。所中無傭工,惟宋教仁、易本羲常為眾效勞。所中無用費,予曾向劉百剛借二十元接濟之。時忽居秋,予復至長沙,每日於三學堂授課外,即往日知會辦事,並每日按時至西長街循道會福音堂演說,凡以促革命之成功而已。甲辰九月,長沙革命失敗,長沙日知會亟遣人秘告武昌科學補習所,即時停辦,以防株連。至冬假,予過武昌,知高家巷聖公會胡蘭亭牧師辦有日知會,又集合科學補習所同志劉敬安、馮特民輩,全體加入,繼續革命之進行。乙巳,會務極發達。丙午夏,復設科學補習所於日知會內,一時軍、學兩界,聲氣互通,有若機括之將發。秋冬之交,郭堯階泄其謀於巡警道馮啟鈞,劉敬安、朱松坪等被逮,而日知會科學補習所諸同志,遂分設各機關,別立會名社名甚伙,而機事益密,此辛亥起義之前因也!噫,予愧不學,少未聞釋、老、孔、墨諸勝義,及其長也,痛我政治不良,艷羨歐風,舉西來一切政教、藝術,莫不推崇而樂從之,未免蔑視舊有禮教,而於家國之革命,不無過勇之愆。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治國家,其土直以治天下,外重者內拙,意不誠,心不正,不足以言修齊治平也。自民國成立以來,吾同胞痛苦日增,乃至上無禮,下無學,賊民朋興,謂非革命者不能自苦以利天下之咎乎?嗚乎,予亦一罪魁也。予幸從故友張純一先生之規勸,虔誦佛經,已六年於茲,今始知基督教為“天魔外道”,而儒、道、墨諸家所言之、治道,允宜潛心宣究,尤宜以佛教為歸,則利他以自利,庶幾有利而無弊矣。予今為此言,所以懺悔三十年來一切昏動之罪,亦以仰慰陳公星台在天·之靈,更望後之言革命者,先自革其我見之非始也。各省革命之同志極多,予未能一一記錄,遺忘缺漏,知所不免,茲特就予所見聞之可言者,略為紀述,以明真相,供史家採擇焉。
民國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曹亞伯敘於崑山之平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