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書脊(book back,Backbone;spine),是指書刊封面、
封底連線的部分,相當於
書芯厚度。即書芯表面與書背的聯接處。也是精裝書刊前後書殼與書背的聯接處。平裝
書刊的書脊是平齊的,書芯表面與書背垂直;精裝書刊的書脊則高出書芯表面。
發展
書籍裝幀的發展經歷了多種形式,但在每一種形式的發展時期,設計者往往只注重書籍的
版式設計,直到中國的線裝書和西方的精裝書出現以後,才逐步關注書籍的封面設計,但對於書脊的設計則一直未引起重視。20世紀以後,
書籍設計產生了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在
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不論是在書籍的裝幀形式上,還是在藝術設計上都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書籍的封面及書脊設計,融入了多種設計手法和形式。現在,由於文化產業走向市場經濟的需要,
書籍裝幀設計既要保持其文化性,更要適應和開拓市場經濟的時代性。所以,
書籍封面設計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並對書脊設計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作用
書脊設計的重要性,雖然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但是要把書脊設計好,卻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有時並不是設計能力的問題,而是思想意識的問題。目前,圖書市場正在逐步開放,出版、發行和行銷形式均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與讀者直接接觸的最後一個環節——書店,具體銷售規模和展示方式等都明顯與以往不同了。現在,雖然大大小小的書店都在努力擴大展示空間,但是仍然趕不上書籍出版品種和數量的增長。因此也致使書籍的出版和發行競爭激烈,書籍能夠在書店上架,已經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相同題材、書名、品質的書籍越來越多,展示的競爭已不言而喻了。書店很無奈地將許多書籍插在書架上,只給了書脊露面的機會,可謂是“一寸空間一寸金”。讀者要想在眾多繁雜的書脊中尋到需要的圖書並非易事,在圖書館中更是如此,即便是家庭中的藏書,也都是插在書架里的。根據這些情況可以判定,書脊設計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明顯,而且是長期的現實問題。
有人說,封面是書籍的第一張臉,而書脊則是書籍的第二張臉。①不論是從功能的角度,還是從藝術視覺的角度,都應該強調對書脊與封面一樣重視。進行書脊設計關鍵就是一個
理解和思考的問題,只要理解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並逐一解決,就可以達到書脊設計的要求。
功能要求
書脊是封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在設計封面時要將其與書脊作為一個平面來構思。當然封底和勒口也應該如此,但是在設計封底和勒口時會有意弱化其設計力量,以此襯托封面和書脊的主要地位。一般封面中的主要設計元素,如書名、叢書名、標識、作者名、出版社名等,在書脊上都應該有,最好是除了字號大小根據需要有變化外,字型和色彩應該保持一致。為了確保書脊的信息表達得清晰明了,應儘量減少設計元素和層次,切不可把封面上所有的設計元素全部複製到書脊上,使其擁擠不堪、主次不分,造成視覺上的混亂。圖案、圖片和符號的套用要簡潔清晰。功能要求是書脊設計的第一要素,它主要靠文字信息來體現。顯然,書名又是要素中的主體。為了保證書名的主體作用,在進行字型設計時應該突破字型選用的隨意性,注重字型的創新設計。比如字型的組合設計,務必要使結構合理美觀、對比強烈、易於識別。文字的布局不宜平均擺放,要集中主體、呼應客體,增強識別信息的凝聚力,把握好讀者閱讀時視覺的舒適度。
藝術要求
很多收藏郵票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話:“方寸小天地”,郵票雖然只有方寸那么小,但是它可包含大千世界的知識
萬象,在藝術設計上更是精益求精。書脊也是方寸之地,有所不同的是,它的形狀更加狹長,在設計書脊的時候還要考慮封面的藝術設計風格,不能獨立設計。具體的要求,應該是設計元素布局合理,符合藝術造型的特性,根據書脊的寬度,思考適合的設計手法,構思精美有趣的設計形式。也許只有書籍才能提供這樣獨特的設計空間,不要把它看作是個難題,應該用一種獨特的藝術眼光,發揮其獨特的魅力。單行本的圖書在發揮書脊的藝術設計時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要善於與封面和封底聯繫起來構思,巧用其
設計元素,做到有呼應、有延續,自然就事半功倍了。另外,共性很強的系列叢書的書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空間。細心的設計師會充分思考系列叢書的整體化設計,書脊的設計在此更應該強化它們的整體
藝術風格,這樣有利於提升叢書的品質。所謂整體化設計,一是系列叢書排列在一起時藝術風格應統一化,設計元素的布局與分割要完全一致,只是文字和色調有變化;二是把所有書脊看作一個完整的平面,除了保證每個書脊的文字等功能性的必備元素之外,圖形類的元素可以組成一幅完整的畫面。有的書籍分上下兩卷或上中下三卷等,稱為套書,這樣的書籍實質上是一部書,由於書籍
印張過多,分卷後可以方便使用並增強書籍價值感。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改變單行本的書脊設計習慣。除了文字、符號或
標識等主題元素保持一致外,不妨在圖形方向、方位和色彩上進行變化,使每一卷的藝術效果不同,但是排列在一起時又組成有規律的形式,形成變化中的統一。這樣既可以強化書籍分卷的概念,增強數量感,整體效果也會倍增。叢書的書脊設計也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做,但是要注意的是避免凌亂和花哨,應該具有很明顯的規律性。套書還可以嘗試把所有書脊合併在一起,當作一個畫面來設計,比如書名、圖案、圖片等只出現一次,尤其是書名不可重複使用,單本書脊的書名字型只是完整字型的一部分。由於套書不會分開銷售,展示時排在一起,所以不必擔心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和信息傳達的完整性。這樣會產生一種更新穎的整體藝術效果,強化書籍的藝術個性。
視覺要求
其實,強調書脊設計的重要性,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視覺的傳達才能達到所有的要求,所以,視覺要求應該是書脊設計的重點。書脊的視覺效果已成為圖書行銷中一個新的、重要的要求,其具體要求是:布局獨特、個性突出、色彩絢麗、視覺衝擊力強,能夠做到在眾多繁雜的書脊中脫穎而出。《孫子兵法》中說:“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達到這樣的要求,必須隨時關注
書刊市場,熟悉書脊設計的狀況,善於分類分析,總結出一些系統的規律。有了這樣的一手資料,就可以制定出自己的設計思路。統觀市場現狀,書脊設計形式的單一、保守、循規蹈矩的做法是普遍現象,在設計思路和形式上遠沒有封面設計變化大、發展快,勇於探索、打破常規,營造全新的視覺效果是必需的設計思路。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在這裡我們也可以把書脊設計理解為“狹路相逢創新者勝”。具體做法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1. 文字的安排,減少文字層次、字型設計組合化、文字布局集中化、突破文字的排列習慣。2.標識或叢書符號的設計要精簡概括、造型特別、易於識別。3.圖形圖案與封面要連貫而有呼應,層次宜少不宜多,忌諱繁瑣複雜,特別要避免文字壓圖所造成的視覺混淆。4.色彩要明快,不宜用過多的色彩。色彩在書籍裝幀設計中,有著特別的視覺作用,色彩設計得巧妙,會為書籍增添無窮的魅力。進行書籍裝幀設計,色彩設計將是今後的一個重要課題。由於從事書籍裝幀的設計師有相當一部分是沒有經過專業美術學習和色彩訓練的,如果對色彩的理解和感覺不準確的話,從事書籍裝幀設計將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國畫大師
潘天壽說過,“
筆墨當隨時代”,那么,在書籍裝幀設計中,這裡的筆就是指書籍的材質和形式,墨則是色彩,色彩設計就是最具時代性的課題。因此,書脊的色彩設計應當作為重要環節來做。
元素要求
思路要寬
思路是寬廣的,手法是可以多變的,力圖創新無疑是一個正確的路子。當然,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大廈建得有多高,地基就要築得有多牢。書籍裝幀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論市場提出怎樣的要求和變化,都不能只強調個體而忽視整體,如強調了視覺衝擊力,而忽視了文化內涵;強調了色彩絢麗,而忽視了圖文信息的傳達功能;強調了風格獨特,而忽視了書籍內容的屬性等,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書脊設計應該先理清各元素的主次關係,如果主要是體現書名等文字信息,那么其他輔助元素就要有意識地弱化;如果主要是通過圖形和突出的色彩來詮釋書籍,那么就可以弱化文字元素,但是圖形圖案一定要具有主題性、整體性和美觀性,通過圖形圖案和色彩表現來引導讀者對書籍的興趣,抓住讀者的視覺好感,使其進一步尋找文字信息。套書和系列叢書的書脊設計,既要考慮單行本的視覺效果還要兼顧所有書脊排列在一起時的整體效果。
創作空間
對於設計師來講,儘管這增加了可發揮的空間,卻同時也增加了設計難度。所以,務必要把握好視覺的整體感,做好系統設計,使其具有視覺上的完整性。設計元素不宜過多過亂,應該突出重點,強化圖形、色彩和具有時代氣息的設計手法,以提高套書和系列叢書的陣容和品牌形象。還有一種兩本書合訂為一本書的形式,就是將不同的兩本書相背裝訂在一起,共用一個護封,沒有了封底,成為兩個封面,書脊也是共為一個,看上去是一本書,實際是兩本書。這種裝幀形式很特別,但是,這樣的書籍也必須具備書名、文稿內容和編輯體例的最大共性。在設計書脊時,如果採用傳統的文字排列方法,上半部分的文字是正的,下半部分是相反的,在視覺心理上就會很不舒服。所以,不妨改變一種新的設計方法,將兩本書的文字都橫向排列在書脊上。這樣不管怎樣看,視覺效果都會比較舒服。另外,由於是兩本書合為一本書來設計,書脊設計既要體現兩本書的概念,也要突出一本書的整體感。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一是應減少設計元素和層次,二是要運用色彩和圖形的力量進行分割和融合,這樣就會很明白地告訴讀者這兩個概念,而且視覺效果也會很整體。
換算
書脊指書的厚度,最準確的計算方法是:
P數除以2乘以0.001346乘以紙張克數=書脊。
P數:指同種紙張總頁數,通常一張A4紙為2P,設計公司計算P數是按210mmX285mm,計算,即大度16開計算。
無論多大開度的書,計算書脊時P數就是計算同種紙共多少頁,如有不同紙,再計算其他紙的厚度,最後相加得書總厚度,如:一本書:內頁80g書寫紙共240P,中間有16P157g雙銅,算書脊。
書寫紙厚度:240÷2×0.001346×80=12.92mm。
銅版紙厚度:16÷2×0.001346×157=1.69mm。
書總厚度(書脊):12.92mm+1.69mm=14.61mm。
規則
主題內容
本標準規定了書脊的定義、內容和設計規則。
本標準適用於一般圖書、系列出版物、多卷出版物、期刊報告、檔案(如盒裝檔案和盒式
磁帶)以及擬上架的類似出版物。不適用於外文版圖書及
線裝書。
2.定義
2.1書脊
連線書的封面和
封四,以縫、釘、粘或其他方法
裝訂而成的轉折部位,包括
護封的相應位置。
2.1.1書脊名稱
印在書脊上的內容。
2.1.2 縱排書脊名稱
從上向下排字的書脊名稱(見圖1)。
2.1.3 橫排書脊名稱
當書直立時,橫向排字的書脊名稱(見圖2)。
2.2 邊緣名稱
出版物封四上沿書脊邊緣縱排的書脊名稱(見)。
設計使用
3.書脊名稱和邊緣名稱的設計和使用
3.1 書脊名稱的設計和使用
3.1.1 內容和設計規則
3.1.1.1 書脊厚度大於或等於5mm的圖書及其他出版物,應設計書脊。
圖書和其他出版物及其護封的書脊名稱應與其封面、書名頁上的名稱一致(出版者名稱用圖案者除外),不應有文字和措詞的變化。
3.1.1.2 一般圖書書脊上應設計主書名和出版者名稱(或圖案標誌),如果
版面允許,還應加上
著者或譯者姓名,也可加上副書名和其他內容。
3.1.1.3 系列出版物的書脊名稱,應包括本冊的名稱和出版者名稱,如果版面允許,也可加上總書名和冊號。
3.1.1.4 多卷出版物的書脊名稱,應包括多卷出版物的總名稱、分卷號和出版者名稱;但不列分卷名稱。
3.1.1.5 期刊及其合訂本的書脊名稱,應包括期刊名稱、卷號、期號和出版年份。
書脊名稱一般應採用縱排,橫排也可採用。
註:書脊名稱中含有外文或
漢語拼音時,按外文習慣排印。
3.1.2 書脊名稱的清晰度
書脊名稱的排印應醒目、清晰、整齊,使人易讀,並便於迅速查找。
3.2 邊緣名稱的設計和使用
若出版物太薄,厚度小於5mm或其他原因不能印上書脊名稱時,可以緊挨書脊邊緣不大於15mm處,印刷邊緣名稱。其內容除出版者名稱不列入外,其他的內容與書脊名稱相同。邊緣名稱排在
封四(如圖3)。
註:邊緣名稱便於人們尋找上架的無書脊名稱出版物及書脊朝上置於檔案盒內或疊放的出版物。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七分委員會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聞出版署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崔靜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