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贗品,是書畫家造出來的。因為不是書畫家,不是確有些“能耐”的書畫家,是造不出可以讓人眼花繚亂的贗品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畫贗品
- 產生:鑑定家鑑定出來的
- 性質:假的字畫
- 特點:以假亂真
產生,鑑定,商品,書法鑑別,古畫鑑別,
產生
書畫贗品的產生又幾乎是和書畫與生俱來的。因為絕大多數書畫家總是先從臨摹名作起筆的。而把名作臨摹得惟妙惟肖,幾乎是許多書畫家成功的必由之路。何況,書畫家還有文人的野趣逸興。明代董其昌名噪不已,於是陳繼儒以銀兩求沈士充畫幅山水大堂,充作董畫。丹青史便是如此,一些書畫家成功了,一批贗品誕生了。
造贗品是書畫家的功課,贗品是成功畫家的扶手。靠扶手站起來的不知有多少成功的、甚至很傑出的書畫家。
倘若這個世界上,書畫永遠不成為商品,那么所有的可以亂真的贗品,永遠會給人帶來銷魂蝕骨的美感。
鑑定
書畫的贗品,是鑑定家鑑定出來的。因為書畫的難辨,只能由鑑定家,由有些能耐的鑑定家鑑定出來。
鑑定家是隨贗品的生成而生成的。然而鑑定家縱有明鏡高懸的雄心,但真正要高懸起明鏡來,真是談何容易。從絹本、墨跡、印泥來辨別真偽,是鑑定家的基本手段,然而僅擁有這樣的手段,實在是不出色的鑑定家。出色的鑑定家需要詩意和想像,需要對中國書畫的本原——“氣韻生動”——的一種微妙的感應。正因為這種感應的不可言傳的微妙,至今我們還不能讀到一部對書畫鑑定的權威之作。傑出的中國書畫是書畫家的心靈傾訴。而這種傾訴隨著書畫家的人生遭際的變化而變化不定的心緒,變得多姿多彩,變得捉摸不定。而畫家和鑑定家微妙的人際關係,又使中國文人“婉而多諷”的為學態度風行不絕。
商品
倘若這個世界上,書畫永遠不成為商品,那么關於鑑定家的為學為人的機智和灼見,實在是一道美不勝收的風景。
可惜書畫終於成了商品。書畫天生有許多風景,成了商品的書畫也不禁風景如畫。
今天,最是讓人霧裡看花的大概是書畫的拍賣了。面對拍賣,畫家目眩,買家目眩,賣家目眩。一片雲遮霧障,又一片景色迷人。被吳冠中稱作贗品的那幅油畫,買家卻視為至寶。因了謝稚柳和徐邦達兩位大鑑定家各執一端的那幅大千畫,雖然買家和拍賣行把官司打得震天響,可這幅撲朔迷離的畫作,其身價只怕是如日中天。
在當今的書畫市場上,古代書畫贗品令藏家們非常苦惱。一些惟利是圖的書畫商為了牟取不法的高額利潤,往往不擇手段地造假。近讀舊京古玩商趙汝珍先生所著的《古玩指南》一書,書中介紹了古書畫贗品的簡便識別法,其法甚是實用,現介紹給大家,供書畫收藏者們鑑別古書畫時參考。
書法鑑別
先說鑑別古書法作品。鑑別古書法,當先觀其書法的結構、用筆、精神和照應,次觀人為還是天巧、真率還是做作。然後考證其作品的古今、相傳和來歷等,再辨別它的收藏、印色、紙色和絹素。凡其書法僅有結構而無鋒芒者,摹本也;有筆意而無位置者,臨本也;筆勢不連續,猶如算盤珠者,集書也。假若它是採用雙勾法描摹的書法作品,通篇作品無精彩、精氣之處的,一看就是贗品。從古書法的墨色上亦能分辨真偽,古書法的墨色無論燥潤、肥瘦,俱透入紙,而偽作贗品則墨氣浮而不實,古畫亦是這樣。
古畫鑑別
再說鑑別古畫的方法。古人物畫要觀其顧盼語言,花卉果品要觀其迎風帶露,飛禽走獸要觀其精神逼真。山水畫要觀其山水林泉清閒幽曠,屋廬深邃,橋約往來,石老而潤,水淡而明,泉流灑落,雲煙出沒,野徑迂迴,松偃龍陀,竹藏風雨,山腳入水澄清,水源來脈分曉,這樣的畫即使不知出自何人之筆,亦為妙手佳作。若人物似屍似塑,花果類瓶中所插,飛禽走獸只取其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樓台模糊錯雜,橋約強作斷形,境無夷險,路無出入,石無立體之效果,樹無前後左右仰俯之枝。或高大不稱,或遠近不分,或濃淡失宜,點染沒有法度,或山腳浮水面,水源無來路,雖然落款為某某名家,定是贗品,用此種眼光去辨別古書畫,一般不大會走眼。
此外,從古書畫的絹紙上也能分辨真假,唐代的絹粗而厚,有獨梭,絹闊四尺。五代絹粗如布。元代和宋代的絹,等第稍失勻淨。有一種浙江嘉興宓家所制的“宓家絹”,其絹細而勻淨厚密,趙孟頫、盛子昭、王若水等古代書畫名家多用這種絹作畫。古絹由於歷經年代久遠,它的基本絲絹性已經消失,同時經過裝裱後,無復堅韌,用指在絲絹上微微拖過,則絹如灰堆般起縱,聞之有古香,若古絹有碎紋,則裂紋橫直,皆隨軸勢作魚口形,且絲不毛,偽作則反之。舊紙,色淡而勻,表舊里新,薄者不裂,厚者易碎,否則都為偽作。
有人對拍賣行不保真偽的明文義憤填膺,以為不打假,不足以平民憤。其實,書畫的作偽商品,實在不同於牙刷、茶杯、家電、時裝。擔保所有拍品真偽的胸脯,恐怕滿天下無人敢拍。而讓諸多鑑定家群喙爭鳴或者已被傳媒傳得名震遐邇的贗品,恐怕不會比名家的應酬真跡缺乏魅力。更何況,買家的經濟實力,愛好的程度,永遠是書畫成交的神秘內因,實在無須旁觀者為之不平。
既然在這個世界上,書畫成了商品,那么,天下真愛藝術者,只能指望自己謹慎入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