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巨匠藝庫——山水卷

書畫巨匠藝庫——山水卷

《書畫巨匠藝庫——山水卷》是2018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講述山水畫中三大流派,好畫的標準和創作的條件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畫巨匠藝庫——山水卷
  • 作者:陸儼少、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黃賓虹、李小可、葉子、陸亨、伏文彥
  •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586054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陸儼少》:
  我從小喜歡畫畫,信筆塗鴉,沒有老師指點,住在鄉間,也看不到名作。到了13歲,才見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如獲至寶。後在中學讀書,圖書館中有一部由正書局印的《中國名畫集》,大開眼界,課餘時間,如饑似渴地臨摹。18歲才從師專學山水畫,得到老一輩的指點以及接觸一些古今名畫,探討其傳統技法,心摹手追,努力把它化為自己的東西,創立面目。平生好游,到過幾處名山大川,經過思考摸索,不斷實踐,也下了些功夫。到今年70歲,經過了五十多個年頭,中間自己走了些彎路,而且即有所得,也看不透、講不清,有些東西也可能是錯誤的,現在我把它寫成這本書。
  主要分為泛論和畫法,把我自己的想法以及取得的一些經驗,一條一個問題,不列次序,也沒有系統地寫出來。一些前人講過的,在這裡不再重複多講。具體畫法部分,即我一己的創作方法,也沒有系統地寫出來和附圖加以說明。一般人都是這樣畫的,我也不再重複了。中間有些互見的地方,為了行文方便以達到說清楚問題,所以也不再刪去。這些論點,只是我一己的想法;這些方法,只不過是我自己常用的,並不是很好的方法。一個作者形成他的獨特風格,有其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想法也不‘同,所以風格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我這些極為膚淺的東西,不希望年輕人來學我像我。
  唐代書法家李邕說過“學我者病,似我者死”。藝術貴有自己的風格,完全亦步亦趨地學人家是沒有出息的。所以本書只供學畫的年輕人參考之用。如果看過之後有所啟發,得到一些幫助,就算是起了一些作用。我還希望一些老前輩、有真知灼見的作者指點我的錯誤,提出批評,讓我在以後有生之年得到改進,這是莫大的幸福。
  《李可染》:
  “千難一易”是父親在1986年舉辦“李可染中國畫藝術展”時回顧一生藝術經歷的感慨。他認為一個藝術家的成功和個人風格的建立是需要條件的,條件具備才會水到渠成。所需的條件不是幾個而是多方面,這是一個需要終生積累的過程。“七十二難”、“廢畫三千”、“七十始知已無知”、“白髮學童”正是形容這個過程的艱辛。
  古今中外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家都是非常個人化的,其所選擇的特殊性藝術道路和態度決定了他們的藝術面貌。李可染總結一生的藝術道路,提出要“精讀大自然與傳統這兩本書”,正如古人講“師造化”、“師古人”。他13歲拜師徐州先賢錢食芝學畫,由此與中國畫結下了終生之緣。22歲考取林風眠在杭州創辦的國立藝術院(後改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研究生,受教於法國教授克羅多先生,學習油畫與素描。杭州藝專對東西方文化採取開放、多元的態度,是一個自由、活躍的治學環境,李可染在那裡掌握了精準的造型能力,繪畫調性、色彩表現與畫面整體感的把握……“五四運動”的時代變革,給藝術學子們帶來對人生、時代、現實的關注與貼近,也給學子們敞開了一個更加寬闊藝術思考與選擇的空間。
  《傅抱石》:
  傅抱石的藝術當以山水畫的成就為傑出,其次是人物畫。他的山水約可分為五個時期,早期以師法古人、尤其是石濤為主,入日本三年而一變,入四川八年又一’變,1950年代為適應新的社會形勢而一變,1960年代在政治上春風得意後又一變。
  傅抱石十幾歲時開始學畫,啟蒙老師是自家西鄰一家裱畫店的左姓畫工,專門負責複製石濤的作品。傅抱石常去畫店看畫,引起左師傅的注意,遂帶他去看一些古代真跡,而且給他作了許多講解,於是由石濤而漸入繪畫之堂奧。當時的畫壇,流行“四王”未流的一路作品,柔弱委靡,毫無生動之可言。而石濤的畫則奇縱恣肆,生動鬱勃,使他十分激動,從此一意於石濤,正如他後來在《石濤上人年譜》中所說:“余於石濤上人妙諦,可謂癖嗜甚深,無能自己。”因此而自號“抱石齋主人”,後來乾脆改名“傅抱石”。但他學習石濤,並不是恪守於石濤的技法,而是得力於石濤的精神,“師其心而不蹈其跡”,“師其意不在跡象間”。此外,對於梅清、程邃、董其昌、倪瓚、高克恭、米芾等,他也有所借鑑。直至1933年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在傳統中下工夫,傳世作品如《秋林水閣》、《松崖對飲》、《竹下騎驢》、《策杖攜琴》(均1925年)等,側重於用線.筆路清晰,絕不模糊;但那種迅猛而亂頭粗服的形態,顯示了其小為傳統所囿的個性精神,與其“往往醉後”的風貌是一種內在本質上的契合。
  《張大千》:
  大千老師首先認為:“畫家自身便認為是上帝,有創造萬物的特權本領。畫中要它下雨就可以下雨,要出太陽就可以出太陽;造化在我手裡,不為萬物所驅使;這裡缺少一座山峰,便加上一座山峰,那裡該刪去一堆亂石,就刪去一堆亂石,心中有個神仙境界,就可以畫出一個神仙境界。這就是科學家所謂的改造自然,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筆補造化天無功’。總之,畫家可以在畫中創造另一個天地,要如何去畫,就如何去畫,有時要表現現實,有時也不能太顧現實,這種取捨,全憑自己思想。何以如此?簡略地說,大抵畫一種東西,不應當求太像,也不應當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當然不如攝影,如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畫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和不像之間,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藝術。正是古人所謂遺貌取神,又等於說我筆底下所創造的新天地,叫識者一看自然會辨認得出來;我看到真美的就畫下來,不美的就拋棄了它。談到真美,當然不單指物的形態,是要悟到物的神韻。這可引證王摩詰兩句話,‘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是無聲的詩,詩是無聲的畫’,怎樣能達到這個境界呢?就是說要意在筆先,心靈一觸,就能跟著筆墨表露在紙上。所以說‘形成於未畫之先’,‘神留於既畫之後’。近代有極多物事,為古代所沒有,並非都不能入畫,只要用你的靈感與思想,不變更原理而得其神態,畫得含有古意而又不落俗套,這就算藝術了。”
  談到學習繪畫的過程,他又說:“作畫要怎樣才得精通?總括來講,首重在勾勒,次則寫生,其次才到寫意。不論畫花卉翎毛,山水人物,總要了解理、情、態三事。先要著手臨摹,觀審名作,不論今古,眼觀手臨,切忌偏愛;人各有所長,都應該採取,但每人筆觸天生有不同的地方,故不可專學一人,又不可單就自己的筆路去追求,要憑理智聰慧來採取名作的精神又要能轉變它。老師教學生也應當如此,告訴他繪畫的方法,由他自去追討,不可叫他固守師法,然後立意創作,這樣才可以成為獨立的畫家。所以唐宋人所傳的作品,不要題款,給人一看就可知道這是某人的作品,看他片楮寸縑就可以代表他個人啊。”
  談到繪畫和讀書的關係,他說:“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見聞廣博,要從實地觀察得來,不只單靠書本,兩者要相輔而行的。名山大川,熟於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筆自然有所依據。要經歷得多才有所獲,山水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畜都是一樣。遊歷不但是繪畫資料的源泉,並且可以窺探宇宙萬物的全貌,養成廣闊的心胸,所以行萬里路是必須的。”
  大幹老師*後總結道:“一個成功的畫家,畫的技能已達到化境,也就沒有固定的畫法能夠拘束他,限制他。所謂‘俯拾萬物’,‘從心所欲’,畫得熟練了,何必墨守成規呢?但初學的人,仍以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為是。古人畫人物,多數以漁樵耕讀為對象,這是象徵士大夫歸隱後的清高生活,不是以這四種為謀生道路,後人不知此意,畫得愁眉苦臉,大有靠此為生,孜孜為利的樣子,全無精神寄託之意,豈不可笑!梅蘭菊竹,各有身份,代表與者受者的風骨性格,又是花卉畫法的祖宗,想不到現在竟成了陳言濫套!
  《黃賓虹》:
  在中國近現代繪畫發展史上,黃賓虹無疑是一位承前啟後的一代山水畫巨匠。他那超凡脫俗、揮灑自如、窮極造化的山水畫藝術世界,蘊含著精深的文化內涵和崇高的美學價值。
  黃賓虹的山水畫創造,早已超出中國畫一般意義上的畫理與畫法,以及筆墨本身所蘊含著的價值內涵。他那奇拙蒼潤、渾厚華滋,混沌里綻出光芒,反其道而行之又合乎道的藝術,是一種常人無法達到的生命哲學與人生的藝術境界。說到底,黃賓虹是一位筆墨功力型兼文人學者型的一代大家。

圖書目錄

《陸儼少》:
自序
畫論
泛論
一、學畫起手
二、識辨和吸收
三、山水畫中三大流派
四、山水畫派的盛衰
五、好畫的標準
六、創作的條件
七、激情和創新
八、學習傳統
九、師法大自然
十、創稿
十一、傳統和創新
十二、畫中主題
十三、基本功
十四、畫的章法
十五、章法三訣
十六、畫中重點
十七、氣勢
十八、畫忌平
十九、繁簡虛實輕重
二十、大塊面
二十一、透視和光暗
二十二、規律
二十三、工與寫
二十四、變化
二十五、筆不虛設
二十六、章法生髮
二十七、虛實
二十八、用筆功夫
二十九、呼應顧盼
三十、執筆法
三十一、用筆中鋒
三十二、用筆要圓
三十三、線條大小
三十四、用筆提按
三十五、用筆訣竅
三十六、落筆和收拾
三十七、點和線
三十八、皴法
三十九、用筆要毛
四十、用筆人紙
四十一、用筆為主
四十二、用墨法
四十三、用墨光潤
四十四、由濃人淡
四十五、墨骨
四十六、設色主調
四十七、青綠法
四十八、設色變化
四十九、加得上,放得下
五十、骯髒和乾淨
五十一、放和收
五十二、沉著和痛快
五十三、畫貴自然
五十四、養氣
五十五、亮和暗
五十六、用虛
五十七、動和靜
五十八、創新一例
五十九、大塊水墨
六十、畫忌四氣
六十一、創立面目
六十二、畫雪法
六十三、飛雪畫法
六十四、雨景畫法
六十五、畫風法
六十六、畫霧法
六十七、點子畫法
六十八、畫樹幹
六十九、畫枯樹
七十、留白
七十一、兼善
七十二、學畫時間
七十三、學畫四多
七十四、推陳出新
七十五、學有師承
七十六、題款
七十七、題款的部位和格式
七十八、中國畫幅式
七十九、畫扇面
八十、筆墨紙硯
八十一、畫絹
畫法
具體畫法
山水畫詩文題跋
作品欣賞
陸儼少藝術年表
《李可染》:
上篇·畫史畫論
改造中國畫
中國畫的特點
再談中國畫的特點
論筆法
談齊白石的畫
談藝(一)
談藝(二)
談中國畫
漫淡山水畫
談學山水畫
下篇·山水寫生
山水畫教學論語
頤和園寫生談
桂林寫生教學筆錄
談黃山寫生
談桂林寫生
對山水畫教學大綱的意見
山水畫“五字講”
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作品欣賞
李可染常用印章
李可染藝術年表
《傅抱石》
《張大千》
《黃賓虹》

作者簡介

  陸儼少(1909-1993),現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並結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於中國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並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李可染(1907年3月-1989年12月),江蘇徐州人。中國現代傑出的畫家,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於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代表畫作有《灕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傅抱石(1904-1965),現代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新餘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範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並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1952年任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
  張大千,20世紀中國畫壇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家,山水、人物、花鳥兼擅,是少有的全能型畫家,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他長期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此外他還曾與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卡索交遊切磋。張大千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被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又曾與黃君璧、溥心畲合稱“渡海三家”。張大千晚年享有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又被稱為“臨摹天下名畫*多的畫家”。
  黃賓虹(1865年-1955年),中國現代山水畫畫家,為中國山水畫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影響極大。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別號予向、虹廬、虹叟、黃山山中人,中年更號賓虹,以號著稱;祖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
  黃賓虹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乾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殘、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耳恭聽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他的書法“鐘鼎”之功力較深。著有《黃山畫家源流考》、《虹廬畫談》、《畫法要旨》等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