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台上下》是一部由吳琛瑜所著的書籍,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書台上下
- 作者:吳琛瑜
- ISBN:9787100095259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出版信息
作者:吳琛瑜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晚清以來評彈書場與蘇州社會
出版年:2015-2
頁數:403
定價:42.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
ISBN:978710009525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副標題:晚清以來評彈書場與蘇州社會
出版年:2015-2
頁數:403
定價:42.00元
裝幀:平裝
叢書: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
ISBN:9787100095259
內容簡介
蘇州評彈被譽為“中國最美的聲音”,書場是這種聲音藝術傳播的場所,蘇州書場也是蘇州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以書場為中心,仔細剖析靜態書場內部的各種要素,還把動態書場的研究納入整體蘇州社會的框架中,把單一、靜態、直觀的研究變成了整體、動態的研究,分析書場內部各要素與蘇州社會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分析書場內部各要素與蘇州社會各組成部分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透過書場的角度反觀蘇州社會的發展,反觀評彈與蘇州社會的互動關係。
本書以書場為中心,從空間的角度對晚清以來蘇州評彈與蘇州社會的關係進行了微觀研究。作者通過書場記憶結合史學解讀勾勒了更為鮮活豐富的蘇州城市生活畫卷,提供了了解近代蘇州的一個側面。作者從書場小社會與蘇州大社會的關係入手統籌全篇,認為蘇州書場中的評彈藝人與各色聽眾,構成了書場“小社會”;而蘇州書場與蘇州社會的其他組成部分,構成了蘇州“大社會”。書場“小社會”內部各要素之間的互動,推動著書場“小社會”不斷發展,也反作用於蘇州“大社會”。書場“小社會”與蘇州“大社會”之間發生著信息與能量的交換,蘇州“大社會”的發展制約著書場“小社會”,書場“小社會”的變遷也處處投射出蘇州“大社會”的影子,是蘇州“大社會”變遷的濃縮與提煉。書稿分為五個部分:第一章主要敘述了蘇州社會變遷背景下的書場演變;第二章主要對書場的空間構成以及商業運作體系進行研究;第三章從人際交往的角度分析書場空間形塑的影響因子;第四章藉助感官文化的理論,重構書場內各色群體的日常生活以及感官體驗;第五章分析了政權更迭下書場空間的重組和變化。
作者簡介
吳琛瑜,博士學位,任蘇州市園林局園林博物館館長。
目錄
再版序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學術史回顧
(一)蘇州評彈研究概況
(二)空間研究與近代中國公共空間研究
三概念界定與資料情況
(一)書場、書場空間
(二)資料情況
四方法與思路
(一)新社會文化史的借鑑
(二)書場“小社會”與蘇州“大社會”
第一章晚清以來蘇州社會變遷下的書場發展
―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蘇州書場
(一)明清時期的蘇州社會與蘇州評彈
(二)從露天書場到茶館書場
(三)蘇州城市近代化與觀前的興起
(四)晚清時期茶館書場的發展
二20世紀20至40年代的蘇州書場
(一)“海上之路”:蘇州評彈的新發展
(二)20世紀30至40年代的蘇州書場
(三)民辦商業電台的創辦與廣播書場的誕生
(四)書場功能的演變:從茶館書場到專業書場
三20世紀50至60年代的蘇州書場
(一)一元化體制下的蘇州評彈
(二)茶館書場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章晚清以來書場的空間構成與經營運作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學術史回顧
(一)蘇州評彈研究概況
(二)空間研究與近代中國公共空間研究
三概念界定與資料情況
(一)書場、書場空間
(二)資料情況
四方法與思路
(一)新社會文化史的借鑑
(二)書場“小社會”與蘇州“大社會”
第一章晚清以來蘇州社會變遷下的書場發展
―18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蘇州書場
(一)明清時期的蘇州社會與蘇州評彈
(二)從露天書場到茶館書場
(三)蘇州城市近代化與觀前的興起
(四)晚清時期茶館書場的發展
二20世紀20至40年代的蘇州書場
(一)“海上之路”:蘇州評彈的新發展
(二)20世紀30至40年代的蘇州書場
(三)民辦商業電台的創辦與廣播書場的誕生
(四)書場功能的演變:從茶館書場到專業書場
三20世紀50至60年代的蘇州書場
(一)一元化體制下的蘇州評彈
(二)茶館書場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章晚清以來書場的空間構成與經營運作
一書場的布局與設施
(一)布局
(二)設施
二書場的人員構成
(一)場方
(二)藝人
(三)聽客
三書場的經營運作
(一)開辦書場
(二)聘請藝人
(三)書場收益
四書場的競爭
第三章晚清以來書場空間的形塑與人際交往
一共生與互惠
二傳播與反饋
(一)藝術傳播與經驗之談
(二)聽客的“扳錯頭”
三“相知”與“相惜”
(一)“過房爺”與“乾兒”
(二)君子之交
(三)“捧”與“不捧”
四矛盾與衝突
(一)地方鄉紳與藝人
(二)幫會與藝人
(三)書場與藝人
(四)藝人之間
第四章晚清以來書場內的日常生活與感官文化
(一)布局
(二)設施
二書場的人員構成
(一)場方
(二)藝人
(三)聽客
三書場的經營運作
(一)開辦書場
(二)聘請藝人
(三)書場收益
四書場的競爭
第三章晚清以來書場空間的形塑與人際交往
一共生與互惠
二傳播與反饋
(一)藝術傳播與經驗之談
(二)聽客的“扳錯頭”
三“相知”與“相惜”
(一)“過房爺”與“乾兒”
(二)君子之交
(三)“捧”與“不捧”
四矛盾與衝突
(一)地方鄉紳與藝人
(二)幫會與藝人
(三)書場與藝人
(四)藝人之間
第四章晚清以來書場內的日常生活與感官文化
一書場內聽客的感官體驗
(一)聆聽的享受
(二)賞閱的刺激
(三)品嘗的樂趣
(四)沙發的誘惑
(五)感官體驗的單一化
二書場內評彈藝人的演藝生涯
(一)藝術上的“千日之功”
(二)生活中的“身心俱疲”
(三)書台上的“正襟危坐”與書台下的人世變遷
三書場生活經驗的文學再現
(一)文人筆下的“說書人”
(二)小說中的“女彈詞家”
(三)“兒時的樂園”與“兒童時代的娛樂”
(四)書場內外的兩個“阿二”
第五章晚清以來書場的空問重組與權力更迭
一空間的平衡:清代至民國初年光裕社與評彈商業體系的運作
二平衡的打破:民國時期傳統評彈商業體系面臨的新挑戰
(一)藝人多元化:光裕社、潤余社、普余社的利益競爭
(二)書場獨立化:茶館書場業公會的成立
(三)政府的社會管理
三“光裕書場”事件:書場空間權力的更迭
(一)引子:龔、潘藝人的光裕書場演出
(二)升級:公安局、文化局的介入
(三)分析:調查小組的調查報告
(四)落幕: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社會“劇變”
結語
附錄
附錄1蘇州市區書場分布圖(清道光至光緒年間建立)
附錄2清代中葉至20世紀60年代蘇州書場一覽表
附錄31930至1949年蘇州廣播電台一覽表
附錄4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市區部分書場場東情況一覽表
附錄5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市區部分書場股東情況一覽表
附錄6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市區部分書場工作人員情況一覽表
附錄7民國時期部分報刊中蘇州城鄉書場及廣播書場廣告一覽表
附錄8蘇州書場行政管理支出一覽表(1955年)
主要參考文獻
再版後記
(一)聆聽的享受
(二)賞閱的刺激
(三)品嘗的樂趣
(四)沙發的誘惑
(五)感官體驗的單一化
二書場內評彈藝人的演藝生涯
(一)藝術上的“千日之功”
(二)生活中的“身心俱疲”
(三)書台上的“正襟危坐”與書台下的人世變遷
三書場生活經驗的文學再現
(一)文人筆下的“說書人”
(二)小說中的“女彈詞家”
(三)“兒時的樂園”與“兒童時代的娛樂”
(四)書場內外的兩個“阿二”
第五章晚清以來書場的空問重組與權力更迭
一空間的平衡:清代至民國初年光裕社與評彈商業體系的運作
二平衡的打破:民國時期傳統評彈商業體系面臨的新挑戰
(一)藝人多元化:光裕社、潤余社、普余社的利益競爭
(二)書場獨立化:茶館書場業公會的成立
(三)政府的社會管理
三“光裕書場”事件:書場空間權力的更迭
(一)引子:龔、潘藝人的光裕書場演出
(二)升級:公安局、文化局的介入
(三)分析:調查小組的調查報告
(四)落幕: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開始的社會“劇變”
結語
附錄
附錄1蘇州市區書場分布圖(清道光至光緒年間建立)
附錄2清代中葉至20世紀60年代蘇州書場一覽表
附錄31930至1949年蘇州廣播電台一覽表
附錄4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市區部分書場場東情況一覽表
附錄5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市區部分書場股東情況一覽表
附錄6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市區部分書場工作人員情況一覽表
附錄7民國時期部分報刊中蘇州城鄉書場及廣播書場廣告一覽表
附錄8蘇州書場行政管理支出一覽表(1955年)
主要參考文獻
再版後記
叢書信息
評彈與江南社會研究叢書 (共13冊), 這套叢書還有 《評彈1949》,《伴評彈而行》,《個體與集體之間》,《為伊消得人憔悴》,《弦邊嬰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