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將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和一百刻(百刻制的產生應與漏刻有關),其中四十刻歸於夜,六十刻歸於晝。四十刻中,每十刻為一段,共四段,加上首尾共五個結點,記為五更。戌初一刻作為一更,亥初二刻作為二更,子時整作為三更,醜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
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更點
- 一夜:分為五更
- 每更:分為五點
- 每更就是:一個時辰
古時將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和一百刻(百刻制的產生應與漏刻有關),其中四十刻歸於夜,六十刻歸於晝。四十刻中,每十刻為一段,共四段,加上首尾共五個結點,記為五更。戌初一刻作為一更,亥初二刻作為二更,子時整作為三更,醜正二刻為四更,寅正四刻為五更。宋開始將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子初、子正、醜初、醜正......
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對照與現在的時間刻度,一更的間隔為1.2個時辰,144分鐘。每更分五點和十刻,每點占兩刻,為0.24個時辰,約為現在的半小時(28.8分鐘)。由於非整除的關係,每個時辰的刻數不是完全一致的。每個時辰的初和正各約4-5刻,一刻14.4分鐘。晚上戌初一刻(19點12分)為一更,亥初二刻(21點36分)為二更,子時整為三更(0點正),醜正二刻(2點24分)為四更,寅正四刻(4點48分)為五更。卯正(6點整)剛好是五更過五刻,從子時整剛好過了25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