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春夜闌》是晚唐五代詞人毛文錫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女主人公相思怨情。上片寫春夜相思。或直道情懷,或以景烘情,把相思孤獨之情寫深、寫苦。下片寫天曉後的怨情。“偏怨別”二句,加一倍寫怨深;“庭下”句,以景烘情;末三句,以樂寫哀,濃化了主人公的怨情。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更漏子·春夜闌
- 創作年代:晚唐五代
- 作品出處:《花間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毛文錫
- 詞牌:更漏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更漏子
春夜闌⑴,春恨切⑵,花外子規啼月⑶。人不見,夢難憑⑷,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⑸,庭下丁香千結⑹。宵霧散⑺,曉霞暉⑻,梁間雙燕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春夜闌:春夜將盡。闌,盡。
⑵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這裡有綿綿不覺之意。
⑶子規:杜鵑鳥,又稱布穀鳥,相傳其啼聲哀婉淒切。
⑷難憑:無所依託。
⑸芳節:百花盛開時節,猶言春天時節。
⑹丁香千結:此處謂固結不開,猶人之愁固結不解。千,一作“半”。
⑺宵霧:夜霧。
⑻暉:光輝燦爛,一作“輝”。
白話譯文
春的深夜靜靜的,春的思愁綿綿不絕,花叢外杜鵑鳥的聲聲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殘月。相思的人不見蹤影,相思的夢也難成,我那孤獨的心,如紅紗罩里的一點殘燈。
最恨的是這時分別,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階下的丁香花繁葉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結。夜霧漸漸地飄散,朝霞在天邊燦爛,梁間呢喃著親親的細語,飛來了一雙春天的燕。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毛文錫擅寫閨情,詞語艷麗,這首詞是一首藝術性較高的閨思之作。
閨中少婦,思念遠別的親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愛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這一懷思緒,主要通過環境氣氛的描寫來烘托和表現。
詞中的景物,不僅是作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氣氛,同時還作為一種意象,藉以表達離情別緒和春思春愁。
“花外子規啼月”,思婦在靜夜裡聽到鳥聲,本來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鳥聲烘托岑寂,是以動寫靜。而這鳥聲又是子規的啼叫聲,便包含著更深一層的意思。子規的叫聲近似“不如歸去”。杜牧詩云:“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這首詞里所寫花外子規,也具有思歸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遊子思歸,而是用以表現思婦切盼情人歸來。
“紅紗一點燈”,思婦獨守空閨,孤寂之中,對著紅紗籠罩的的孤燈凝思,此景此情,都帶點淒涼之感。“孤燈”在這裡是烘托思婦孤寂的一種意象。思婦夜裡思念情人,不能入寐,夢也難成,空對著一點寒燈。在寒燈的映照下,益顯出思婦心情的孤寂。
“庭下丁香千結”,寫室外之景。丁香結蕾,唐宋詩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結不解。如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這首詞描寫庭下丁香花蕾千結,同樣暗寓思婦愁腸千結,表現了思婦的離愁和春愁。
“梁間雙燕飛”,雙燕飛於梁間,最容易引起思婦的春思和春愁。本來成雙成對的燕子繞樑而飛,是一種很和諧的景物,可以喚起歡愉的情緒,然而當對著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時候,這一和諧景物與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鮮明的對比。所以當詞中的思婦徹夜不眠,送走宵霧,迎來曉霞,看到雙燕在晨曦中繞樑而飛的時候,不是解除了夜間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種孤寂之感,更無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
詞中子規、紗燈、丁香、雙燕這四種景象,是實景,又不是單純的實景,可以說是“實中有虛”,也就是說既具體又抽象,因為它們已經成了引發愁情的觸媒,甚至稱了這無形無質的情思的表象。這首詞對於這些意象的運用是很成功的。
名家評價
陳廷焯《雲韶集》:⑴“‘紅紗一點燈’,真妙。我讀之不知何故,只是瞪目呆望,不覺失聲一哭。我知普天下世人讀之,亦無不膛目呆望失聲一哭也。”⑵“‘紅紗一點燈’五字五點血。”
俞陛雲《五代詞選釋》:“上闋言春夜之懷人。質言之,人既不見,虛索之夢又無憑,則當前相伴,惟此一點紗燈,照我迷離夢境耳。下I闋言春日之懷人,霞明霧散,見燕雙而人獨也。”
李冰若《栩莊漫記》:“文錫詞質直寡味,如此首之婉而多怨,絕不概見,應為其壓卷之作。”
作者簡介
毛文錫,唐末五代詞人。字平珪,高陽(今屬河北人),一作南陽(今屬河南)人。年十四,登進士第。已而入蜀,從王建,官翰林學士承旨,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蜀亡,隨王衍降唐。未幾,復事孟氏,與歐陽炯等五人以小詞為孟昶所賞。《花間集》稱毛司徒,著有《前蜀紀事》、《茶譜》,詞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國維輯《毛司徒詞》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