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九龍瀑布群,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省羅平縣 城北22公里處。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蝕,在此形成了十級高低寬窄不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其中最大的一級寬112米,高56米,氣勢恢宏,蔚為壯觀,號稱九龍第一瀑。九龍瀑布群因其瀑布眾多,景點密集而形成其獨有的觀賞特點,一年四季美景不斷,素有“九龍十瀑,南國一絕”的美譽。
九龍瀑布,因發源於九龍河而得名。河水從白臘山背後的群山中奔涌而來,哺育著羅平大地上的各民族兒女。九龍瀑布是九龍河上最具盛名的大瀑布群,當地布依族民眾一向稱之為“大疊水”,人們習慣稱之為“九龍瀑布”。大小十級瀑布,或雄偉、或險峻、或秀美、或舒緩,無以倫比美不勝收。瀑間淺灘深潭千姿百態、異彩紛呈,裂帛般的白瀑,綠玉般的流水,層層疊疊階梯狀的水台繞著水瀑蜿蜓而下,從不同的角度審視都會給你一陣陣的驚喜。九龍十瀑之間,以淺灘或深潭相連,形成了一串輝映太陽光輝的明珠彩帶。這些瀑布隨著著季節的更替而變化無窮,豐水季節時,數里之外都會聽到大瀑布的轟鳴響聲。
每年的農曆二月二、三月三,分別是布衣族的對歌節和潑水節。這天,男女老少來到河邊互相唱山歌,觀看劃竹排比賽。方圓幾十里的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則要在以後的三天中,舉行盛大的游山、對歌和交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建立彼此的情愛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平九龍瀑布群
- 地理位置:雲南省羅平縣城北22公里處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長約4公里的河道
- 開放時間:全年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碧日灘、戲水灘、以堵勒大瀑布、
情人瀑、碧日潭、月牙湖、
戲水灘、鈣化疊水 - 歌曲:《觀瀑》曲:王俊雄;詞:揚眉
- 機場:興義萬峰林機場
簡介,綿延的景觀,秀美的景致,布依族風情,音樂,建築,蠟染,服飾,節日,禮儀,婚俗,禁忌,特產和飲食,景點榮譽,斷流現象,
簡介
羅平九龍瀑布群,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雲南羅平縣城
東北22公里處,是羅平古十景之一的“三峽懸流”所在地。
九龍河原名喜舊溪,在長約4公里的河道上,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蝕,在此形成了十級高低寬窄不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其中最大的一級寬112米,高56米,氣勢恢宏,蔚為壯觀,號稱九龍第一瀑。
瀑布群憑藉地貌差異形成了大小十級瀑布。或雄偉、或險峻、或秀美、或舒緩,美不勝收,絕倫無比。
景區景觀豐富,景點集中,特點突出,風景迷人;景點集雄、險、奇、秀為一體,組合較好;瀑間淺灘深潭千姿百態、異彩紛呈,景色隨季節和水流大、有無窮變幻。
因景點密集而形成其獨有的觀賞特點,一年四季美景不斷,素有“九龍十瀑,南國一絕”的美譽。
羅平九龍瀑布群
綿延的景觀
羅平處於滇、黔、桂三省區交界,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羅平還是中國的“油菜之鄉”,油菜花開的時節放眼望去全是金黃的油菜花梯田。
九龍瀑布周圍群山環繞,阡陌縱橫,呈現一派田園風光。
九龍十瀑之間,以淺灘或深潭相連,形成了一串輝映太陽光芒的明珠彩帶。
這些瀑布承受著季節的更替變化,變幻無窮,令人目不暇接。豐收季節,數里之外,便會聽到大瀑布的轟然響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碧日灘,清澄平靜。
灘下有河心小島,將水分成三股,形成三個寬窄不等,高約2米的小疊水,這是九龍十瀑中的第一瀑。此瀑細柔若絲,仿佛一根根絲線在隨風飄舞,河心島上蘆葦叢生,時有魚群弄瀑搶水,景致十分迷人。
由此拾級而上,是一座鈣化天生橋,潺潺細流從橋兩側漫入潭內,與橋下的疊水匯成一月牙形鈣化灘,呈扇形均勻地散開,水花翻滾,波光閃爍,這是“戲水灘”。
順戲水灘上行,涉過4個高低不一的鈣化疊水,便是十瀑中最為壯觀的以堵勒大瀑布,它便是聲名遠播的“九龍第一瀑”,也稱神龍瀑布。
此瀑高56米,寬114米,瀑面呈弧形,瀑後有一個深約10米的水簾洞。左邊巨石聳立,猶如一輛古代戰車駛入潭中。
據當地布依族民眾說,神龍大戰銅鼓精時,那狂暴的鼓精便是砸在這巨石上而粉身碎骨的。
瀑底觀之,宛如天河傾瀉,似萬丈臨空飛降,銀練垂空,腳潭上空玉絮飛花,濺珠結霧,瀰漫空中,化為朦朦細雨灑向下遊河谷,艷陽輻射,水霧化成五彩長虹,絢麗燦爛。
緊接著的情人瀑,也被稱為第二大瀑布,高43米,寬39米。
兩岸峭壁聳立對峙,瀑水湍急翻騰而下,沖入幽深靜謐的腳潭,捲起朵朵銀色浪花。
沿著瀑布邊陡峭的石階路,攀上瀑布頂,回首俯視,碧日潭、月牙湖、戲水灘、鈣化疊水盡收眼底。
秀美的景致
九龍瀑布群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第四名“。
它集桂林之靈秀、版納之風情、九寨溝之幽靜、匯三峽之險峻、黃果樹之雄奇”是來羅平瀑布旅遊的賓客的真切觀感。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質構造和水流的長期侵蝕,在此形成了十級高低寬窄不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
瀑與瀑之間有無數的淺灘和深潭,各顯丰姿。
大大小小的瀑布,或細柔若絲,仿佛一根根絲線在隨風飄舞,或水花翻滾,波光閃爍,或似天河瀉落,勢如雷霆萬鈞,震撼山河,或魚群弄瀑搶水,景致迷人。
裂帛般的白瀑,綠玉般的流水,階梯狀層層疊疊的水台,但是繞著水瀑蜿蜓而下,不同的角度都會給你一陣陣的驚喜。
除瀑布外,你還可以感受到附近布依族的特殊風情。每年三月三的對歌會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遊客。
此外,羅平油菜花已成了滇東北高原上的奇特景觀,每年春節後,高原花海的萬種風情也等著你欣賞。羅平油菜花用鮮艷的色彩攝去你的眼睛,九龍河滿面用細膩的溫柔誘惑你的心靈。
滿山腰的油菜花梯田,漫山遍野的金黃色讓你沉浸在花的海洋,你的視野所及,除一座座小山包以外,全都是油菜花。金雞峰林是羅平最出名的觀景點,登高可俯瞰大地花海。
從金雞山往縣城方向走幾百米有個指示牌“油菜花觀景台”,走進去左邊有座小山,上面也可以看。在此可以拍晨霧和日落。柔情的多依河、魯布革小三峽景區都離縣城不遠。
亞洲唱片公司總經理,亞洲唱片公司著名音樂家、製作人,佛曲作曲家、演唱家王俊雄,奕睆居士,在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方面不遺餘力,他吸天地之靈氣,納山川之底蘊,先後推出了多個特色鮮明的民族音樂系列專輯。他在“抒情中國系列03-彩雲南天”中譜寫了《觀瀑》樂曲,樂曲輕快、歡唱,具有典型的雲南布依族民族風情。
《 觀 瀑 》
---羅平九龍瀑布群
揚 眉
騰飛的九龍十個瀑,瀑瀑裂帛峭壁懸,
鈣化的十灘九條溪,溪溪凝玉固山巒;
層層的台階水面展,湛藍碧綠小淵潭,
疊疊的水灘傍青山,流光溢彩緊相連。
高飛的九龍十個瀑,瀑瀑之間拖淺灘,
緩急的十灘九條溪,溪溪之上泛煙嵐;
奇曲的台階水面展,四季變幻色斑斕,
輕淺的水灘傍青山,雷霆萬鈞動地酣。
大河漲水哩慢悠悠,紮起竹竿順水流,
空心的竹子浮水面,阿妹擎傘立筏頭。
二月的油菜發新芽,山川嫩綠白梨花,
三月的油菜開黃花,大地明黃到天涯;
柔情的多依河彎曲,金雞報曉布依家,
寬闊的三峽景萬千,漫山遍野梯田狹。
二月的二唻龍抬頭,男女老少出竹樓,
九溪十瀑旁對山歌,歌唱美好新生活;
三月的三唻祭雙神,俊男靚女盛裝身,
十瀑九溪旁潑水忙,村村寨寨似海洋。
大河漲水唻青悠悠,拋個荷包小郎收,
空心竹子不落水哩,真心阿哥妹不丟。
布依族風情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貴州、雲南、四川等省份,其中以貴州省西南部最多,占全國布依族人口的97%,其中一小部分布依族居住在越南。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變而來。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漢族史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稱。“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專稱。“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1953年,貴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根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式統一用本民族自稱“Buxqyaix”(布依音譯)為族名。
多依河,當地布依語“達傣”,“達”布依語意思是“河”、“河流”,“傣”布依語意思是:傣族、傣人,整個多依河流域布依語“恫傣”意思是傣族居住的河流流域,也就是說多依河流域曾經是布依族先民和傣族先民共同居住的地域,現在的板台村,布依語就是傣族村(寨)、傣族人居住地的意思。
多依河起源於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羅斯村委會臘者村,流經臘者——木納——板台——多依——舌坡——浪歪——中寨——新寨八個自然村,最後到三江口(滇、黔、桂三省交界處)即黃泥河、清水江、南盤江注入珠江。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布依族部族的諸多神山在滇、黔、桂三省交界處為爭神山之王而發生混戰,最後只剩下“坡老”布依語,意思是很大的山和“坡桑”布依語,意思是很高的山,“坡老”和“坡桑”兩座神山進行決鬥,最終,“坡老”獲勝,但“坡老”的腳被“坡桑”的劍刺傷流血不止,變成了現在的多依河,“坡桑”戰敗立即垮軟變成現在多依河邊的田,但雙方繼續鬥爭,每到夏季,“坡桑”都要去弄“坡老”的老傷口使得多依河每年夏季都要發洪水,而“坡老”則每年都要使多依河邊的田受蟲災。多依河流域的布依族為了消除蟲災和水患,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多依河邊的布依族過“根三粉”節(布依語)家家戶戶都染花米飯,到河邊神灘殺雞宰羊祭祀龍王爺求龍王爺降洪水,到神山祭祀山神,以乞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安居樂業,並在河邊吃飯,年青人和小孩在河邊打水丈,這就是現在多依河流域的布依族過“根三粉”潑水節的來歷。
多依河起源於羅平縣魯布革布依族苗族鄉羅斯村委會臘者村,流經臘者——木納——板台——多依——舌坡——浪歪——中寨——新寨八個自然村,最後到三江口(滇、黔、桂三省交界處)即黃泥河、清水江、南盤江注入珠江。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布依族部族的諸多神山在滇、黔、桂三省交界處為爭神山之王而發生混戰,最後只剩下“坡老”布依語,意思是很大的山和“坡桑”布依語,意思是很高的山,“坡老”和“坡桑”兩座神山進行決鬥,最終,“坡老”獲勝,但“坡老”的腳被“坡桑”的劍刺傷流血不止,變成了現在的多依河,“坡桑”戰敗立即垮軟變成現在多依河邊的田,但雙方繼續鬥爭,每到夏季,“坡桑”都要去弄“坡老”的老傷口使得多依河每年夏季都要發洪水,而“坡老”則每年都要使多依河邊的田受蟲災。多依河流域的布依族為了消除蟲災和水患,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多依河邊的布依族過“根三粉”節(布依語)家家戶戶都染花米飯,到河邊神灘殺雞宰羊祭祀龍王爺求龍王爺降洪水,到神山祭祀山神,以乞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安居樂業,並在河邊吃飯,年青人和小孩在河邊打水丈,這就是現在多依河流域的布依族過“根三粉”潑水節的來歷。
音樂
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嗩吶、月琴、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大歌和小歌是流傳於黔南的具有多聲部結構的兩種歌唱形式;盤歌則用唱歌來盤問對方,隨機應變互相問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諺語和詩歌等。黔西南地區的布依族音樂“八音坐唱”有“聲音活化石”、“天籟之音”之稱。
建築
吊腳樓:居住在貴州南盤江流域的布依族房屋多為吊腳樓,古稱乾欄。樓底圈牲口、堆雜物,樓上住人。在黃果樹瀑布一帶的布依族人就地取材,利用當地豐富的薄石材,在乾欄式建築的基礎上改建石板房,除檁條和椽子外,整座房屋全用石板建成。來到布依村寨,就像進入了神奇的石頭王國,這種房子整潔優美,冬暖夏涼,防風防雨又能防火。紅水河流域還是中國最重要的林區之一。
石板房:石板房布依族居住的顯著特點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為乾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前半部正面是樓,後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當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條或石塊砌牆,牆可壘至五六米高;以石板蓋頂,鋪成整齊的菱形或隨料鋪成鱗紋,石頭民居不僅不透風雨,而且古樸美觀,屋頂舉重若輕,安居而不壓抑。總之,除檀條椽子是木料外,其餘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缽、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頭鑿的。一切都樸實淳厚。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防火,只是採光較差。
石樓:房屋都是石頭建造,三四層的石樓就有幾十棟。由於石料是淺灰白色,加工後更顯晶潔,所以白天看鎮寧,銀光閃爍;月夜看鎮寧,凝霜蓋雪。為此,古有“銀鎮寧”、素有“銀色鎮寧”之美譽。該鎮的石建築,歷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風雨歷程,所以既堪稱為凝固的音樂,又可當作不朽的史詩。
蠟染
布依族的蠟染久負盛名。早在宋代就有貴州惠水特產蠟染布的記載。清代史書上所說的“青花布”,就是蠟染布。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跟母親學習蠟染技術。先把蜜蠟加熱熔為蠟汁,然後用三角形的銅製蠟刀蘸蠟汁,在自織的白布上精心描繪各種漂亮生動的圖案,再放入藍靛缸中漬染成藍色或淺藍色,最後將布入鍋煮掉蜜蠟,撈出後到河水中反覆蕩滌,晾乾,就成獨具特色的蠟染工藝品。其中不少佳品現展出於北京博物館。做成的蠟染布料,圖案豐厚樸實,繪畫活潑豪放,並呈現出獨有的龜紋(亦稱小波紋),具有機器所不能代替的藝術效果。由農家自己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
服飾
布依族的服飾很有特色。服飾多為青、藍、白幾種顏色。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相同,多包頭帕,頭帕有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為對襟短衣,一般是內白外青或藍,褲子為長褲;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藍長衫,腳上穿布統襪。現代布依族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婦女著大襟短衣,部分著百褶長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擔山一帶,少女喜穿滾邊短衣,系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帕,以粗髮辮盤扎頭巾,額上為織錦圖案和數圈髮辮,下穿褲子,著繡花鞋。青年女性穿蠟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繡花盤肩,用各種花線沿衣肩繡成兩排小正方形的半圓形圖案,領圈兩邊拋花織錦,顏色醒目;衣袖中間為織錦,上下兩段是蠟染;衣服下擺為一寸左右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繡花或織錦長圍腰,系淺色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巾,耳邊垂著一束各色線做成的耍須。已婚者的頭飾戴“更考”,以竹筍殼和布匹製成,形如撮箕,前圓後矩。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髮簪和手鐲等銀飾。
節日
跳花會: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舉行。“跳花會”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動,規模盛大,參加人數過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訂終身
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較為普遍的傳統節日,俗稱“三月三”。節日來源與活動內容,隨居住地區不同有所區別。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俗稱“地蠶會”。傳說古時有一莊稼漢,發現年年春播之後都有許多地蠶將幼苗咬死。經過反覆觀察,他認為地蠶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馬”。為避免幼苗遭受蟲害,他用了許多方法祭祀都不靈驗。後來,他在春播時炒包穀花去餵地蠶,結果保住了幼苗。這個訊息很快傳到遠近的布依人家。此後,這一帶的布依族為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於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用炒包穀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讓五穀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並把包穀花撒向田土中。
布衣族的對歌節,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唱歌對調的節日。這天,男女老少來到河邊聽青年們唱山歌,觀看孩子們比賽劃竹排、打水槍。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則要在這三天中,舉行盛大的游山、對歌和交友活動,歌手們可以在這樣的場合中大顯身手,憑著即興作詩吟唱的天才,能和對手連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長的時間。有許多男女青年通過這些活動建立了愛情關係。
六月六:“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有的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的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視這個節日,有過“小年”之稱。節日來臨,各村寨都要殺雞宰豬,用白紙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雞血或豬血,插在莊稼地里,傳說這樣做,“天馬”(蝗蟲)就不會來吃莊稼。
禮儀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儘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託和養育之恩。
婚俗
布依族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說法。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曆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製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一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禁忌
大年初一,不開箱櫃,不掃地,不梳頭,不曬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動土,正月十五不動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斷。禁在村前村後埋墳.掃寨時禁外人入村,驅鬼時禁外人進家門。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產婦,在門口掛紅布和篾帽拒人進家,男子不得進人婦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內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聲報喪。
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布依族習慣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應喝一點。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孩子體弱多病,父母就要給他尋找保護人乾爹、乾媽。尋找乾爹、乾媽有兩種方法:一是擇日在家等候,3天內第一個登門的人,即為孩子的保護人;二是擇吉日由父母領著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個過往的行人,即為保護人。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種解釋是狗曾經救過其祖先,另一種解釋是人類以前並無稻穀,是狗從天神的曬穀場帶回稻穀給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為人類中最早種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魚肉,因為相傳布依族最早的母親是龍王的女兒,一條神魚。
特產和飲食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穀飯)、苞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醃、凍,一般不吃生食。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製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農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過節,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黃飯花、染簞花等各種植物枝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布依族的五色花米飯、酸筍魚、火烤魚、火烤乾巴等。
羅平特產,以“三白三黃”最為出眾,“三白”——白果、百合、白薯;“三黃”黃姜、蜂蜜、菜油。
景點榮譽
2005年景區被評為“中國最美麗的六大瀑布”,
2006年被評為“中國最令人嚮往的50大旅遊勝地”,
2007年被評為“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
斷流現象
2013年3月24日,有遊客反映到羅平旅遊時,發現九龍瀑布都已經斷流,九龍瀑布只見青山,少見碧水。羅平縣旅遊局稱,2013年3月24日羅平九龍瀑布景區出現2013年首次斷流,是為了保縣城生活用水導致,瀑布依然有水,遊客可以來觀賞瀑布。由於生活、生產、景觀用水都是來自九龍河,在乾旱季節沒有協調好才出現了24日斷流的現象。瀑布的水源主要來自九龍河,而該河上游沿岸有很多農田都靠九龍河灌溉,當地人的生活用水也取自這條河。
據悉,九龍瀑布在2012年4月13日也出現斷流,近兩個月後恢復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