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邊線蕨

曲邊線蕨

曲邊線蕨(學名:Colysis elliptica var. flexiloba (Christ) L. Shi & X.C. Zhang)是水龍骨科、線蕨屬植物。植株高20-6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鱗片,只具星散的厚壁組織,有時有極纖細的環形維管束鞘,根密生;鱗片褐棕色,卵狀披針形。葉遠生,近二型;葉紙質,較厚,乾後稍呈褐棕色,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線形,斜展,在每對側脈間各排列成一行,伸達葉邊;無囊群蓋。孢子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腎形。大小為(21.3-33.8)27.1微米×48(42.5-53.8)微米。單裂縫,裂縫長度為孢子全長的1/3-1/2。周壁表面具球形顆粒和缺刻狀刺。有時脫落,則表面光滑。

分布於中國和越南;在中國分布於江西、台灣、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長於林下。

曲邊線蕨株形豐滿,葉寬闊多裂,是室內盆栽觀葉植物中的佳品。全草可以入藥,性味味辛、苦,性平。歸肝經。活血祛瘀。主治跌打傷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高20-6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鱗片,只具星散的厚壁組織,有時有極纖細的環形維管束鞘,根密生;鱗片褐棕色,卵狀披針形,長3.83(1. 1-7.6)毫米,寬1.31(0.6-2.3)毫米,長寬比為3.06(1.43-5.5),頂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疏鋸齒。葉遠生,近二型;不育葉的葉柄長23.7(6.5-48.5)厘米,禾稈色,基部密生鱗片,向上光滑;葉片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2(20-70)厘米,寬15(8-22)厘米,頂端圓鈍,一回羽裂深達葉軸羽片或裂片6(3-11)對,對生或近對生,下部的分離,狹長披針形或線形,長9.6(4.5-15)厘米,寬1.2(0.3-2.2)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狹楔形而下延,在葉軸兩側具有寬翅,翅寬達1(0.2-3.2)厘米,全緣或稍呈不明顯淺波狀;能育葉和不育葉近同形,但葉柄較長,羽片邊緣有較明顯的波狀褶皺,遠較狹或有時近等大;中脈明顯,側脈及小脈均不明顯;葉紙質,較厚,乾後稍呈褐棕色,兩面無毛。孢子囊群線形,斜展,在每對側脈間各排列成一行,伸達葉邊;無囊群蓋。孢子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腎形。大小為(21.3-33.8)27.1微米×48(42.5-53.8)微米。單裂縫,裂縫長度為孢子全長的1/3-1/2。周壁表面具球形顆粒和缺刻狀刺。有時脫落,則表面光滑。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和越南;在中國分布於江西(奉新、吉安、井岡山、瑞金、遂川、銅鼓、武功山、永修)、台灣、湖南(保靖、鳳凰、黔陽、桑植、湘西、雪峰山、永順、張家界、芷江)、廣西(百色、大苗山、德保、東蘭、賀縣、環江、凌雲、龍勝、羅城、那坡、融水、三江、天峨、田林、西林、興安)、四川(城口、縉雲山、大相嶺、筠連、南川、峨眉山、屏山、青城山、秀山、酉陽)、貴州(安龍、赤水、獨山、梵淨山、貴定、惠水、江口、凱里、雷山、羅甸、平塘、清鎮、榕江、松桃、天柱、興仁、鎮寧、紫雲、遵義)和雲南(滄源、峨山、廣南、河口、景東、景洪、金平、祿春、羅平、馬關、麻栗坡、勵海、勐臘、蒙自、屏邊、普洱、綏江、文山、西疇、元陽)等省區。生長於林下。喜陰濕,忌強光直射,生長季節要供應充足的水肥及光照,則生長迅速。

繁殖方法

曲邊線蕨以分株繁殖為主。春季用剪枝分切其根狀莖,每段帶2-3片葉或葉芽,每盆放兩段,土壤用砂質壤土,年就能成型。孢子繁殖也可。
曲邊線蕨
曲邊線蕨

栽培技術

曲邊線蕨對空氣濕度要求高,夏季每天至少噴2次水,空氣乾燥則葉緣乾枯捲曲而不能恢復,良好的通風能提高抗性。夏季要防曬遮蔭,並多噴水降溫,冬季給充足的光照,少澆水。土壤用腐葉土和沙(1:1)混合配製,根系不宜埋得過深,保證其鬚根在土中即可。

主要價值

觀賞:曲邊線蕨株形豐滿,葉寬闊多裂,是室內盆栽觀葉植物中的佳品。
藥用:全草可以入藥,性味味辛、苦,性平。歸肝經。活血祛瘀。主治跌打傷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