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曲村鎮位於
曲沃縣東北部,北依巍巍塔山,東、南到湯湯滏河,省大運路縱橫南北,鎮域面積47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2.6萬餘口人,25個黨支部,81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40950畝,是一座
歷史古鎮、文化名鎮、經濟重鎮。
小城鎮建設
2004年全鎮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480元。全鎮有80%的農戶建起了新房,其中30%的農戶建起了二層小樓,人均
建築面積達2O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居住環境。90%的農戶購置了高檔家具、電器化生活用品,有的農民還安裝了電腦。現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應有盡有,全面實現了
五通(通電、
通郵、
通電話、通公路、通自來水),有些農民基本達到了城市生活水平。2O04年,又投資200餘萬元,完成全鎮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徹底改變了農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存環境。
精神文明建設
2001年以來,投資1000餘萬元建設農村國小教學大樓5棟、花園式學校6所,全鎮14所中國小校全部實現了“一無兩有三配套”,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達100%;鎮政府建立了農民文化技術學校、鎮文化活動中心,村村有文化活動室、民間鼓樂宣傳隊,戶戶通
有線電視,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鎮衛生院投巨資建成了中醫院門診大樓,配備了先進醫療設備,安裝了急診電話,購置了服務車;村村建立了計生服務站和衛生所,改善了農民的就醫環境和條件。
工業建設
鎮黨委、政府在原有煉鐵廠、
選礦廠、農副產品加工廠的基礎上,投資18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產品更新換代,實現循環經濟;依據曲村牛肉、下塢燒雞、下陳豆腐、北容紅薯等曲村獨有的名、優、特產品,投資40萬元,提高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打造曲村品牌;投資120O萬元,使曲村免燒磚廠、再生橡膠廠和北辛村棉花加工廠投產達效。今年又引資2000萬元,在北辛村興建活性鈣加工廠。
農業發展
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全力推進產業化園區建設,採取“立足三個早,體現三個高,緊扣三個嚴,抓好三結合,確保三落實”的工作措施,相繼建成了三張、方城、下塢三大紅堤葡萄園區50OO畝;一帶八區15村,栽植紅棗22萬株,建成紅棗園區5000千畝;溝、坡、豁酸棗接大棗1萬畝。做強做大了紅棗產業,使紅棗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文化旅遊
地址位置
轄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侯墓地。晉侯墓地位於曲村天馬遺址內,是一處西周早期晉國王侯貴族墓地,其埋葬時代幾乎貫穿整個西周時期。晉侯墓地共發現晉侯及夫人墓九組十九座,出土有大量華麗精美的玉器,青銅禮器等隨葬品,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西周時期等級最高的玉器。晉國墓群的發現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大考古發現”和“中國二十世紀考古發現”之一。2008年經山西省發改委審批通過,在晉侯墓地基礎上新建總面積101265平方米的晉國博物館,工程正在實施中,到2012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建成後將是山西迄今為止最大的晉國博物館,也將大大帶動曲村旅遊業的發展。
景點介紹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悲院也坐落於此。大悲院位於曲村鎮中心,占地0.4公頃,建築面積615.49平方米,南向。始建於唐,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重修。院內現存獻殿為宋金時期建築。西側的天王殿、過殿及東西廂房為清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續建。建築風格對研究我國宋金時期建築的結構法式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特殊村莊
下塢村民間藝術家鄭月巴葫蘆藝術享譽國內外。民間藝人鄭月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葫蘆藝術產品以鏤刻、燙烙、浮雕、線刻、瀝金、壓模等多種藝術技巧,製作了形態各異的寶葫蘆、酒具葫蘆、神符葫蘆、仿古葫蘆、百壽葫蘆、八寶葫蘆以及五彩繽紛的臉譜葫蘆、奇形葫蘆等五花八門。特別是根藝葫蘆,曾得到彭真同志的讚賞,後又作為我省珍貴禮品贈給薄一波、任建新等同志,現已名震全國,成為最有地方特色的、品位較高的珍貴禮品。鄭氏葫蘆藝術,既有民間藝術的稚拙華美,又有著東方文化的人天感應,更有著歷史久遠的風塵厚重,神密而又耐人尋味,越來越得到人們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