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雲大方橋

曉雲大方橋

寧波市鹿亭鄉曉雲村內單孔石拱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曉雲大方橋
  • 俗名:洞橋
  • 類型:單孔石拱橋
  • 特點:形似月洞
地理位置,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

大方橋俗名洞橋,是座單孔石拱橋,因形似月洞而得名。如果不是橋欄正中“大方橋”三個簡樸的隸書大字赫然昭示,幾乎很少有人叫得出它的本名。它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光緒十一年(1905)重修,全長十七米多,寬五米,橋面離水高約三十來米。遠遠望去雄峻軒昂,巍然巋挺。橋兩邊各鐫刻一副對聯,字跡有的被歲月剝蝕得模糊難辨,有的被現代建築砌蓋,依稀斑駁可辨的是“大地雙峰環碧水、方橋一洞涇行口(此字無法辨認)”和“橫欄大壑作雲龍”,前一聯正好嵌了“大方”的橋名,後一聯只遺剩下聯,甚為缺憾。橋欄上苔痕婆婆,藤蔓纏繞,縱橫著幾簇張錢的荊棘。橋面灰褐的石板的稜角已消磨殆盡,布滿窪窪坑坑的小凹槽。四根望柱幾經歷史磨蝕,現已殘缺不全。整座橋給人以古樸、典雅、遒勁、蒼老的感覺。

基本介紹

大方橋何人所建,如何建造,已無從查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要在巉岩嶙峋、水流湍急的曉鹿溪上建造這么一座沒有任何現代代設備輔助的龐大的石橋,應該不算是個小工程,按常例至少會留下些許文字歌功頌德,以志紀念。可大方橋的建造偏偏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於是應運而生地便是山民們茶餘飯後杜撰的一些神話傳說。很早以前我就在祖父、父親和一些村中老人嘴邊不止一次聽過那些傳說,版本雖有差異,但基本上大同小異。相傳曉雲的這條深溝大壑,古稱“長澗”,兩岸寬闊,水深波急,汛期更是浩蕩澎湃,氣勢洶湧猶如萬馬奔騰,當地百姓在水上屢建屢毀,一籌莫展,只得求天告地,以祈求神靈相助。一日,一鬚髮皤然的老叟借道路過,見山民望水興嘆,遂胸有成竹地隨手拾起半截枯枝,對著溪岸亂石一指,喊一聲“起”,頓見團團亂石幻化成群群牡羊,老叟把羊群撲通驅入洶湧水波,頃刻間一座高大偉岸的石橋赫然聳現在水面。
大方橋一直以來是曉雲四村領先寨的交通樞紐,直到後來上流建起第一座鋼筋水泥平橋後,它才逐漸顯示老態,到現下十里八鄉編織進“村村通”交通網後,大方橋才完全淡出了歷史。而今橋已少有人走了,昔日來往穿梭的繁忙盛景已一去不回。除了偶爾還有零星幾個抄近路的人在攀緣,要不便在傍晚時分能看到石階上坐幾個龍鐘老態的白髮翁叟,撫摩著橋欄撫今追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