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諭夏州將吏百姓敕》是後唐李嗣源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曉諭夏州將吏百姓敕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嗣源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曉諭夏州將吏百姓敕
近據西北藩鎮聞奏,定難軍節度使李仁福薨變。朕以仁福自分戎閫,遠鎮塞垣,威惠俱行,忠孝兼著。當本朝播越之後,及先皇興創之初,或大剿兇徒,或遙尊聖主,夙夜每勤於規救,始終罔怠於傾輸。爰令眇躬,益全大節,協和群虜,惠養蒸民,致朕端拱無為,修文偃武,賴彼統臨有術,遠肅邇安。委仗方深,凋殞何早!忽窺所奏,深愴予懷,不朽之功,既存於社稷,有餘之慶,宜及於子孫。但以彼藩地處窮邊,每資經略,厥子年才弱冠,未歷艱難,或虧御駕之方,定啟奸邪之便,此令嗣襲,貴示優恩,必若踐彼危機,不如置之安地。其李彝超已除延州節度觀察留後,前延州節度使安從進卻除夏州節度留後,各降宣命,指揮使勒赴任。但夏銀綏宥等州,最居邊遠,久屬亂離,多染夷狄之風,少識朝廷之命,既乍當於移易,宜普示於渥恩。應夏銀綏宥等州管內,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並公私債負,殘欠稅物,一切並放。兼自刺史已下,指揮使押衙已下,皆勒仍舊勾當,及與各轉官資。宜令安從進到日,倍加安撫,連具名銜,分析聞奏。朕自總萬機,勤宏一德,內安華夏,外撫夷狄,先既懷之以恩,後必示之以信。且如李從釅嚴之守岐隴,疆土極寬;高允韜之鎮鄜延,甲兵亦眾。鹹能識時知變,舉族來朝。從釅嚴則見領大梁,允韜則尋除鉅鹿,次其昆仲,並建節麾,下至將寮,悉分符竹。又若王都之貪上谷,李賓之吝朔方,或則結構契丹,偷延旦夕,或則依憑党項,竊據山河,罔稟除移,唯謀依拒。比及朝廷差命良將,徵發銳師,謀悉萬全,戰皆百勝,才興討伐,已見覆亡。數萬騎之契丹,只輪莫返;幾千族之党項,一鼓俄平。尋拔孤城,盡誅群黨,無遠無近,悉見悉聞。何必廣引古今,方明利害,只陳近事,聊諭將來。彼或要覆族之殃,則王都、李賓足為鑑戒;彼或要全身之福,則允韜、從嚴可作規繩。朕設兩途,爾宜自擇,無貽後悔,有玷前修。今以天命初行,人情未定,或慮將校之內,親要之閒,幸彼幼沖,恣其熒惑,遂成騷動,致累人靈。今特差邠州節度使樂彥稠部領馬步兵士五萬人騎,送安從進赴任,兼以別降宣命,嚴切指揮。安從進等委以訓戒師徒,參詳事理,從命者秋毫勿犯,違命者全族必誅,先令後行,有犯無赦。更慮孤恩之輩,樂禍之徒,居安則廣造異端,貴令擾亂;臨難則卻謀相害,自要功勳。宜令李彝超體認朕懷,宣諭彼眾,無聽邪說,有落奸機。宣布丁寧,鹹令知悉。
作者簡介
李嗣源(867--933年),五代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沙陀人。李克用的養子,名嗣源,本名邈佶烈。926-933年在位。因驍勇號稱李橫衝。以功官至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同光四年(926年)他合魏州兵入洛京。莊宗死後,稱監國,旋即位,為後唐明宗,改元天成。次年更名亶,於莊宗弊政多有革除,“愛人恤物”,“兵革粗息,年屢豐登”。但“仁而不明,屢以非辜誅臣下”(《新五代史》)。因變亂頻仍,抱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