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發衛輝

《曉發衛輝》是一首古詩,作者從衛輝早發進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曉發衛輝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師範
  • 作品出處:《朝天集下》
基本信息,出處,題解,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太行山色擁重城,舊跡千秋蔓草平。
蘧大夫原求寡過,衛靈公乃欲談兵。
河名斮脛波猶慘,地變朝歌俗已貞。
侵曉子牙祠畔望,半車涼月露華清。

出處

《師荔扉光生詩集》卷十三《朝天集下》。

題解

作者從衛輝早發進京。衛輝乃歷史文化名城,有眾多的“舊跡”。本詩後三聯描寫這些“舊跡”。這裡有埋葬蘧伯玉的君子村,蘧伯玉“寡過知非”被孔子贊為君子;這裡有衛靈公墓(衛靈公墓碑現存於衛輝博物館),衛靈公“欲談兵”,即《論語·衛靈公》記載的衛靈公曾經向孔子求教怎樣排兵布陣的事;寫斮脛河“波猶慘”,聯想到有人抹黑殷帝辛(紂王)而編造的著名的折脛驗髓的故事;寫朝歌城,指出其“地變”“俗已貞”。尾聯寫姜子牙祠,末句以景作結,既扣住題中“曉發”,又有思古之幽情。

注釋

重城: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城市。
寡過:少犯錯誤。按,蘧伯玉善於自我省察,寡過知非。《論語》上孔子稱他:“君子哉蘧伯玉。”蘧伯玉安葬地衛輝安都鄉的村子就叫做君子芳村,後又簡稱君子村。
“衛靈公”句:《論語》中記載衛靈公問孔子行軍打仗的事,孔子卻說:“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孔子覺得懂禮才配談兵,衛靈公不懂禮,所以也沒有聽自己談兵的資格。
地變:地體變動。多指地震、山崩。古人以之為天示凶兆。當指變化巨大,凶兆已過。貞,端方正直。
侵曉:天色漸明之時,拂曉。
華清:猶太清。指太空。

作者簡介


師範(1751—1811),字端人,號荔扉,又號金華山樵,大理彌渡(今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人。祖籍山西。乾隆三十九年(1774)鄉試第二名。
曾任劍川州學正、安徽望江知縣。師範剛正廉潔,不畏權勢,以愛士恤民、興除利弊為己任。被罷官後因為貧困不能回鄉,寄居旅社,靠賣文為生,或靠好友接濟度日。
數年中,編成《滇系》及望江、趙州兩志,整理了歷代的詩文。客死望江。著有《南詔徵信錄》、《金華山樵集》、《課餘隨筆》、《雷音集》、《蔭春書屋詩話》、《小停雲館芝言》、《二餘堂詩稿》,並編《歷代詩文》、《國朝百二十餘家古文抄》、《經史塗說》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