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山漢墓群位於徐州市區東郊曉東山坡上的曉山村。在曉山村形成之前,那裡是遠離居住的漢代家族墓葬區。曉山漢墓群的墓葬密度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多墓葬成排、成行的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曉山漢墓群
- 地點:徐州市區
- 屬性:墓葬區
- 考古駐紮時期: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間
簡介,考古情況,
簡介
為配合園區施工,從2009年11月到2010年7月間,徐州博物館考古部鄭洪全帶隊駐紮這裡,一邊尋找,一邊進行了細緻的發掘清理,72座從西漢晚期到東漢早期的墓葬陸續重見天日。曉山南坡過去被開山鑿石,已經所剩無幾,這次發現的墓葬主要分布在曉山東坡、北坡和西坡,山頂也有零星分布。
這些漢墓中,有的在古代已經被盜掘一空,有的在施工中被破壞擾動,保存完好的寥寥無幾。
考古情況
曉山漢墓群中,絕大多數是夫妻合葬墓,位於曉山東坡上的M11也是。M11是座石坑豎穴墓,豎穴墓道已經在施工中被破壞掉,只剩下了墓道底部很淺的一層,規格已經沒法測量。考古人員在墓室底部發現了兩具棺木痕跡,兩位墓主人頭朝西、腳向東並排埋葬在這裡。
在女墓主的頭部位置,考古人員發現了一面保存完好的四神銅鏡,直徑為10.5厘米,鏡面呈黑漆古色,從泥土中取出時,沒生鏽的地方依舊光可鑑人。在銅鏡的一側,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一端有柄、另一端形似小號菸袋鍋一樣的東西,長度約10厘米。“那是古代的眉刷,‘菸袋鍋’的位置原來有刷毛,經過兩千多年,刷毛早就腐化沒了,眉刷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也曾發現過。別看它小得不起眼,卻是判斷墓主性別的器物之一。”市博物館考古部鄭洪泉介紹說。在眉刷邊,有一塊寬約5厘米、長約13厘米、厚約5毫米的小石板,打磨得非常光滑、規整。“這件東西叫黛板,性質相當於女性描眉用的專用硯,以往曾發現過,但很少。和眉刷一樣,都算是化妝用具。”在女墓主脖子的位置,一些零散的小琉璃珠子被細心的考古人員逐一收集起來,這些小珠子大的如黃豆,小的比綠豆還要小,而且每一粒上都有穿孔。考古人員判斷,這些珠子是古代的一種串飾,從出土位置上看,應該是女墓主掛在脖子上的,可能是項鍊。穿珠子的細繩腐爛後,珠子就散開了。
曉山漢墓群中絕大多數是豎穴石坑墓,但墓葬結構多數都被挖掘機破壞掉,有的只剩下殘存的一角。東西走向的M23是個例外,6米多深、近2米寬、近3米長的豎穴墓道基本完好,在墓道底部南側,還鑿有一個1米多深的洞室。
考古人員介紹說,曉山漢墓群目 前發現的墓葬中,M23墓葬的規格算是比較高的,所以剛開始清理墓道回填土的時候,對這座墓的期望值比較高,但結果卻讓人意外,這幾乎是座空墓。在墓道底部,考古人員發現盜洞的痕跡,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經過細緻清理,M23隻出土了幾枚漢代五銖錢幣和一個破碎的陶磨。盜墓賊帶走的是墓主人的陪葬物品,留下的卻是一連串的謎題。
4米多深的M28號墓在曉山西坡,剛好位於工業園區內要建的一條路上,同樣也是一座夫妻合葬豎穴石坑墓,由於山體石質較差,東西走向的墓道底部並不規則。讓考古人員欣慰的是,這座墓葬沒有被盜擾過。
考古人員在墓室清理出南北並列的兩處棺痕,棺木和墓主人屍骨都已經腐朽殆盡,保存下來的只有陪伴他們長眠的陶井、陶鼎、陶盒、陶壺、陶倉、陶豬圈等種種器物。在兩位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分別擺放著一小疊錢幣,都已經銹結在一起。“那是漢代五銖錢,分別放置在墓主人身邊,可能是當時的一種喪葬風俗。”
在北側墓主的頭部位置,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枚約有4厘米長的白色玉蟬,質地一般,甚至已經被侵蝕地有些鬆散。在玉蟬旁邊,還發現了兩顆柱狀玉粒,直徑約有5毫米,長約1厘米左右。考古人員說,玉蟬是這位墓主人的口唅,那兩顆小玉粒則是他的耳塞或鼻塞,因為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玉置於人的九竅,人的精氣不會外泄,就能使屍骨不腐,可求來世再生,所以在有一定身份的漢墓中都會使用口唅、鼻塞、耳塞、肛塞等。不過,那不過是墓主人的美好願望罷了,兩千年下來,屍骨蕩然無存。
M34同樣是豎穴石坑墓,被發現時,豎穴墓道已幾乎被挖掘機扒完,墓室底部直接暴露出來,這也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清理掉墓室底部殘存的土後,驚奇的一幕展現在考古隊員眼前:東西並列的兩具墓主人頭在南、腳向北,骨骼主體保存近乎完好,東側墓主平躺仰面,西側墓主平躺但側面向著東側墓主。“從骨骼上看,東側體型偏大的骨骼為男性、西側偏小的為女性;按方位看,也符合漢代東側為上的觀念,所以這可以確認是座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員介紹說,有意思的是,女性墓主人頭部轉向男性墓主,真算得上是一幕保持了兩千多年的守望。
為何這兩位墓主人的骨骼會保存下來?考古人員解釋說,徐州地下土壤多數呈酸性,埋葬在這樣的環境下,墓主人的屍骨幾乎都會腐朽掉。M34的男女墓主骨骼能保存下來,和所埋葬地點有直接關係。另外,曉山山體的石質非常差,雨水直接從M34墓室底部鬆散的石縫中滲透下去,這也是墓主骨骼保存下來的原因。
M35同樣被挖掘機破壞得只剩下了墓室底,墓室大小、深度都已經無法測量。考古隊員在這裡清理出了殘存多半的墓主骨骼,骨骼下是已經腐朽成末的棺木。在其他地方發掘的漢墓中,墓主棺木通常都是塗刷紅漆的,但曉山漢墓群的棺木卻都沒有塗紅漆。
在M35墓主胸前,一大一小兩隻精美的銅帶鉤被清理出來,兩隻帶鉤除了披上一層鮮艷的綠色銅銹外,整體保存得非常完好。小帶鉤長約5厘米,帶鉤頭部的動物造型有點像鵝頭;大帶鉤有10多厘米長,保存完好,拿在手裡沉甸甸的。考古人員說,禽頸造型是漢代帶鉤的常見造型,但保存如此完好就很不容易了。
緊貼著帶鉤,考古人員清理到一個“土疙瘩”,擦去泥土,裡面包裹著的竟是一個直徑約兩厘米,晶瑩剔透的水晶球。水晶球整體呈圓球形,但打磨得並不圓滑。它的發現,讓考古隊員推測,墓主人可能是位女性。因為在漢代,愛美的女性喜歡用蚌珠、水晶等材料來美容,照此推測,墓主人很可能是位愛美的女人,死後才把它也帶在了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