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摩難提,中文名法喜,是兜佉勒(古國名)人,幼年離俗出家,聰慧早熟,精心研讀佛教經典,遍觀經、律、論三藏,背誦《增一阿含經》,博學多識,沒有他不懂的學問,所以在國內外都很有名望,受到人們的敬佩。少年時就開始遊歷諸國,他常說:"弘揚佛法,任重而道遠。"所以不遠萬里,冒著生命危險穿過流沙大沙漠,帶著佛經,於前奏苻堅建元(公元365年一384年)年間,來到了長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喜
- 別名:曇摩難提
- 國籍:兜佉勒
- 性別:男
曇摩難提,中文名法喜,是兜佉勒(古國名)人,幼年離俗出家,聰慧早熟,精心研讀佛教經典,遍觀經、律、論三藏,背誦《增一阿含經》,博學多識,沒有他不懂的學問,所以在國內外都很有名望,受到人們的敬佩。少年時就開始遊歷諸國,他常說:"弘揚佛法,任重而道遠。"所以不遠萬里,冒著生命危險穿過流沙大沙漠,帶著佛經,於前奏苻堅建元(公元365年一384年)年間,來到了長安。
曇摩難提,中文名法喜,是兜佉勒(古國名)人,幼年離俗出家,聰慧早熟,精心研讀佛教經典,遍觀經、律、論三藏,背誦《增一阿含經》,博學多識,沒有他不懂的學問,...
曇摩,拼音tán mó,是梵語dharma的譯音。梵語dharma的譯音,亦譯“達摩”、“達磨”、“曇無”等。意為法,佛法。佛門僧人常以“曇摩”、“曇無”等為其名之...
《大正藏》收有《須摩提女經》故事的三個本子:吳.天竺沙門竺律炎譯《佛說摩竭經》,吳 .支謙譯《須摩提女經》,前秦.曇摩難提譯 《增壹阿含須陀品》,三...
翌年,高僧道安主持翻譯《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即請僧伽提婆、僧伽跋澄、曇摩難提共宣梵文。後來曇摩難提曾譯《中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文義頗多差謬,...
符氏建元中,有僧伽跋澄、曇摩難提等入長安,趙正請出諸經,當時名德,莫能傳譯,眾鹹推念。於是澄執梵文,念譯為晉,質斷疑義,音字方明。至建元二十年正月,...
但曇摩難提並不擅長漢文,譯本很不理想。賓沙門僧伽提婆,精通眾多經典。僧伽提婆於東晉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來到得陽。慧遠請他重新翻譯《阿毗曇心經》及《王法度...
二十年,再應趙政之請,與曇摩難提、僧伽提婆及竺佛念等譯出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1] 十卷。不久,又依趙政之請,於長安石羊寺譯出僧伽羅剎所集經三卷。其後...
跋澄口誦經本,外國沙門曇摩難提筆受寫成梵文,佛圖羅剎為之宣譯,苻秦沙門敏智筆受寫成漢文(《高僧傳》卷一〈僧伽跋澄傳〉),更由道安加以校對。據道安序說:...
六十卷,苻秦建元二十年(384年)由曇摩難提譯出,東晉隆安二年(398年)瞿曇僧伽提婆重譯。《雜阿含經》五十卷,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394年-468年)在楊都祇洹...
跋澄口誦經本,外國沙門曇摩難提筆受寫成梵文,佛圖羅剎為之宣譯,苻秦沙門敏智...二、北涼浮陀跋摩共道泰譯本,題名《阿毗曇毗婆沙論》六十卷,它的梵文原本...
建元十九年(383),僧伽提婆應道安的同學法和之請,譯出《阿毗曇八犍度論》三十卷,並與曇摩難提一同協助僧伽跋澄譯出《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十卷。因他們學有...
西晉時代之譯經以竺法護為主,其次有帛遠、吉友、僧伽跋澄、曇摩難提、僧伽提婆、竺念佛、曇摩耶舍等。法護(竺曇摩羅剎),本月氏人,世居敦煌,隨竺高座出家...
佛教基礎經典。北傳四部阿含之一。東晉僧伽提婆譯。51卷(一作50卷)。因經文按法數順序相次編纂,故名。相傳原由前秦曇摩難提誦出梵本,竺佛念傳譯,曇嵩筆受,...
簡介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適中,故名。東晉僧伽提婆與僧伽羅叉譯。60卷。據傳曇摩難提於前秦建元二十年(384)曾譯出59卷,...
其次,曇摩難提於建元年中(364—389)譯出《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等,是為大部阿含的創譯,也是由道安與法和加以考證,道安並作了《增一阿含經序》。...
翌年,高僧道安主持譯出之《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即請尊者與僧伽跋澄、曇摩難提共宣梵文。後曇摩難提曾譯出《中阿含經》及《增一阿含經》,文義頗多差謬,...
跋澄口誦經本,外國沙門曇摩難提筆受寫成梵文,佛圖羅剎為之宣譯,苻秦沙門敏智...(2)北涼·浮陀跋摩、道泰譯本︰題名《阿毗曇毗婆沙論》,六十卷,收在《大...
其次,曇摩難提於建元年中(364—389)譯出《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等,是為大部阿含的創譯,也是由道安與法和加以考證,道安並作了《增一阿含經序》。...
睹貨邏一名譯法甚多,東晉·釋道安《增一阿含經》序稱前秦·建元(365~384)中有兜佉勒國僧曇摩難提來居長安;僧伽跋澄(383年到達長安)譯《鞞婆沙論》中作兜...
《原始佛教基本典籍:增壹阿含經(套裝共2冊)》為佛教基礎經典,漢譯四阿含之一。東晉僧伽提婆譯,五十一卷(苻秦曇摩難提亦曾翻譯《增壹阿含經》五十卷,已佚)...
曇摩難提、支道根,康居之康巨、康孟詳、康僧鎧、康僧會、曇諦,龜玆之帛延、帛屍梨密、帛法炬、佛圖澄、蓮華精進,罽賓之僧伽跋澄、僧伽提婆、僧伽羅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