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延,北朝齊、周和隋初僧人。俗姓王。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曇延
- 性質:北朝齊、周和隋初僧人
- 朝代:北朝齊、周和隋初
- 地點:西臨猗西南
曇延,北朝齊、周和隋初僧人。俗姓王。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曇延,北朝齊、周和隋初僧人。俗姓王。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人物介紹年十六偶聽《涅槃經》出家,後更聽《華嚴》、《大論》、《十地》、《地持》、《佛性》、《寶性》等經論,而以《涅槃》為宗極。隱於南部太行山(中朝山)百梯...
《游曇延洞》是明代詩人張佳胤創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作品原文 靈岩昔有洞,扶杖出青松。苔亂遊人屐,雲留靜者蹤。蓮燈懸琥珀,鷲嶺插芙蓉。飛瀑凌天落,朱霞鎮日封。河流歸漢渚,岳掌拂仙容。花雨飛春樹,山風到石鐘。采芝頻見鹿,擊缽恐驚龍。劫土須臾事,桃源偶爾逢。暝煙何必問,珠月掛千峰。作者簡介...
曇延早年聽僧妙講《涅盤》,深悟經旨,常說佛性妙理是《涅盤》宗極,足供心神遊止。後隱於南部太行山百梯寺,撰《涅盤經義疏》十五卷,同時敷講。在曇延稍前,北地有《地論》學系興起,他們差不多都是兼講《涅盤》的。慧光和他的弟子唱四宗(因緣宗、假名宗、不真宗、真宗)的教判。其中真宗又稱顯實宗或...
在這時期,還有一種依佛制供設齋食的集會,即所謂“齋會”,在紀念、慶祝、祈願等時節舉行,如文帝於開皇八年(588)曇延圓寂時設千僧齋;既而又於終南山焚化地設三千僧齋。仁壽元年(601)遣名僧送舍利到諸州建塔時,也命諸州僧尼普為舍利設齋等。其次,煬帝為晉王時,於開皇十一年迎請智顗到揚州,為設千...
玄琬(562~636)隋唐時期的僧侶。《佛學大詞典》本籍為弘農華陰,後遷居雍州新豐,俗姓楊。十五歲出家,從曇延受具足戒,復從洪遵學四分律,遂精通律部,持戒嚴謹。更就曇遷學一切經,且善能講說。貞觀初年,朝廷詔師為太子、諸王授菩薩戒,並造普光寺以安之。嘗以行慈、減殺、順氣、奉齋等四事誡太子,...
道洪(574~649?)唐代僧。河東(山西)人,俗姓尹。十三歲出家,從學於曇延法師,致力於涅槃經之研究,復從淨願學十地經論。(574~649?)唐代僧。河東(山西)人,俗姓尹。十三歲出家,從學於曇延法師,致力於涅槃經之研究,復從淨願學十地經論。後奉隋煬帝之詔,入大禪定道場。唐貞觀年間(627~649...
此後從北魏中葉到隋初,以《涅槃》知名的有曇準、道登、曇度、曇無最、圓通、寶彖、僧妙、道安、曇延、慧藏、慧海等。就中曇準(439~515),魏郡湯陰人,從智誕受業,以擅長《涅槃》、《法華》名聞伊洛,後聽說南齊的僧宗長於《涅槃》,前往建康聽講,因見此學南北不同,遂依己見講《涅槃》,後住湘宮...
敕昭玄統沙門曇延等三十餘人。令對翻傳。主上禮問殷繁。供奉隆渥。年雖朽邁行轉精勤。曾依舍利弗陀羅尼。具依修業。夢得境界。自身作佛。如此靈祥雜沓。其例非一後移住廣濟寺。為外國僧主。存撫羇客。妙得物心。忽一旦告弟子曰。吾年老力微不久去世。及今明了誡爾門徒。佛法難逢宜勤修學。人身難獲慎勿空...
(一)帝師曇延 (二)地論學者淨影慧遠及其著作、弟子 (三)遊歷南北的攝論學者曇遷及其著作 (四)將南方攝論唯識學傳到北方的靖嵩及其著作 (五)寶山寺石窟的建造者靈裕 (六)彥琮及其論譯經的《辯正論》和論佛儒的《通極論》(七)“三國論師”僧粲 (八)《成實論》學者智脫 (九)《四分律》...
公元5-6世紀的長安佛教界也是如此,不僅當時西魏北周的佛教高僧曇延、道安據《續高僧傳》記載,曇延“每雲佛性妙理為涅槃宗極”(《釋曇延傳》),北周道安“崇尚《涅槃》,以為遺訣之教”(《釋道安傳》),見[唐]道宣:《續高僧傳》,《大正新修大藏經》第5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第488、6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