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作家亞歷山大·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即“歷史抒情英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結尾所提到的保爾·柯察金寫的小說。
基本介紹
- 書名:暴風雨所誕生的
- 作者:亞歷山大·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 譯者: 孫廣英
- 出版時間:1996-12
背景,作者簡介,
背景
奧斯特洛夫斯基出身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釀酒工人,母親給人家做飯洗衣。由於家境貧寒,他只念過三年書,十歲左右就到附近車站小食堂做工,還當過發電廠的助理司爐。但奧斯特洛夫斯基十分好學,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之餘,還貪婪地閱讀各種進步文學作品,自修了國小的全部課程。十月革命勝利後,他積極投身於保衛蘇維埃政權的鬥爭。
1920年8月,他因為在戰鬥中負傷,轉業到生產部門工作,不久,在與洪水搏鬥中,得了傷寒和風濕病。1927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但他未因此退出戰鬥生活,而是以頑強的毅力開始文學創作。
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同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的女兒》)。不幸的是,唯一的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
作者簡介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於工人家庭。初級教會國小畢業後,因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做工。1919年,加入蘇俄共青團並參加紅軍同白匪作戰。1923-1924年擔任共青團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1927年因病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以驚人毅力寫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暴風雨所誕生的》,根據親身經歷,描寫蘇聯青年在革命熔爐中鍛鍊成長的經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早在1942年就譯成中文,書中主人公保爾- 柯察金成為中國青年的學習榜樣。1936年12月22日,奧斯特洛夫斯基病逝。(那時《暴風雨的女兒》才寫了第一章,書稿還在印刷廠排字)現實生活的苦難與沉重,書中人物的堅毅與光輝,使這個男孩懂事、早熟。他曾幫助布爾什維克地下組織張貼傳單、刺探情報。十五歲時,他走在街上,突然發現地下革命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被一名全副武裝的匪兵押著迎面過來。他不顧一切,猛地朝匪兵撲去。革命者意外獲救,他卻因此被捕。這個少年受到嚴刑拷打,但不吐露片言隻字,硬是挺了過來。
紅軍和起義者擊潰了匪軍。同年七月,奧斯特洛夫斯基參加共青團;八月,志願加入紅軍,隨部隊上前線,經受戰爭烈火的考驗。
他當騎兵,當偵察員,轉戰各地。這個年輕人,不僅躍馬揮刀,作戰英勇,得到書面嘉獎,而且善於激勵戰友,顯示出宣傳鼓動的才能。次年八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頭部受重傷,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度過了經常處於昏迷狀態的兩個月。出院後,右眼只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視力,於是轉業來到地方。
他藏起證明,要求安排工作。這以後,當過團區委書記、全民軍訓營政委、地區團委委員、團省委候補委員。二十歲入黨,並一度擔任團省委書記。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場車禍,右膝受傷,引發了痼疾,關節紅腫脹痛,活動困難,才二十三歲,他就癱瘓了,而且雙目逐漸失去視力。
從此,他往返於各地醫院,進行治療不見好轉。二十六歲,接受第九次手術,刀口縫合後,竟有一個棉球留在體內。虛弱的病人,如果再次施以麻醉,只怕會損傷心臟,危及生命。他主動提出不用麻醉,切開刀口,取出棉球。他沒有發出一聲呻吟,但術後高燒,八天不退。這以後,他斷然拒絕任何手術,說:“我已經為科學獻出了一部分鮮血,剩下的,讓我留著乾點別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