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暴富送孫何入史館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宋詩鈔》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王禹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暴富送孫何入史館⑴
孟郊常貧苦⑵,忽吟不貧句。
為喜玉川子⑶,書船歸洛浦⑷。
乃知君子心,所樂在稽古⑸。
漢公得高科⑹,不足唯墳素⑺。
二年佐棠陰⑻,眼黑怕文簿⑼。
躍身入三館⑽,爛目閱四庫⑾。
孟貧昔不貧,孫貧今暴富。
暴富亦須防,文高被人妬⑿。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暴富:指孫何由地方官召入史館,從此可飽覽國家藏書,大開眼界,驟增知識,如窮兒忽然發財。孫何(961—1004年),字漢公,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少時以詩文知名,受王禹偁推重。歷官至知制誥。
⑵孟郊:中唐詩人,終生困頓,詩多窮苦之辭。嘗貧苦:一作“常貧苦”。
⑶玉川子:中唐詩人盧仝號。
⑷洛浦(pǔ):洛水之濱,指洛陽。
⑸稽(jī)古:研習古事。
⑹高科:科第高名。
⑺墳素:古籍的素養。墳,墳典,三墳五典,後轉為古書的通稱。
⑻佐棠陰:指孫何佐理地方政治。棠陰,傳說周召公奭巡行南國,在棠樹下聽訟斷案,後人思之,不忍伐其樹。後因以“棠陰”喻惠政。
⑼文簿:公文、簿書。
⑽三館:宋承唐制,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掌修史、藏書、校書。此偏指史館。
⑾爛目:睜亮眼睛。爛,光明。四庫:本指宮廷收藏圖書的地方,此處指史館藏書。
⑿妬(dù):同“妒”,嫉妒。
白話譯文
孟郊曾經十分貧苦,忽然吟詩說不再貧苦;是因為欣喜詩友盧仝,載滿一船書籍返回洛浦。我於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樂的是鑽研古書。漢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還欠缺古籍基礎。兩年來佐理地方政治,雙眼發黑怕再審閱公文書簿。現在騰身進入史館,將睜亮眼睛飽讀四庫藏書。我如孟郊一樣生活困窘,精神卻從來不覺貧苦。孫何以前精神不夠豐足,而今一旦如窮人暴富,學問富贍也還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
創作背景
《宋史·孫何列傳》云:“何十歲識音韻,十五能屬文,篤學嗜古,為文必本經義,在貢籍中甚有聲。與丁謂齊名友善,時輩號為‘孫丁’。王禹偁尤推重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舉進士第一。後被召入直史館。這首詩即是作者送別有人孫何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的詩題很具吸引力——“暴富”。要理解“暴富”二字和這首詩,就必須從另一首詩說起,這就是唐代詩人孟郊的《忽不貧喜盧仝書船歸洛》。
正如孟郊《秋夕貧居述懷》里“臥冷無遠夢,聽秋酸別情。高枝低枝風,千葉萬葉聲”描繪的那樣,孟郊是中唐時期一位有名的“苦吟”詩人,並且與中唐的另一位詩人盧仝過從甚密。他在其《忽不貧喜盧仝書船歸洛》里寫到:“貧孟忽不貧,請問孟何如。盧仝歸洛船,崔嵬但載書。······書船平安歸,喜報鄉里閶。我願拾遺柴,巢經於空虛。”將人生的貧富脫離簡單的物質標準,而以擁有萬卷詩書作為無限的精神財富,所謂“貧孟忽不貧”指的正是這樣一種境界。而王禹傅的《暴富送孫何入史館》的寫作靈感正是直接取材於該詩,正是按照這種以書籍所代表的精神財富為衡量標準,王禹傅將即將進入史館供職的孫何戲稱為“暴富”一族。
開首的“孟郊嘗貧苦,忽吟不貧句。為喜玉川子,書船歸洛浦。”正是直接點明了“暴富”所化用的孟郊《忽不貧喜盧仝書船歸洛》一詩,玉川子即盧仝。孫何也是個愛書之人,進入史館供職,雖然只是個閒職,並沒有多大的權力,但對於他來說,史館的職位就意味著可以閱覽到皇家珍藏的各類書籍,可以見到許多難得一見的珍本,對於“所樂在稽古”的孫何而言,這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因而稱之為“暴富”,除了朋友之間開玩笑之外,也真切地道出了讀書人對於精神財富的渴望與珍視。
孫何“淳化三年舉進士,開封府、禮部俱首薦,及第,又得甲科。”(見《宋史》)宋代進士及第之後便授予官職,因而他很快便被召入直史館,並且賜緋衣以示恩寵。但是對於“嗜古”的讀書人來說,而進入史館之後,便能夠在皇家圖書館中一睹這些上古典籍的真顏,這才是非常榮耀的事情。能夠一夜之間‘飫身入三館,爛目閱四庫”,這才是“暴富”之人的享受。
孫何自幼讀書勤勉,天資聰穎,王禹傅和孫何關係甚好,因而彼此之間可以用這種玩笑彼此戲謔,但作為身經官場的前輩,對於剛剛步人仕途的晚輩仍然不忘告誡他“暴富亦須防,文高被人妒”,也在玩笑之餘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王禹傅的一片愛才之心。
名家評價
北京大學教授張鳴:“藝術上並不出色,貴在情真意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