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創作背景,劇本改編,人員甄選,影片拍攝,製作發行,上映日期,幕後公司,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印第安納州,小城米爾布魯克,溫和謹慎的湯姆·斯道爾(維果·莫特森 飾)經營著一家餐館,與律師妻子愛迪(瑪利亞·貝洛 飾)和膝下的一雙兒女過著波瀾不驚的幸福生活。
某日,兩名歹徒闖入了餐館意圖搶劫,為了顧客與朋友的安全,情急之下的湯姆奮起反抗擺平了兩名歹徒,英勇的舉動使湯姆一夜之間就成為了小城中眾口相傳、媒體追訪的英雄人物,湯姆並不習慣聚光燈下的拋頭露面,他渴望回到之前安靜平和的生活,而且這份突如其來的注目,除了打破原本生活的平靜之外,亦將湯姆全家一步步帶入極度危險之中,神秘的疤臉男人卡爾(埃德·哈里斯 飾)突然登門造訪,親切地稱湯姆為“喬伊·庫薩克”,宛如久違的老友,湯姆竭力躲避著卡爾,但卡爾對於湯姆卻是緊追不捨。
原來,湯姆其實是一個有著暴力過去的男人,20年來他極力逃避、隱藏著可怕的過去,現在,田園般的幸福生活一夜之間發生了逆轉,作為一名忠誠的丈夫、慈愛的父親、本分的餐館老闆,湯姆要力抗過去黑暗勢力的侵襲,同時保全住他的家庭,將這可怕過去永遠埋藏。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湯姆·斯道爾 | 維果·莫特森 | ---- |
愛迪·斯道爾 | 瑪麗亞·貝羅 | ---- |
傑克·斯道爾 | 艾什頓·霍爾姆斯 | ---- |
卡爾 | 艾德·哈里斯 | ---- |
Richie Cusack | 威廉·赫特 | ---- |
Leland Jones | 史蒂芬·麥克哈蒂 | ---- |
Kid | 卡倫·普萊西 | ---- |
Sheriff Sam Carney | Peter MacNeill | ---- |
William Orser | Greg Bryk | ---- |
Judy Danvers | Sumela Kay | ---- |
Bobby Jordan | 凱爾·施密德 | ---- |
Charlotte | Deborah Drakeford | ---- |
Mick | Gerry Quigley | ---- |
Sarah Stall | Heidi Hayes | ---- |
Charlie Roarke | Aidan Devine | ---- |
Frank Mulligan | Bill MacDonald | ---- |
Jenny Wyeth | Michelle McCree | ---- |
Ruben | Ian Matthews | ---- |
Pat | R.D. Reid | ---- |
Bobby's Buddy | Morgan Kelly | ---- |
Shoe Saleswoman | Martha Reilly | ---- |
Richie's Thug | Jason Barbeck | ---- |
Richie's Thug | Bruce Beaton | ---- |
Richie's Thug | Nevin Pajkic | ---- |
Local TV Reporter | 尼克·安東納奇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Kent Alterman Chris Bender Cale Boyter Josh Braun 托比·艾默里奇 Justis Greene Roger Kass J.C. Spink Jake Weiner | 大衛·柯南伯格 | Tyler Delben Aric Dupere Walter Gasparovic Elizabeth Parker Jodi A. Tario Bob Warwick | John Wagner Vince Locke Josh Olson | Peter Suschitzky | 霍華德·肖 | Ronald Sanders | Deirdre Bowen | 卡羅爾·斯派爾 | James McAteer | Denise Cronenberg | Dennis Berardi Aaron Weintraub | Peter P. Nicolakakos |
()
角色演員介紹
- 湯姆·斯道爾演員:維果·莫特森溫和謹慎的小飯館老闆,因為殺死了兩個衝進飯館的劫匪,成為了所在小鎮的英雄,結果被一個黑社會老大認定是離隊的成員。在受到威脅後,他從一個平靜博愛的男人變得暴力、狂躁,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他甚至殺人如麻。
- 愛迪演員:瑪利亞·貝洛湯姆·斯道爾的妻子,職業為律師,平時比丈夫更強悍,有一種男人般的力量,但當他們的家庭受到威脅後,她又回到了女性的脆弱。
- 卡爾演員:埃德·哈里斯神秘的黑社會老大,在湯姆暴露在媒體目光下後突然登門造訪小飯館,並帶著手下不斷騷擾湯姆,他認定湯姆就是他的仇人,曾經的殺手喬伊。
- 傑克·斯道爾演員:艾什頓·霍爾姆斯湯姆·斯道爾的兒子,原本是個懦弱的孩子,在父親的暴力事件發生後突然變得殘暴,受到蠱惑仔學生挑釁時用極其兇狠的手段將對方痛打一頓。
幕後花絮
- 片中里奇·庫薩克住所的外景出自多倫多城外的一座仿製的法式城堡。
- 在拍攝樓梯上的性愛場景時,演員沒用特技護墊,於是在後來床上的赤裸鏡頭中,伊迪的後背出現了青紫痕跡,不得不由化妝師進行掩蓋。
- 湯姆在餐館中擊斃兩名劫匪的場景後來被刪減了部分鏡頭,在最初版本中,年輕劫匪身中七槍,而年長劫匪的頭部被擊中兩次,柯南伯格認為這段場景有些過分,存在宣揚暴力的嫌疑,於是進行了刪減。
- 餐館中的場景全部在攝影棚中拍攝完成,劇組搭建了窗外的街景。
- 餐館和斯道爾家中的部分小道具是由維果·莫特森購買的。
- 當主人公駕車前往費城時,公路上出現了加拿大限速牌。
獲獎記錄
時間 | 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
2006年 |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 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提名 |
奧斯卡獎-最佳改編劇本 | Josh Olson | |||
2005年 | 第58屆坎城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大衛·柯南伯格 | 提名 |
2006年 | 第63屆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 《暴力史》 | 提名 |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瑪麗亞·貝羅 | |||
2006年 | 第5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劇本-改編 | Josh Olson | 提名 |
2006年 | 第31屆法國凱撒獎 | 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大衛·柯南伯格 | 提名 |
2006年 | 第32屆土星獎 | 土星獎-最佳男主角 | 維果·莫特森 | 提名 |
土星獎-最佳男配角 | 威廉·赫特 | |||
土星獎-最佳動作/冒險/驚悚電影 | 《暴力史》 | |||
2006年 | 第50屆義大利大衛獎 | 大衛獎-最佳外國電影 | 大衛·柯南伯格 | 提名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改編自約翰·華格納與文斯·洛克合著的同名漫畫小說,原著問世於1999年,由Paradox Press公司出版發行。製作人人JC·史賓克最先發覺了小說的電影潛力,故事主人公複雜的內心糾葛打動了史賓克及其搭檔克里斯·班德,兩人隨即將小說推薦給新線公司,而新線公司不但表現出了濃厚興趣,而且迅速買下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並請來編劇喬什·奧爾森著手改編劇本。
劇本改編
奧爾森以小說原著為跳板,進一步挖掘拓展故事。2003年冬季,導演大衛·柯南伯格加入了進來。他與奧爾森一道改編劇本,其中包括將片中犯罪分子的義大利名字改為愛爾蘭名字,從而與黑手黨劃清界線。
人員甄選
劇本準備就緒後,新線公司同意影片開始拍攝,製片方在柯南伯格的家鄉加拿大多倫多設立辦公室,開始招募台前幕後的全班人馬。攝影師彼得·蘇斯切斯基拍攝過《感官遊戲》和《童魘》。之前柯南伯格無意請瑪麗亞·貝羅出演,但是她在多倫多第一次與柯南伯格見面時,柯南伯格發現貝羅與莫特森很搭調,很適合扮演湯姆的妻子。然後就此選定由維果·莫特森和瑪麗亞·貝羅飾演斯道爾夫婦,柯南伯格欣賞的美國演員艾德·哈里斯和威廉·赫特也加入劇組,在片中扮演兒子傑克的艾什頓·霍爾姆斯是從洛杉磯和多倫多100位試鏡者中脫穎而出。
影片拍攝
影片拍攝時,柯南伯格特別選擇了27毫米的廣角鏡頭拍攝了影片的大部分畫面,著力表現角色心理活動與所處空間之間的整體配合感。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台灣 | 2006年3月3日 | 法國 | 2005年5月16日 |
加拿大 | 2005年9月10日 | 美國 | 2005年9月23日 |
英國 | 2005年9月30日 | 美國 | 2005年9月30日 |
菲律賓 | 2005年10月5日 | 瑞士 | 2005年10月13日 |
以色列 | 2005年10月13日 | 德國 | 2005年10月13日 |
冰島 | 2005年10月14日 | 奧地利 | 2005年10月14日 |
西班牙 | 2005年10月21日 | 挪威 | 2005年10月21日 |
荷蘭 | 2005年10月25日 | 希臘 | 2005年10月27日 |
芬蘭 | 2005年10月28日 | 瑞士 | 2005年11月2日 |
法國 | 2005年11月2日 | 比利時 | 2005年11月2日 |
保加利亞 | 2005年11月5日 | 荷蘭 | 2005年11月10日 |
捷克 | 2005年11月10日 | 丹麥 | 2005年11月11日 |
愛沙尼亞 | 005年11月11日 | 巴西 | 2005年11月11日 |
保加利亞 | 2005年11月11日 | 阿根廷 | 2005年11月15日 |
墨西哥 | 2005年11月17日 | 阿根廷 | 2005年11月17日 |
波蘭 | 2005年11月18日 | 匈牙利 | 2005年11月24日 |
墨西哥 | 2005年11月25日 | 新加坡 | 2005年12月1日 |
瑞典 | 2005年12月2日 | 巴拿馬 | 2005年12月8日 |
土耳其 | 2005年12月9日 | 義大利 | 2005年12月16日 |
澳大利亞 | 2006年2月23日 | 泰國 | 2006年3月9日 |
日本 | 2006年3月11日 | 葡萄牙 | 2006年3月16日 |
委內瑞拉 | 2006年4月7日 | 科威特 | 2006年9月27日 |
埃及 | 2007年4月4日 | 韓國 | 2007年7月26日 |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公司
類別 | 公司 | 地區 | 時間 |
---|---|---|---|
製作公司 | New Line Productions Inc | 美國 | |
BenderSpink | |||
Media I! Filmproduktion München & Company | |||
發行公司 | Argentina Video Home | 阿根廷 | 2006 |
Fox-Warner | 瑞士 | 2005 | |
Warner Bros. GmbH | 德國 | 2005 | |
RCV Film Distribution | 荷蘭 | 2005 | |
新線電影公司 | 美國 | 2005 | |
Roadshow Entertainment | 澳大利亞 | 2006 | |
01 Distribuzione | 義大利 | 2005 | |
Distribution Company | 阿根廷 | 2005 | |
華納兄弟公司 | 新加坡 | 2005 | |
華納兄弟公司 | 2005 |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2006 | ||
Alliance Atlantis Motion Picture Distribution Inc | 加拿大 | 2005 | |
PlayArte Filmes | 巴西 | 2005 | |
Artecinema | 2005 | ||
FS Film Oy | 芬蘭 | 2005 | |
RCV Home Entertainment | 2006 |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 德國 | 2006 | |
Group Power | 2006 | ||
RTL Entertainment | 2008 | ||
TriPictures S.A. | 西班牙 | 2005 | |
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 | 德國 | 2008 | |
特技製作公司 | Mr. X Inc | 加拿大 | |
Film Effects Inc. | 加拿大 | ||
其他公司 | Film Effects Inc | 加拿大 | |
Entertainment Clearances Inc | 美國 | ||
New Line Records | 美國 | ||
Rex Post | 美國 | ||
Hand Prop props supplied by | |||
Air Lyndhurst Studios | 英國 | ||
Abbey Road Studios | 英國 | ||
Deluxe Sound & Picture | 加拿大 | ||
EFilm | 美國 | ||
Eventone Editorial | 美國 | ||
Footsteps Post-Production Sound Inc | 加拿大 | ||
Loop Troop | 美國 | ||
Panavision, Dallas | 美國 | ||
Tattersall Sound | 加拿大 | ||
Toronto Film Studios | 加拿大 | ||
William F. White Limited | 加拿大 | ||
Wilshire Stages | 美國 |
影片評價
《暴力史》顯示了莫滕森不僅擁有大塊頭,還擁有大智慧(深圳新聞網-晶報評)。
《暴力史》劇本誘人,實力派雲集的表演陣容,讓該片呈現出與柯南伯格以往作品迥異的厚重感(新浪娛樂評)。
瑪莉亞·貝羅使《暴力史》穩定,《暴力史》亦可以說是《性的神秘史》,在兩場瑪莉亞·貝羅與維戈·莫特森的性戲中,性憤怒、兇猛,更像是出於報復而不是愛情(外灘畫報評)。
《暴力史》是恐怖美學與對人性深處黑暗面探討兩者結合的經典之作,儘管影片結尾貌似溫馨無比,從根本上說仍然是悲劇(中國新聞網評)。
《暴力史》是一個關於承諾的故事。在一幕幕血腥的鏡頭背後,講的是一個男人對他所屬組織的忠誠、對愛情的承諾、對正直或者邪惡的選擇,有傷害、有無奈、有苦衷也有罪孽。該片陣容符合人們關於“酷”的所有想像。但真正觀看起來,卻不全都是令人興奮的經歷,一些鏡頭血腥殘忍,難以入眼(廣州日報評)。
《暴力史》是一部聰明的快速的驚悚片,充滿了熱辣的性與刺激的暴力(《好萊塢報導評》評)。
《暴力史》的劇情設計頗為主流,但在表現手法上卻區別於一般商業片,平靜之中暗含洶湧波濤,“隱藏的過去”和“錯誤的人2”這樣的身份懸念設定明顯帶有希區柯克的影子。不堪回首的暴力史、即將分崩離析的平靜生活,一切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