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褐薹草(學名:Carex atrofusca Schkuhr),是莎草科薹草屬植物,產歐洲和美洲。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暗褐薹草
- 學名:Carex atrofusca Schkuhr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目:莎草目 Cyperales
- 科:莎草科 Cyperaceae
- 亞科:薹草亞科 Caricoideae
- 族:薹草族 Cariceale
- 屬:薹草屬 Carex
- 亞屬:薹草亞屬 Subgen. Carex
- 組:凍原薹草組 Sect. Frigidae
- 亞組:黑色薹草亞組 Subsect. Fuliginosae
- 種:暗褐薹草
- 分布區域:中國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及尼泊爾,不丹等地
暗褐薹草,暗褐薹草(原亞種),黑褐穗薹草(亞種),分布範圍,
暗褐薹草
Carex atrofusca Schkuhr, Riedgr. 1: 106, t. Y. fig. 82, 1801; Kukenth. in Engl., Pflanzenr. Heft 38 (IV. 20): 553, 1909.
產歐洲和美洲。
暗褐薹草(原亞種)
subsp. atrofusca
黑褐穗薹草(亞種)
根狀莖長而匍匐。稈高10-70厘米,三棱形,平滑,基部具褐色的葉鞘。葉短於稈,長約為稈的1/7-1/5,寬 (2) 3-5毫米,平張,稍堅挺,淡綠色,頂端漸尖。
苞片最下部的1個短葉狀,綠色,短於小穗,具鞘,上部的鱗片狀,暗紫紅色。小穗2-5個,頂生1-2個雄性,長圓形或卵形,長7-15毫米,寬約6毫米;其餘小穗雌性,橢圓形或長圓形,長8-18毫米,寬6-9毫米,花密生;小穗柄纖細,長0.5-2.5厘米,稍下垂。
雌花鱗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5-5毫米,暗紫紅色或中間色淡,先端長漸尖,頂端具白色膜質,邊緣為狹的白色膜質。果囊長於鱗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5-5.5厘米,寬2.5-2.8毫米,扁平,上部暗紫色,下部麥稈黃色,無色淡之邊緣,無脈,無毛,基部近圓形,頂端急縮成短喙,喙口白色膜質,具2齒。
小堅果疏鬆地包於果囊中,長圓形,扁三棱狀,長1.5-1.8毫米,基部具柄,柄長0.5-1毫米;花柱基部不膨大,柱頭3個。花果期7-8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生長於高山灌叢草甸及流石灘下部和雜木林下,海拔2200-4600米。分布於中亞地區,克什米爾地區、尼泊爾、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