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鳳尾蘚植物體細小,綠色至深綠色,連葉高1. 3-4. 8mm,寬0.8-1. 6mm。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新喀里多尼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暗色鳳尾蘚
- 拉丁學名:Fissidens obscuriete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科:鳳尾蘚科
- 屬:鳳尾蘚屬
- 種:暗色鳳尾蘚
- 分布區域:中國,朝鮮,日本,新喀里多尼亞。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物體細小,綠色至深綠色,連葉高1. 3-4. 8mm,寬0.8-1. 6mm。莖通常單一,有時分枝;腋生透明結節不明顯;莖中軸不分化。葉4-11對,緊密排列;最基部的葉極小,中部以上的葉狹披針形,長0. 9-1. 5mm,寬0.2-0. 3mm,狹急尖;背翅基部楔形;鞘部為葉全長的一半;葉邊具細圓齒至鋸齒,分化邊緣僅見於上部葉和雌苞葉的鞘部的下半段,闊2-3列細胞,厚1層細胞;中肋黃色,透明,及頂至短突出;前翅和背翅細胞四方形至六邊形,5-9μm,不透明,具多個細疣,薄壁,鞘部細胞與前翅和背翅細胞相似,但較長而壁較厚,疣較少至平滑。雌雄同株異苞至基生同株。頸卵器長175-192μm。蒴柄長1. 8-3. 5mm,平滑。孢蒴圓柱狀,對稱;蒴壺長0. 4-0. 5μm;蒴壁細胞四方形,薄壁,具角隅加厚。蒴齒長0. 24-0. 28mm,基部寬30-33μm。蒴蓋具長喙,長0. 4mm。蒴帽鐘狀,長約0. 3mm,孢子直徑為7-9μm。
生長環境
多生長於海拔1800-2100m處的陰濕的沙質土上,亦生於樹幹基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新喀里多尼亞。
產地:遼寧:鳳城縣,高謙5983 (IFSBH,SYS)。台灣:台北縣,Chuang and Schofield 30 (H. UBC)。雲南:昆明市,Koponen 37446 37870 (HSYS)。廣東省:連平縣,林邦娟s. n. (IBSC,SYS )。海南:五指山,李植華2075 (SY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