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姬蝽,體長7.5-8.0毫米。體窄長,其長度約為腹部寬度的5倍。體灰黃色,無光澤。頭向前伸出,頂部鈍圓;觸角4節,第一節最短,短於頭的長度,第三、四節幾等長, 複眼發達,一對單眼位於複眼內側下方;前胸背板有一褐色橫帶將背板分成前葉和後葉,前葉短小,後葉長大,後葉前半部嵌有褐色花紋;前翅長於腹部;前胸背板中央的縱紋、小盾片.基部及中央、前翅革片端部的三角形斑紋及膜片基部的一個斑點,均為暗黑色。前、中,後足細長,前足腿節不特別膨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暗色姬蝽
- 拉丁學名:Nabis stenoferus Hsiao
- 界:動物界
- 綱:昆蟲綱
- 目:半翅目
- 科:姬蝽科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 寄主昆蟲:蚜蟲、葉蟬、稻飛虱、薊馬
-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態特徵,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體長7.5-8.0毫米。體窄長,其長度約為腹部寬度的5倍。體灰黃色,無光澤。頭向前伸出,頂部鈍圓;觸角4節,第一節最短,短於頭的長度,第三、四節幾等長, 複眼發達,一對單眼位於複眼內側下方;前胸背板有一褐色橫帶將背板分成前葉和後葉,前葉短小,後葉長大,後葉前半部嵌有褐色花紋;前翅長於腹部;前胸背板中央的縱紋、小盾片.基部及中央、前翅革片端部的三角形斑紋及膜片基部的一個斑點,均為暗黑色。前、中,後足細長,前足腿節不特別膨大。
地理分布
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