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店街

暗店街

《暗店街》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創作的長篇小說。該小說講述主人公,數年前因偷越邊境時遭遇劫難,受到極度刺激後,喪失了對過去生活的記憶。他給私人偵探於特當了八年助理偵探後,開始用探案技術在茫茫人海中調查自己的身世和來歷。他通過種種線索蒐集的許多片斷,究竟是他的一生,還是他冒名頂替的另一個人的一生呢?作者塑造了一位尋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他神秘的過去,被掩藏在德占時期的巴黎。1978年,《暗店街》獲得龔古爾文學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暗店街
  • 外文名稱: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法)派屈克·莫迪亞諾
  • 首次出版:1978年
  • 作品字數:145千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由於戰爭結束之後的混亂和破碎,“我”屢次想要用假身份逃離不安的生活環境。“我”一次次地用虛假的護照和身份保護自己和愛人,最後“我”決定偷渡出瑞士邊境,結果遭人欺騙,甚至因此與愛人失去了聯繫,他因此受到刺激而失憶,他被有著相似經歷的私家偵探於特所救,並慢慢開始尋找過去的自己。他幾次感覺到距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卻總在最後關頭斷了線索。不過“我”並未絕望,決定再到最後一個線索中提到的“羅馬暗店街2號”去看看。

創作背景

二戰背景
二戰爆發時,瑞士政府採取了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簽訂,阻止難民入境;假如獲準入境,則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士將其押到邊界送回納粹手中。二戰初期,瑞士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戰爭期間有超過3萬猶太難民被瑞士拒絕入境,其中絕大多數後來被納粹殺害。
然而,瑞士在防止難民入境時,瑞士全國爆發了公眾抗議集會,瑞士政府放寬了難民政策,向其他交戰國公眾提供了大量援助,據估計,有30萬難民和移民獲得了瑞士的臨時或永久庇護。
作者經歷
莫迪亞諾出生後,路易莎·科爾帕安為了避免“猶太后裔”帶來的消極影響,為他舉行了洗禮,使他成為一名天主教徒。可這反而讓莫迪亞諾的處境更加尷尬。他是具有法國國籍的猶太后裔,是不入本民族宗教的天主教徒,在法國人中他不是自己人;在猶太人也不當他是自己人;在天主教徒中也不當他是自己人。作者就成了和《暗店街》中的“海灘人”一樣,沒有自己的身份,沒有自己的根。

人物介紹

“我”
“我”,主人公,沒有固定的名字,偵探老闆於特為“我”起名叫居伊·羅朗。“我”給私人偵探於特當了八年助理偵探,有人稱“我”的名字為彼得羅·麥克沃伊。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在執著追尋身份的過程中尋根
《暗店街》塑造的“海灘人”形象——“我”是一個失去記憶、無根無底、甚至連名字都不能確定的飄忽的影子。“我”對於社會而言,完全是一個沒有獨立性的個體,只是別人生活的附庸,是一個既叫不出名字,又不知道為何而存在的“曾經顯露過卻轉瞬即逝的”、可有可無的匆匆過客而已。在《暗店街》中,“我”沒有固定的名字,偵探老闆於特為“我”起名叫居伊·羅朗。而在皮爾革朗的敘述中,“我”的名字是彼得羅·麥克沃伊。盡人皆知,名字,是作為渺小的個體,在社會中存在的最基本的文化標籤。不能確定名字,也就意味著不能確定自我。“海灘人”正是這樣一個被湮沒在大千世界,失去自我的無根者。
《暗店街》中的“我”為了找回自己的身份,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尋找了千百回。從瑞士邊境的默熱弗小鎮到瓦爾帕萊索,甚至遠到太平洋上的帕迪皮島,直到最後的義大利暗店街2號,“我”一直不懈地追求著,通過這種無休止的努力,默默地對被占領時期的法國社會進行無形的反抗。在該作品最後,唯一的一個重要線索中斷,搜尋以失敗告終,給人們留下無限的遐想。“海灘人”所重視的並不是結果,而是這個執著追尋身份的過程。儘管“海灘人”一直處於身份危機之中,謹慎、惶恐而焦慮,卻始終孜孜不倦地追尋著,體現了“海灘人”內心對荒誕世界的反抗和作為渺小個體散發出的無限活力。
主人公總是在夜間開始追尋自己的身份,總是漂泊穿梭於黑夜籠罩下的酒吧和咖啡館,而“我”的精神狀態也一直是惶恐且極度不安的。作者通過運用這種淡泊黑暗的色彩,渲染占領時期人們生活的不安和壓力,使“海灘人”的形象增加了沉重感,間接地塑造了一個背負沉重壓力、孤苦尋根的漂泊者形象。
《暗店街》中的“海灘人”,從追尋自我,到喪失自我的過程中,折射出當時後現代法國社會人們生活精神狀態。而“海灘人”不畏艱險,執著追尋永不放棄的精神,正是對戰後經歷血洗與磨難的法國青年,執著於追尋自己生命的根和往日美好的歌頌。

藝術特色

《暗店街》小說,有四十三節以第一人稱“我”講述。“我”這位前偵探助理,對於自身過去的“解謎”過程。餘下的四節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與第一人稱講述的“解謎”過程中的某些細節構成復調。“我”在探訪自己過去的過程中,根據他人的講述提供的線索,發揮自己職業偵探的特長,查考各類電話簿、檔案、信件、出生證明,追蹤、尋訪相關當事人,一步一步地揭開“謎底”。然而,即便在所掌握的信息能夠拼湊出一個清晰的輪廓的時候,“我”仍不能確認這是否就是自己的記憶,因而也不能確認自己確切的身份。主人公的尋找過程依據他人的講述(他人的記憶)、他人提供的文書檔案以及本人尋訪過去的地址展開,而真正喚起他本人回憶的是似曾相識的聲音、氣味、光影和感覺。
詩性敘事
《暗店街》中羅朗與女友二戰時期乘火車逃往瑞士時,沿途“白霧”仿佛令他們“煙消雲散了”。他們住在名為“南方十字”的邊境木屋中,十字被基督教賦予救贖意義,木屋提供了庇護,然而“‘我們’行為和生命所激起的迴響都被這一團團鵝毛大雪窒息了”,積雪成為時代災難的象徵,他倆跨越邊境時遭遇詐欺劫難,羅朗失去了女友和記憶。
碎片符號
《暗店街》由三大塊碎片構成:第一塊為碎片化的“符號”,即主人公得以尋找自己身份的線索;第二塊為碎片化的“海灘人”,即主人公尋找自己身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同樣身份迷失的人物類型;第三塊為碎片化的“歷史”,即主人公尋找身份過程中勾勒出的德占期的巴黎剪影。該小說中主人公的姓名和住址都成了符號。居伊·羅朗,是“我”在遺忘了過去的一切後,收留“我”的於特給“我”起的名字。

作品評價

《暗店街》仿佛提示出一種否定性、遺忘性的求真的過程。
——馮壽農(廈門大學外文學院教授)
莫迪亞諾依舊把這部小說寫得貌似偵探故事,主人公羅朗甚至就是一個私家偵探。作家不惜筆墨地讓他的人物翻閱一本本積滿灰塵的資料,訪問一個個早已被社會遺忘的人,重遊一座座久無來客的房子,尤其是查閱舊電話通訊簿更是文中反覆出現的場景。電話簿在這部小說中已經不單單是記錄電話號碼的小冊子,而是一部部歷史書籍。——鄭克魯

作者簡介

派屈克·莫迪亞諾,法國作家,1945年生於巴黎,父親是猶太金融企業家,母親是比利時演員。作品有:《星形廣場》、《夜晚巡邏隊》、《環城大道》《淒涼的別墅》和《暗店街》。
派屈克·莫迪亞諾派屈克·莫迪亞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