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龕品硯錄》是2008年1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若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龕品硯錄
- 作者:郭若愚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月1日
- 頁數:10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532544931, 978753254493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智龕品硯錄》主要內容:中國的書寫工具——筆墨紙硯是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創造發明。我國古代石硯自隋唐後多用石質優良、紋理優美的端石、歙石等製作,硯石形式也不限於圓盤形,漸漸多樣化。文學之士亦為之制刻硯銘,留下許多精美的書法。更有喜歡鐫刻肖像,為後人提供了珍貴的形象資料。及至近世,硯石從實用品逐漸變成精緻的藝術品。《智龕品硯錄》作者郭若愚是滬上著名考古學家和收藏家,數十年來從事古代硯石研究,收集傳世實物和名硯拓本資料,尤其重視古代名人使用的硯台,積有成數。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整理撰文發表,一度中斷,於今重新整理成編,付諸出版。所收三十五件名硯,年代自北宋迄近代,皆為名人名家名品,拓片精良,資料詳盡,可作為文博愛好者、古玩鑑賞、收藏者的寶貴圖文資料。
作者簡介
郭若愚,1924年生,上海市人。光華大學中國文學學士。先後從鄧散木、阮性山、郭沫若幾位先生學習金石、書法、繪畫、篆刻、古文字及考古,後在上海市文物保管會工作。著有《殷契 拾掇》、《殷契文字綴合》、《太平天國革命文物圖錄》、《戰國楚簡文字編》、《紅樓夢風物考》、《古代吉祥錢圖像賞析》、《落英繽紛·師友憶念錄》及《篆刻史話》等
圖書目錄
緒言
北宋 海天旭日硯
北宋 晁補之著書硯
南宋 岳鄂王硯
明 莫是龍雲間九峰硯
明 馬湘蘭硯
明 周茂蘭餅硯
明 八大山人硯
明 謝道承壺形硯
明 雪窗大師小像硯
明 黃媛介寫經硯
清 金農龍梭舊客硯
清 丁敬書坡公銘硯
清 張昀蕉葉白硯
清 張燕昌書張廷濟銘硯
清 錢坫銘黃小松硯
清 郭頻伽銘黃小松硯
清 伊秉綬摹伊字硯
清 伊秉綬半璧硯
清 胡唐銘巴氏硯
清 張廷濟千石公侯壽貴硯
清 張廷濟清儀閣吟硯
清 張廷濟永昌元年磚硯
清 殷雲樓瓦形硯
清 改七薌玉壺硯
清 瞿應紹羽觴硯
清 趙次閒書高邁庵銘硯
清 楊溜霜華硯
清 方朔漢磚畫梅硯
清 楊兆鑒組圭硯
清 蔡載福題夔石瓜瓤硯
近代 吳昌碩銘顧潞硯
近代 章炳麟贈徐漂秋硯
近代 趙古泥五十五歲小像硯
近代 王福庵七十小像硯
近代 阮性山畫梅硯
序言
我國的書法和繪畫是世界文化史上特具風格的優美藝術,我國的書寫工具一一筆墨紙硯也是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創造發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公元前二十世紀)人們已經使用研磨器研製顏料,繪製裝飾圖案。在我國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許多彩繪陶器,其表面所繪動物圖案及幾何紋樣,筆觸清晰流暢。商代後期,王室占卜使用的甲骨上,也保存許多墨筆書寫的文字,可知這時毛筆已經普遍使用,硯石亦已形成。只是墨和顏色,均系天然石墨及礦物顏料。我國古代的石硯,其作用是將墨色及顏料研磨至細,所以必須使用一枚研石在石版上研磨。漢及魏晉之硯,大都作圓盤形,又因古人席地而坐,硯石底部有足,便利取用。漢代至西晉盛行圓形三足式硯,北朝盛行方形四足式硯,隋唐盛行龜式、屐式、箕式及山峰多足式等硯。隋唐以後,造墨技術進步,採用煙煤和膠制墨,可以不用研石。因此硯的式樣和制硯材料,也就起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古代石硯多取天然礫石,隋唐以後又漸漸以陶泥燒造。同時又發現了端石、歙石、魯石、洮石等適宜於造硯的佳材。這些石料除了堅實、滋潤、細膩、發墨等優點外,其石質具有各種紋理,使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