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區位優勢為發展優勢,做足生態篇走好綠色路,突出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聯動兩大戰略,
這是馬鞍山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馬鞍山是工業城市,以鋼鐵為龍頭,工業門類齊全、工業體系完備,製造業下一步發展方向就是智慧型製造,所以提出了“智造名城”。
化區位優勢為發展優勢
馬鞍山是皖江城市帶融入長三角的“東大門”和“橋頭堡”,離南京近、離長三角近是馬鞍山最大的優勢,“所以我們融入長三角要‘一馬當先‘。”張岳峰說。
張岳峰表示,融入對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交通對接問題。
在他看來,“渠成”才能“水到”,有了便捷的交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項目流和技術流等發展要素才能匯聚到馬鞍山。
巢馬高鐵2019年有望開工建設,通車後,不僅打通了馬鞍山到合肥的高鐵通道,而且這條路順著馬鞍山繼續向東,一直抵達南京的祿口機場,繼而通往上海。
巢馬高鐵對於馬鞍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張岳峰介紹,它既是馬鞍山融入對接合肥都市圈的一條路,也是安徽省融入對接長三角的大通道。
另外,馬鞍山正在積極推動寧馬城際鐵路納入長三角城際鐵路網規劃,寧馬高速公路“四改八”也在積極推進。在張岳峰看來,一系列交通設施的突破,為馬鞍山融入對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提供了有利條件。屆時,馬鞍山的區位優勢才能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做足生態篇走好綠色路
馬鞍山生態資源稟賦優越,有“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譽。“聚山納川,一馬當先”是馬鞍山的城市精神。其中,聚山納川既是是對馬鞍山地形地貌的貼切形容,同時也寓意這座城市的包容和開放。馬鞍山還是中部地區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安徽省內唯一的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近年來,馬鞍山深入推進美麗長江經濟帶建設,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其中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就是空氣品質指數。2018年,馬鞍山PM2.5、PM10實現“雙下降”,空氣品質居全省第四,僅次於黃山、池州和宣城。
在張岳峰看來,發揮環境優勢,走生態立市之路,這是和長江大保護、綠色發展要求相吻合的,“馬鞍山以後的發展,高質量發展肯定是一種綠色環保、生態優先的發展,不能犧牲環境,不能犧牲生態,不能犧牲資源,而是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2018年馬鞍山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431家,基本完成建成區28條黑臭水體整治,獲批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突出實施創新驅動和開放聯動兩大戰略
“創新驅動是馬鞍山下一步發展必須實施的第一戰略。”分析馬鞍山的發展形勢,張岳峰的話擲地有聲。因為在他看來,馬鞍山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要實現動能轉換、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城市轉型,最大的驅動靠什麼?毋庸置疑靠創新!
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又緊挨長三角,馬鞍山的創新有基礎,有優勢。“各類高校共有7所,國家級和省級研發中心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同時就近與南京大院大所緊密合作……”對於馬鞍山的創新優勢,張岳峰如數家珍。
“我們還有一個先天優勢就是靠近南京,可以通過柔性引才的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張岳峰補充道,在馬鞍山今後發展中,創新肯定是第一要素。
在創新驅動的基礎上,開放聯動戰略才能走得深遠。張岳峰告訴記者,開放聯動包括“近”和“遠”兩個方面,“近”就是要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加快融入長三角。“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為馬鞍山融入長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帶來了新的機遇。”“遠”就是對台對歐合作,建立了常態化互訪機制,馬鞍山現有台資企業240多家,歐資企業有40多家。
開放聯動戰略離不開交通,創新戰略離不開人才。
馬鞍山既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又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老城市。“這種文化底蘊也滋潤了影響了一代代馬鞍山人,所以我們還要發揮人文優勢,走人才興市之路。”張岳峰說,只有充分發揮馬鞍山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環境優勢、人文優勢,經濟發展高質量、城鄉建設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的整體目標才有望實現,這是出發點,亦是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