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積齋:取智積菩薩名“智積”為書齋名。智積齋主:一真居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積齋
- 外文名:Pratibha^na-ku^t!a(梵名)
- 齋主:一真居士
- 取名緣由:智積菩薩
基本簡介,發展歷程,
基本簡介
智積賢劫十六尊之一。又稱辯積菩薩兆簽煉。在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會、微細會、供養會中,位列外院方壇北方四尊中之第四位。主如來化他之斷智,其智體與四智等同,含攝萬智,故稱智積。密號巧辯金剛、定慧金剛。種子為[fan(vi)](vi)或[fan(va)](va)。三昧耶形為花雲。微細會中,其形像為左手握拳,置於腰際,右手屈臂、持蓮花,置於胸前,上有花雲;在供養會中,此菩薩屈背臭企估左右兩臂,置於胸前,兩手執蓮花,其上亦有花雲。真言為“唵缽羅底婆那俱吒野娑縛賀藍”。一般以此菩薩與文殊菩薩或無盡意菩薩為同尊。又據決定總持經所載,阿閦如來之前身即名辯積。
隨從多寶如來,來法華會座之菩薩。據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所載,智積菩薩由下方多寶佛之國土來詣娑婆世界,於法華會座中,與文殊菩薩論議女人成佛一事。
又據《吳中紀聞》所載,有一東晉僧,人稱"智積菩薩"。 東晉末年,尊者自西土來華,於江蘇蘇州開創靈岩寺,法譽甚隆。據傳有貧嫗持角黍獻於尊者,尊者受之,嫗因而得度。其後遂於尊者生日時,聚眾舉行角黍會。
蘇州靈岩山寺是我國著名的佛教淨土宗道場之一。同時,也是國內外馳名的明勝古蹟和風景遊覽勝地。地處太湖之濱,毗鄰木瀆鎮,距蘇州市西南方十五公里,山高海拔二百二十公尺。居高臨下,湖光山色,蔚為壯觀。因為以前多其四石,猶如靈芝壯,故山名靈岩;南列峭壁如城,又名石城山;又因山勢右轉似象回顧狀,故又名象山。
靈岩山,本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館娃宮的舊址,也是越國獻西施的地方。現金尚存無王遺蹟和古采紋殃跡有:吳王井、梳妝檯、玩花池、玩月池、響X廊、琴台、西施洞、智積井、長壽亭、方亭等。清聖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二帝南巡時,在山頂築有行宮,清鹹豐十年焚於兵火。
東晉司空陸玩曾居此山,因聞佛法,舍宅為寺,從此,便成為靈岩道雅遷刪場之開端。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西域梵僧智積來寺開山,賜匾額智積菩薩顯化道場。宋初改為秀峰禪院。紹興年間賜匾額顯親崇報寺。明洪初年,賜匾額報國永祚禪寺。明永樂十年重新修繕,明弘治年間被毀。清順治六年,寺僧重新修建。清康熙十四年布政使慕天顏重建大殿,鹹豐十年毀於兵火。清宣統二年,真達和尚接任住持,至民國十五年改為十方專修淨土道場,名崇報寺。後至印光法師,仍恢復靈岩山寺舊名。 1937年至1940年,印光法師避居靈岩山寺,專心念佛,創建淨土宗道場。他制定了五條規頁肯約,要求僧人堅持“不募緣,不做會,不傳法,不收徒,不講經,不傳戒,不應酬經懺。專一念佛,每日與普遍打七功課同。”經過印光法師的弘揚倡導,淨土宗在中國和東南亞一帶盛行。靈岩山寺也成了江南最著名的淨土道場。至1981年寺內修訂靈岩山寺共住規約時,仍將印光大師所訂立五條規約列入首位,嚴格執行。現在,寺內僧人有一百餘人,他們“專心念佛,除打佛七、念普佛外,概不應酬經懺佛事”。他們每日修持,早晚課誦,半月誦戒,堂內念佛,寒暑無間,正常進行。
發展歷程
這么多年來在靈岩山寺囑拔碑方丈明學長老的主持下,靈岩山寺繼承和發揚印光大師之教誨,蓮風不挫!敬仰靈岩山寺之道風故為書齋取名“智積齋”明學長老親為書齋題寫匾額!一定不忘印祖教誨,認真學習!祈願靈岩駝嚷炒腿山寺永昌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