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智慧財產權法新解:詳析智慧財產權法的理論與實務》是由
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智慧財產權法總論
第一章 智慧財產權概述
一、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對象:成果信息
(一)信息及其特點
(二)成果信息及其特點
(三)成果信息的基本內容
二、智慧財產權:一種對成果信息的再現利用行為及其再現利用後所形成的信息有形商品的流通行為加以支配之權利
(一)智慧財產權的實質:信息再現支配權
(二)智慧財產權獨占性的二元結構:絕淚拘訂漿對獨占權與相對獨占權
(三)智慧財產權由禁止權和對價權兩權利構成
(四)智慧財產權對信息有形商品的流通的支配權受到權利用盡原則的約束
三、智慧財產權的特點
(一)法定性
(二)獨占性
(三)保護範圍不確定性
(四)地域性
(五)時間性
設問分析1:如何理解成果信息的特點與智慧財產權的特性的關係?
設問分析2:信息商品上究竟存在著幾種權利?——信息商品權利三元構造論
第二章 智慧財產權法
一、智慧財產權法的目的、實現途徑及其支撐理論
(一)直接目的、實現途徑及其支撐理論
(二)最終的發展目的、實現途徑及其支撐理論
(三)小結:二元目的之間的關係
設問分析3:智慧財產權的功能分析
二、智慧財產權法的分類
(一)著作權法與工業產權法
(二)創作法與標識法
(三)權利賦予型法與行為規制型法
(四)創設型法與援助型法
(五)行政介入型法與非行政介入型法
第二篇 著作權法
第三章 著作權法的理念
一、著作權法的發展理念
(一)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具有“作品性”的信息,即作品
(二)著作權法的發展理念:個性表達的多元化保護一文藝、科學事業的發展
(三)引申運用:解釋論導人的必要
二、著作權法的平衡理念
(一)作者與傳播者之間的利益平衡
(二)傳播者與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
(三)作者與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
第四章 作品——分類·例示·其它
一、作品的分類與例示
(一)作品的分類
(二)作品的例示
設問分析4:文學角色受著作權保護嗎?——兼評續集是否構成侵權問題
設問分析5:關於由“歌曲十歌詞”構成的音樂作品是合作作品還是結合作品的分析
設問分析6:實用美術作品的著作許可權制——兼回答不能獲得著作權和專利權保護的工業外觀設計應該如何保護的問題
二、特殊作品
三、受我國《著作權酷葛屑法》保護的作品
(一)中國人的作品
(二)依據參加的國際條約或簽訂的雙邊嚷符歡協定,趨贈頌我國負有保護義務的作品
(三)首次在國內出版的作品
四、著作權客體的排除領域
(一)依法禁止出版與傳播的作品
(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官方檔案
(三)時事新聞
(四)曆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五章 著作權人
一、原始著作權人
(一)作者 (二)特殊作品的原始著作權人
二、繼受著作權人
第六章 著作權
一、著作權的產生——無手續主義
二、著作權的性質——相對獨占權
三、著作權的內涵
四、著作權的保護期限
(一)著作權保護期限設定的基本思考
(二)關於著作權保護期限的規定
第七章 著作權的行使與作品的再現利用
一、禁止權的行使與(利用前的)許可使用與權利轉讓
(一)許可權
(二)許可權的限制——擬制許可
(三)轉讓權
二、合理使用——一種擬制禁止權和對價權共滅之下的自由使用
第八章 鄰接權
一、鄰接權概論
(一)鄰接權的主體與客體
(二)鄰接權的性質與獨占範圍
(三)鄰接權糊紋碑的限制
二、出版者權
三、表演者權
(一)表演者人身權
(二)表演者財產權
四、錄音再挨錄像製作者權
五、廣播電視組織者權
第九章 權利侵害與救濟
(一)直接侵權行為
(二)妨害權利正當行使的行為
二、著作權侵權的法律救濟措施
(一)民事救濟措施
(二)行政救濟措施
(三)刑事救濟措施
第三篇 專利法
第十章 專利法的理念
一、專利法的發展理念
(一)專利法的保護對象:具有“專利性”要件的發明創造
(二)專利法的發展理念:發明創造的保護一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產業的發展
二、專利法的平衡理念
第十一章 專利權的客體
一、發明創造
(一)發明與實用新型
(二)外觀設計
二、專利性要件
(一)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專利性要件
(二)外觀設計的專利性要件
三、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
(一)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
(二)不授予專利權的技術主題
第十二章 專利權人
一、原始專利權人
(二)專利申請後的專利申請權的轉讓
二、繼受專利權人
第十三章 專利權的取得碑拜抹夜與無效
第十四章 專利權
第十五章 專利權的行使與專利的實施
第十六章 專利權的侵害與救濟
第四篇 商標法
第十七章 商標法的理念
第十八章 商標
第十九章 商標權的取得與撤銷
第二十章 商標權
第二十一章 商標權的利用與限制
第二十二章 商標權的侵害與救濟
第五篇 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
第二十三章 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二十四章 積體電路布圖設計保護制度
第二十五章 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餘論
參考文獻
文摘
插圖:
宙飛船的名稱“神舟5號”等賦予新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即所謂的商品化權問題),因為這些特定要素也凝集著開發者的辛勤勞動,它們一旦被用於商品上,能刺激並提高相應商品的社會購買力,開發者對此項商業利用行為應享有支配權。
二、智慧財產權:一種對成果信息的再現利用行為及其再現利用後所形成的信息有形商品的流通行為加以支配之權利。
智慧財產權是指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成果信息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的總稱。智慧財產權是舶來品,源於英文因此我國台灣學者也譯為“智慧財產權”。其中,產權一詞是財產權的簡稱,表達為因某種財產的存在與利用而產生、並由法律確認和加以保護的由特定主體對該財產享有的一系列權利的總稱。財產權總體可分為支配權和請求權兩種。那么,智慧財產權人對成果信息享有智慧財產權,其智慧財產權究竟在支配什麼?其請求權構成又有何特點?過去,人們常套用所有權構成之思維方式,泛泛講智慧財產權人享有對智力成果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之權利。正如前述,信息隨各種承載它的載體(包括有形物載體或無形媒介)廣為傳播和交流,從而被不特定的多數人接觸,進而為他們同時知曉和占有,且任何一個人的占有不會影響他人的占有。為此,智慧財產權不具有占有權能。而且,同時占有(即泛占有)可能導致同時利用,這使公開後的成果信息處於一種可能被不特定的多數知曉人同時利用的狀態,任何第三人的非法利用也不會剝奪權利人的利用。①這是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的必然表現。為了解決公共物品的產出不足,有必要在信息上設定排他性的權利。
序言
已邁人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已成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人類第三大資源,同時也是人類唯一源於自身創造天性的、理論上無發展止境的資源。社會的發展依賴於信息的開發與利用。就目前而言,經濟發展中凸現出自然資源(材料資源+能源資源)嚴重短缺的瓶頸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持久解決有待於人們不斷地向社會輸入新的有用的信息(本書採用“成果信息”)。不然,經濟發展就會停止,整個人類社會也會凝固。智慧財產權法恰好是伴隨
工業革命促進商品實現量化生產之後,由人類自身“發明”的激勵人們開發和有效利用成果信息的法律制度安排。300多年來,不斷演進的
智慧財產權制度,大大地激發了人們追求新信息的創造天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改革開放的實踐推動了我國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全面建設,智慧財產權因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成為時代的新寵。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並發布《
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這必將有力促進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建設,提升我國智慧財產權創新能力。但是,智慧財產權的法制建設、有效轉化運用與科學執法都離不開智慧財產權理論的支撐。所以,新時代必然催生對智慧財產權的新認識和新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法律工作者及學者肩負時代使命,在這方面進行理性的思考。比如,智慧財產權形式上在保護什麼,實質上又在支配什麼,各法又是如何支配的,為何存在差異以及支配範圍如何劃界等等,都必須釐清。唯有這樣,才有利於形成科學的智慧財產權觀念和保護意識。本書力圖在上述諸多方面做一探索,其初步結論是:智慧財產權法由兩大基本理論構成。
設問分析6:實用美術作品的著作許可權制——兼回答不能獲得著作權和專利權保護的工業外觀設計應該如何保護的問題
二、特殊作品
三、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一)中國人的作品
(二)依據參加的國際條約或簽訂的雙邊協定,我國負有保護義務的作品
(三)首次在國內出版的作品
四、著作權客體的排除領域
(一)依法禁止出版與傳播的作品
(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官方檔案
(三)時事新聞
(四)曆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第五章 著作權人
一、原始著作權人
(一)作者 (二)特殊作品的原始著作權人
二、繼受著作權人
第六章 著作權
一、著作權的產生——無手續主義
二、著作權的性質——相對獨占權
三、著作權的內涵
四、著作權的保護期限
(一)著作權保護期限設定的基本思考
(二)關於著作權保護期限的規定
第七章 著作權的行使與作品的再現利用
一、禁止權的行使與(利用前的)許可使用與權利轉讓
(一)許可權
(二)許可權的限制——擬制許可
(三)轉讓權
二、合理使用——一種擬制禁止權和對價權共滅之下的自由使用
第八章 鄰接權
一、鄰接權概論
(一)鄰接權的主體與客體
(二)鄰接權的性質與獨占範圍
(三)鄰接權的限制
二、出版者權
三、表演者權
(一)表演者人身權
(二)表演者財產權
四、錄音錄像製作者權
五、廣播電視組織者權
第九章 權利侵害與救濟
(一)直接侵權行為
(二)妨害權利正當行使的行為
二、著作權侵權的法律救濟措施
(一)民事救濟措施
(二)行政救濟措施
(三)刑事救濟措施
第三篇 專利法
第十章 專利法的理念
一、專利法的發展理念
(一)專利法的保護對象:具有“專利性”要件的發明創造
(二)專利法的發展理念:發明創造的保護一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產業的發展
二、專利法的平衡理念
第十一章 專利權的客體
一、發明創造
(一)發明與實用新型
(二)外觀設計
二、專利性要件
(一)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專利性要件
(二)外觀設計的專利性要件
三、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
(一)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
(二)不授予專利權的技術主題
第十二章 專利權人
一、原始專利權人
(二)專利申請後的專利申請權的轉讓
二、繼受專利權人
第十三章 專利權的取得與無效
第十四章 專利權
第十五章 專利權的行使與專利的實施
第十六章 專利權的侵害與救濟
第四篇 商標法
第十七章 商標法的理念
第十八章 商標
第十九章 商標權的取得與撤銷
第二十章 商標權
第二十一章 商標權的利用與限制
第二十二章 商標權的侵害與救濟
第五篇 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
第二十三章 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二十四章 積體電路布圖設計保護制度
第二十五章 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
餘論
參考文獻
文摘
插圖:
宙飛船的名稱“神舟5號”等賦予新型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即所謂的商品化權問題),因為這些特定要素也凝集著開發者的辛勤勞動,它們一旦被用於商品上,能刺激並提高相應商品的社會購買力,開發者對此項商業利用行為應享有支配權。
二、智慧財產權:一種對成果信息的再現利用行為及其再現利用後所形成的信息有形商品的流通行為加以支配之權利。
智慧財產權是指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成果信息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的總稱。智慧財產權是舶來品,源於英文因此我國台灣學者也譯為“智慧財產權”。其中,產權一詞是財產權的簡稱,表達為因某種財產的存在與利用而產生、並由法律確認和加以保護的由特定主體對該財產享有的一系列權利的總稱。財產權總體可分為支配權和請求權兩種。那么,智慧財產權人對成果信息享有智慧財產權,其智慧財產權究竟在支配什麼?其請求權構成又有何特點?過去,人們常套用所有權構成之思維方式,泛泛講智慧財產權人享有對智力成果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之權利。正如前述,信息隨各種承載它的載體(包括有形物載體或無形媒介)廣為傳播和交流,從而被不特定的多數人接觸,進而為他們同時知曉和占有,且任何一個人的占有不會影響他人的占有。為此,智慧財產權不具有占有權能。而且,同時占有(即泛占有)可能導致同時利用,這使公開後的成果信息處於一種可能被不特定的多數知曉人同時利用的狀態,任何第三人的非法利用也不會剝奪權利人的利用。①這是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的必然表現。為了解決公共物品的產出不足,有必要在信息上設定排他性的權利。
序言
已邁人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已成為繼材料、能源之後的人類第三大資源,同時也是人類唯一源於自身創造天性的、理論上無發展止境的資源。社會的發展依賴於信息的開發與利用。就目前而言,經濟發展中凸現出自然資源(材料資源+能源資源)嚴重短缺的瓶頸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持久解決有待於人們不斷地向社會輸入新的有用的信息(本書採用“成果信息”)。不然,經濟發展就會停止,整個人類社會也會凝固。智慧財產權法恰好是伴隨
工業革命促進商品實現量化生產之後,由人類自身“發明”的激勵人們開發和有效利用成果信息的法律制度安排。300多年來,不斷演進的
智慧財產權制度,大大地激發了人們追求新信息的創造天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改革開放的實踐推動了我國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全面建設,智慧財產權因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成為時代的新寵。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並發布《
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這必將有力促進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建設,提升我國智慧財產權創新能力。但是,智慧財產權的法制建設、有效轉化運用與科學執法都離不開智慧財產權理論的支撐。所以,新時代必然催生對智慧財產權的新認識和新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法律工作者及學者肩負時代使命,在這方面進行理性的思考。比如,智慧財產權形式上在保護什麼,實質上又在支配什麼,各法又是如何支配的,為何存在差異以及支配範圍如何劃界等等,都必須釐清。唯有這樣,才有利於形成科學的智慧財產權觀念和保護意識。本書力圖在上述諸多方面做一探索,其初步結論是:智慧財產權法由兩大基本理論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