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自然保護地白皮書

《智慧自然保護地白皮書》由中國林科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編寫,對中國建設智慧自然保護地進行全面、系統分析,提出我國智慧自然保護地建設方案架構、建設路徑、發展藍圖等。

2023年3月,《智慧自然保護地白皮書》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自然保護地白皮書》
  • 發布時間:2023年3月
發展歷史,基本內容,

發展歷史

2023年3月,《智慧自然保護地白皮書》發布。

基本內容

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興起和日臻完善,新興數位技術廣泛套用於監測和管理成為在自然保護地發展進程中順應時勢的必然選擇。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我國已開始使用智慧化手段實現對自然保護地的精細管理,監測監管已迎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時代;同時,當前普遍套用的紅外相機、聲紋採集器和遙感技術尚不能完全滿足對野生動物種群的精準監測要求,終端設備收集信息需要人工完成,紅外相機空拍率高、解析度低導致後期人工採集識別數據工作量巨大,類似情況目前在各自然保護地都程度不一地存在。
為此,《白皮書》提出建設智慧自然保護地面臨的四大關鍵挑戰:生態感知能力、網路連線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運營管理能力。相應地,智慧自然保護地應具備多維度生態感知、多網路融合通信、大數據智慧賦能和多場景輔助運營等四大顯著特徵。
《白皮書》指出,通過“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的數據獲取、穩定可靠連續網路覆蓋的網路傳輸和大數據智慧型分析等手段,智慧自然保護地將在生態保護與修復、資源管理、科研監測、科普教育、遊憩體驗、社區發展、管理與運行七大關鍵場景套用中,逐步形成全新的“網際網路+自然保護地”的數位化、智慧型化管理模式。
《白皮書》從信息技術角度提出了智慧自然保護地方案架構,同時選取森林火災監測預警、物種監測、巡護管理、生態執法、智慧科普教育等代表性套用場景,對智慧自然保護地落地實踐進行具體分析。
由於各自然保護地信息化和數位化程度不同、保護的資源價值和野外環境有別等,不同自然保護地的智慧化建設方案和節奏肯定存在差異。
基於此,《白皮書》提出我國自然保護地智慧化建設路徑:推進數據標準統一工作,打造自然資源“一張圖”;提升終端設備及技術能力,強化生態感知能力;選擇適應性高的傳輸方案,充分平衡傳輸需求及成本;加大生態場景套用開發力度,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挖掘數據價值,打造共享平台;完善全民共享機制,體現全民公益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