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本書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編纂而成,具體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中國文化五千年源遠流長, “禮儀之邦”這個輝煌稱號一直是中國獨有的標誌,而其中《弟子規》作為一本傳世經典,不僅僅影響著古人,同時也影響著現代人;它不僅僅是一本啟蒙讀物,同時也是所有人規範行為的經典讀本。《弟子規》從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學習五個方面教育兒童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行。全書文字通俗易懂,韻律優美,內容符合中國傳統倫理和道德,對孩子們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弟子規》中某些詞句帶有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學習其中最有益的思想內涵,這才是最重要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熊·國小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弟子規
- 類型:教材教輔與參考書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5127397
- 作者:李毓秀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8頁
- 開本:16
作者簡介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經歷平實,性情溫和豁達,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於治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八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這些思想都值得我們學習。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的人生經歷平實,性情溫和豁達,科舉不中後,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於治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八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這些思想都值得我們學習。
名人推薦
——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實驗發起人 朱永新
讀書必須讀好書,尤其是少年兒童。一篇作品被我們稱之為名篇,前提是它已經經受住了漫長時間的考驗。它已在時間的風雨中被反覆剝蝕過而最終未能泯滅它的亮光。
——北大教授、當代文學研究室主任 曹文軒
閱讀讓我成為一個心態健康、心靈豐富的人。希望小讀者們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發現一本、十本、上百本上千本自己真正喜歡的書!
——當代著名兒童文學家 伍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