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孟子

智慧孟子

《智慧孟子》是2006年鳳凰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孔慶茂。本書主要介紹了孟子的經歷、思想,以及《孟子》一書中所記載的故事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孟子
  • 外文名:孟子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叢書名:智慧諸子叢書
  • 平裝:233頁
  • ISBN:9787806438565
  • 開本:32 開
  • 作者:孔慶茂、楊靜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據說,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中國文化正在復興的時代。講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與智慧,首先必須了解先秦諸子,這是中國思想史上的第~個高峰、中國思想的淵源,已經、正在並將綿延不斷地影響著中國與世界。
孟子,作為戰國中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以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積極參與社會政治,構建社會秩序,維繫整箇中華民族,成為中國二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孟子》一書原與先秦諸子並列,唐代以後,韓愈以繼承孔、孟自命,極力抬高孟子的地位,到五代北宋日寸,進入“九經”之中,成為經書,又與《論語》、《大學》、《中庸》一道成為中國讀書人必讀的“四書”之一。孟子也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當下,各種“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書籍借著傳統文化熱的商業大潮,紛紛重印,汗牛充棟早已無力形容,傳統文化看起來很熱,還有不少人辦起私塾班、國學班,以“讀經”相號召,似乎很是熱鬧。但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復興,而只是湊熱鬧而已。讀一點《論語》、《孟子》,了解一點皮毛,知道幾句名句,學一點文言,聊勝於無罷了,並不能真正了解到儒家的思想智慧。大智慧,不是小聰明,它是思想,不是技巧。如果不在實際中套用,不在生活中思考,那終究只是皮相之學。
古人講“通經致用”,“通經”的目的是“致用”。一個學說能成為經典,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絕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統治者哪個人說了能算的,它是歷史做出的選擇。我們現在讀《孟子》,也不是僅僅為了讀點古文,學幾句名言,炫耀一下,而是為了致用,從政也好,治家也好,做人也好,修身也好,真正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會思想的人,而不是腦子裡開雜貨鋪似地橫七豎八堆積一些名言警句。
受過現代教育的人肯定會說,那都是封建時代的思想,與現代社會差得很遠了,是的。然而,任何一種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都不可能預見到幾百年上千年之後的事,我們現在的社會體制、制度以及我們所進行的改革,馬克思同孔子、孟子一樣,都不會夢到,不同樣可以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套用於我們的社會實踐中去嗎?儒家的基本思想,那些超越社會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對我們今天仍然是很有意義的。
本著這個想法,我們來讀《孟子》。起孟子於九原之下現身說法,當然不現實;把孟子的思想,與我們當下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讓孟子來評說當今,庶幾可以一試。

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孟母良訓
仁義為立國之本
仁者無敵
出乎爾者反乎爾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天時地利人和
恆產與恆心
“富民”與“教民”
管仲的功與過
伐燕與取燕
先王之道
百姓死亡誰之罪
王顧左右而言他
五十步笑百步
廄有肥馬野有餓莩
與民同樂
寡人之疾
“攘雞者”的邏輯
孟子說梁襄王
為王者師
聞誅一夫,未聞弒君
孟子辯性
中庸與鄉愿
孟子與匡章
職業與人性
說不忍之心
尋求我的本心
養浩然之氣
人皆可以為堯舜
舜之大孝
禮與色孰重
授受不親與嫂溺援手
四聖之比較
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責難於君謂之恭
逢君之惡其罪大
不仁失天下
守身為大
人性的微光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與墨家的論戰
孟子駁楊朱
陳仲子非廉士
孟子和農家學派的交鋒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予豈好辯哉
孟子論目艮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齊人有一妻一妾
求人與求我
拷問自己的良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