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協飛

智協飛

智協飛,男,1965年10月生,江蘇濱海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擔任《大氣科學學報》執行主編(正處職),《暴雨災害》雜誌編委,中國氣象學會期刊工作委員會委員、高原氣象學委員會委員、數值天氣預報委員會委員,美國地球物理聯盟、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協會、德國氣象學會、中國氣象學會、歐美同學會會員, THORPEX中國委員會互動式全球大集合工作組(GIFS-TIGGE-WG)成員。智協飛教授是國際著名氣象服務網站“天氣線上” 的聯合創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協飛
  • 外文名:Xiefei Zhi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濱海縣
  • 職業:大學教授、期刊主編
  • 畢業院校:德國波恩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主要成就:1.創立國際著名氣象網站“天氣線上”。 
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擔任《大氣科學學報》執行主編(正處職),《暴雨災害》雜誌編委,中國氣象學會期刊工作委員會委員、高原氣象學委員會委員、數值天氣預報委員會委員,美國地球物理聯盟、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協會、德國氣象學會、中國氣象學會、歐美同學會會員, THORPEX中國委員會互動式全球大集合工作組(GIFS-TIGGE-WG)成員。智協飛教授是國際著名氣象服務網站“天氣線上” 的聯合創始人。
1982年6月畢業於江蘇省濱海中學,同年考入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1986年6月獲理學學士學位並被推薦為該校的免試碩士研究生,1989年5月獲理學碩士學位並被留校任教。1996年4月獲德國DAAD獎學金資助赴德國留學。2000年9月獲德國波恩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學位(主修氣象學,輔修物理學)。
在德留學期間,智協飛曾任波恩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2000-2004年任德國天氣線上氣象服務有限公司亞洲部總監。2005年4月以來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台副台長(主持工作),大氣科學學院副院長,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副主任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期刊社副社長,世界氣象組織教育培訓諮詢機構-各國氣象局培訓中心主任常務會議協調委員會(CO-COM/SCHOTI)委員,江蘇省氣象學會天氣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智協飛教授長期從事大氣科學基礎研究和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數值天氣預報、季風動力學、短期氣候預測等。近年來先後主持了包括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氣象)專項課題等十多個省部級以上項目,還參加了加拿大環境部、德國DFG的一些國際合作項目。在國內外重要氣象學術期刊及大氣科學領域的國際會議上發表和交流學術論文100多篇,在德國出版大氣科學研究專著一部(英文),共同主編文集一部。
人才培養:
2004年以來已指導了65名碩士研究生(含4名外國留學生),19名博士研究生(含4名外國留學生),其中58名碩士生,5名博士生已畢業走上工作崗位。2005年以來還先後指導了來自德國的4名留學人員。
在擔任世界氣象組織南京區域培訓中心副主任期間,還為開發中國家培訓了300多名中、高級氣象業務和管理人員。
科學普及:
智協飛博士還為報紙、雜誌、網站等媒體撰寫和編譯了150多篇氣象科普、天氣新聞。 2004、2005年連續二年應邀為《科學畫報》撰寫特稿。他的許多文章被中央級媒體網站和主流的新聞網站、科普網站轉載。多次接受德國國際廣播電台有關氣象問題的採訪。2005年7月應韓國漢城電視台的邀請,在上海就異常天氣和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接受專訪。

主要貢獻

1. 創立了國際著名的氣象服務網站“天氣線上”,提供全球14000多個城市的14天天氣預報服務,在大中華地區率先開展網際網路商業氣象信息服務。網站提供的數值預報產品及其衍生產品已為各地基層氣象台站、水文部門廣泛使用,是其製作本地天氣、水文預報的重要參考資料。目前“天氣線上”為全球近二億華人用戶提供全面的氣象信息服務,為發展氣象事業和保障人類的安全福祉做出了重要貢獻。
2. 創新性地提出了滑動訓練期多模式集成預報方法(包括超級集合預報方法,去除偏差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等),有效地提高了數值天氣預報的準確率。
3. 對大氣低頻變化及其變頻機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創新性成果,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特等獎。在國內大氣科學研究中率先使用EEOF(擴展經驗正交函式)、SSA(奇異譜分析)等氣候診斷分析方法,在國內最早對大氣低頻變化變頻機制開展研究。
4. 設計了一個模擬印度季風環流的緯向對稱模式,為研究熱帶高層東風急流和印度季風搭建了一個理想的數值試驗平台。在德國出版了專著《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Ind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modeling with a zonally symmetric 2D-Model 》。
5. 2007年當選為世界氣象組織教育培訓諮詢機構-各國氣象局培訓中心主任常務會議協調委員會(CO-COM/SCHOTI)委員,參與全球氣象教育培訓規劃及戰略的制定。

獲獎記錄

科研獲獎
1. 1993年獲南京氣象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
2. 1994年獲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二等獎;
3. 1996-2000年獲德國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獎學金;
4. 2005年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獲得者;
5. 2008年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特等獎。
6.2013年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特等獎、江蘇軍民結合科技創新獎三等獎。
教學獲獎
1. 2006年度參與建設的精品課程"天氣學"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精品課程(排名第三);
2. 2006年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為江蘇省一類精品課程(排名第三);
3. 2006年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
4. 2005-2013年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先後有7人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獎;
5. 2005、2007年指導的兩篇畢業論文獲江蘇省普通高校本科優秀畢業論文(設計)二等獎。
2006年獲第七屆中國氣象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江蘇省氣象科普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科普作品《異常天氣及對策》獲江蘇省氣象科普作品二等獎。2010年指導馬繼華、謝婕等同學的《天寧氣象信息諮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創業計畫》獲“挑戰杯”第六屆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一等獎, 被評為第六屆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優秀指導老師。指導的趙艷風團隊獲“贏在常熟——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二等獎。2012年12月指導的馬繼望團隊的參賽作品《朝陽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全省第六名的成績榮獲三等獎,自己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