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儼大師

智儼大師

智儼大師,俗姓趙,天水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六〇二年)。他的父親趙景,任申州(今河南信陽市)錄事參軍。

基本介紹

  • 本名:智儼大師
  • 所處時代:隋
  • 出生地:天水人
  • 出生時間: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
  • 去世時間: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
  • 圓寂紀念日:農曆十月二十九
人物生平,門下弟子,個人著作,主要思想,

人物生平

煬帝大業九年(六一三年)即智儼十二歲時,法順到他家裡,請求把智儼給他作弟子,趙景夫婦欣然應允,法順就把智儼交高足弟子達法師教誨。後來有兩位梵僧來游,智儼從學梵文。
十四歲時,出家為沙彌。那時正是隋末兵亂,他往北方從攝論學系的法常聽受「攝大乘論」,不到幾年便洞解精義,為法常同門的僧辯所稱讚。
二十歲受具足戒後,到處參學,遍聽「四分」、「八犍陀」、「成實」、「十地」、「地持」、「涅盤」等經律論。後來又從名僧靜琳參學,感到佛教的經典和派別很多,難以遍學,因而在經藏前發誓,信手探取,獲得「華嚴經」第一卷,於是決定專學「華嚴」。當時智正法師正在至相寺開講此經,他便去聽受。
經過一年,覺得還有疑義,更遍覽藏經,搜尋各種疏釋,獲得北魏慧光所撰「華嚴經疏」,對此經所說「別教一乘無盡緣起」的義旨,有所領會。後來又遇到一位僧人,告以要深入一乘,必須先理解十地中六相義。他便從事六相義的研究,作疏解釋「華嚴經」的義理,即「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略稱「華嚴經搜玄記」。那時他才二十七歲。這部著述直到他晚年才在至相寺弘傳,同時還講說「攝論」。
續高僧傳·法順傳」中稱他「神用清越,振績京皋」;可以想見他當時宣傳經教的情況。後來又在雲華寺講說「華嚴」,宗風大振。時人稱他為雲華尊者,或稱為至相大師。法藏就在這時投在他的門下。智儼於唐高宗總章元年(六六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在清淨寺圓寂,年六十七歲。後世稱他為華嚴宗二祖。

門下弟子

智儼的門下有薄塵、法藏、慧曉、懷齊(又作濟)、義湘、道成等人,而傳承他的華嚴學說並加以發揚光大實際創立華嚴宗的是法藏。

個人著作

據「華嚴經傳記」卷三說,智儼所撰經論的義疏一共有二十餘部,章句都很簡略,而解釋卻很新奇。現存的有「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十卷、「華嚴一乘十玄門」一卷、「華嚴五十要問答」二卷、「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略稱「華嚴孔目章」)四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二卷。還有著作多種,均已失傳。
其中「華嚴經搜玄記」是解釋「華嚴」本經,顯示一經的教相及觀行的方軌,後來法藏的「華嚴經探玄記」即系祖述此書而作。「華嚴孔目章」是指示一經的大綱。「華嚴五十要問答」是解釋一經的要義。「華嚴一乘十玄門」是根據經義建立十玄緣起的新說,為法藏的「探玄記」、「華嚴教義章」等闡發十玄所據。因此,華嚴一宗到智儼就已教相和觀行粗備了。

主要思想

智儼最初受法順的教育,中間聽智正的講說,末後探討慧光的文疏。特別是慧光的別教一乘說、無盡緣起說及十地中六相義,影響他的思想最大。他在這個基礎上,構成了華嚴思想體系;所以智儼的思想是與地論師有淵源的。但智儼確是繼承法順的法派,「續高僧傳·法順傳」中已有明文,「續高僧傳」的作者道宣和法順、智儼先後同時,他的記載是比較可靠的。
智儼最主要的思想,是十玄緣起。他由六相義的啟發,進一步尋繹「華嚴經」所說緣起法相的條理,於是悟解了十玄的法門。在他所撰「搜玄記」、「五十要問答」中,關於六相的解釋,還很簡略;只說∶「所謂一總,總成因果也。二別,義別成總故。三同,自同成總故。四異,諸義自異顯同故。五成,因果理事成故。六壞,諸義各住自法不移本性故。」而關於十玄,「一乘十玄門」中卻有詳細的解說,說明「華嚴經」的根本思想是法界緣起。
華嚴一家所立判教的五教義,在智儼的撰述中還沒有具體成熟。他在「搜玄記」的卷端,繼承慧光漸、頓、圓三教的教判說,又在漸教中說有聲聞、菩薩二種。又說依陳真諦所譯「攝大乘論釋」,有一乘、三乘、小乘三種教法。而在「五十要問答」卷上,列舉小乘、三乘、一乘三種教,在三乘教中,又分作始(又作初)、終二教;在一乘教中,也分共(又作同教)、不共(又作別教)二教。「華嚴孔目章」已經有「依教有五位差別不同」等語,然而關於五教的名目,也還沒有固定,並且也還沒有成立明確的教相判釋。直到他的後繼法藏的著述中才有了完備的組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