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綠茶,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晴隆綠茶捲曲形茶外形緊細捲曲;色澤勻整潤綠;香氣濃郁、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鮮濃。扁平茶外形扁平光滑,顯毫、勻整;色澤潤綠;香氣純正;湯色黃亮透明;滋味鮮醇、味甘、濃厚。
2017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晴隆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晴隆綠茶
- 外文名:Qinglong green tea
- 產地名稱:貴州省晴隆縣
- 品質特點:香氣濃郁、持久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第108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1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晴隆綠茶捲曲形茶外形緊細捲曲;色澤勻整潤綠;香氣濃郁、持久;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厚、鮮濃。扁平茶外形扁平光滑,顯毫、勻整;色澤潤綠;香氣純正;湯色黃亮透明;滋味鮮醇、味甘、濃厚。理化指標:水分(%)≤7.0;總灰分(%)≤7.0;水浸出物(%)≥38.0;茶多酚(%)≥13.0。
產地環境
晴隆綠茶產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晴隆縣屬高源峽谷區,最高點為縣境西南隅與普安縣交界處大廠鎮的五月朝天以北約1千米處,海拔2025米,最低點麻沙河與北盤江匯合處,海拔543米,海拔高差達1482米。因受北盤江及其支流的強烈切割,切深長達500~700米,屬深切割岩溶侵蝕山區。因此,全縣地形起伏大,具有“山高坡陡谷深”的特點,地貌類型有低山、低中山、中山和高中山。石山地區岩溶發育強烈,伏流、地下河床、溶洞、落水洞、豎林、岩溶乾溝等極為普遍。
晴隆縣屬溫涼濕潤的高原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能資源較好,年均日照時數1462小時,全年總輻射量為103.26千米/厘米,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4℃,總降水量在1500~1650毫米之間,無霜期約320天,適宜種植晴隆綠茶。
歷史淵源
1980年7月13日,晴隆縣人民在碧痕雲頭大山發現的茶籽化石,經初步認定是新生代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百萬年以上的古生物四球茶茶籽化石;
2013年,晴隆縣成立了晴隆縣茶葉產業協會,把該縣50多家茶葉加工企業及茶業專業合作社納入協會組織。
生產情況
截至2014年底,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茶葉種植總面積達12.91萬畝。年實現茶葉總產量2543噸,產值9599萬元,實現農民收入7523萬元,種茶收入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晴隆綠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晴隆綠茶產地範圍為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蓮城街道、東觀街道、長流鄉、中營鎮、花貢鎮、茶馬鎮、光照鎮、雞場鎮、三寶彝族鄉、沙子鎮、碧痕鎮、大廠鎮、安谷鄉、紫馬鄉等14個鄉(鎮、街道)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保護名稱
晴隆綠茶。
品種
福鼎大白、龍井43及當地傳統茶樹品種。
立地條件
產地範圍內海拔1100米~1700米,土壤類型為黃壤或黃棕壤,土壤pH值4.5~6.5,土壤有機質含量≥1.5%,土層厚度≥50厘米。
栽培管理
育苗:採用扦插育苗。
種植:種植時間為10月至次年2月。栽植密度≤60000株/公頃。
施肥:每年每公頃施腐熟有機肥≥25噸。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採摘
採摘單芽、一芽一葉初展、一芽二葉初展。每年2月上旬至4月下旬,7月上旬至9月下旬。
加工
工藝流程:
扁平茶:攤青→殺青→理條→做形→乾燥→提香。
捲曲形茶:攤青→殺青→揉捻→做形→乾燥→提香。
工藝要求:
(1)攤青:厚度2厘米~10厘米,時間3小時~6小時,攤青葉“芽葉柔軟,色澤變暗,青氣減退,略顯清香”為適度。
(2)殺青:溫度180℃~240℃,時間2分~5分。
(3)理條:溫度120℃~150℃,時間2分~5分。
(4)揉捻:成條率≥80%。
(5)做形:按要求進行做形,分為捲曲形茶、扁平茶。
(6)乾燥:分兩至三次乾燥,至含水量≤7.0%。
(7)提香:溫度60℃~100℃,時間1.5小時~2.0小時。
專用標誌使用
晴隆綠茶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晴隆綠茶的檢測機構由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