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川攬勝圖》是清代畫家惲壽平創作的綾本設色畫,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此圖中所繪樓閣、山巒、叢林、江舟,乃武漢江岸黃鶴樓一帶的勝景。畫面構成右邊以直線為主,林木直乾密植,山峰聳立突兀,形成密不透風的格局,左邊以橫線描繪沙渚平波,空闊無際,左右對比大疏大密,別具新格。其運筆靈活灑脫,用墨濃淡相宜,層次分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晴川攬勝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者:惲壽平
- 材質:綾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縱112厘米,橫39.1厘米
- 現收藏地:遼寧省博物館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構圖,技法,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此圖遠處崇山之巔陡峰高聳入雲,險峻奇峭;山腰間巉岩如屏,疊疊重重,山腰的平坡處隱現聳立的樓閣,叢樹雜木掩映半邊。近景山腳下為坡石岡埠,間植雜樹林木,形成一片綠蔭,畫面左側中景為水上民居,座落著村落和數間屋寧、曲折的河岸處,停泊為數眾多的漁船,船上桅桿林立,也有幾艘小舟橫臥河心,不見人影,說明狂風暴雨接將來臨,漁民暫避家憩息。畫幅左側空闊平遠,一望無際,為寬闊江水。
畫心左上部作者行書“晴川攬勝圖。”並題:“十四叔父登大耋之年,行簦飄然遠遊江楚,訪友數千里外。所至登臨山水探攬名勝,長篇短詠幾滿游橐,神氣軒舉不減少壯時,使人望之若神仙中人也。今秋重九前三日,為皇攬之辰,呼友登晴川樓,白雲、黃鶴、洞庭、瀟湘盡在杯霉間收,其勝概興酣,狂吟得句,把酒以問江山,有筆搖五嶽嘯傲滄州之意,歸時覽詩稱嘆,屬同人共和之。壽平因製圖奉觴以志勝事。小侄壽平拜題。”下鈐“正叔”朱文方印及“壽平”白文方印。
鑑藏印記:晝心右下鈐“致穌將此增人妒美”朱文長方印。左下鈐“山陰張見中補羅庵所藏”朱文長方印,上鈐“東北博物館藏”朱文長方印。裱工左下鈐“張”朱文方印,及“允中”白文方印。右下鈐“允中所得金石書畫”白文方印,及“曾經山陰張致和補羅庵藏”朱文長方印。
創作背景
此圖惲格描繪當初武昌長江岸邊黃鶴樓一帶的勝景,唐人崔顥《黃鶴樓》詩句:“啃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此圖惲格就是依據唐人崔顥的詩意來抒寫當時黃鶴樓一帶的情景。從惲壽平自題中得知,此圖是為叔父惲含初所作,創作於康熙十五年(1676),作者時年四十四歲,屬於中期作品。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構圖方式打破常規,雖為全景式,但主要景物大山和晴川樓偏向畫幅的布半部位,如將崇山中剖為二,一半在畫內,一半在畫外。此畫左上角留有較大的空白,作者以自題長款給填補。此自題識作用有二:一是說明作畫的意圖,豐富了畫的內容;二是在構圖上也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此畫構圖橫與直之間形成對比,疏密配置得宜,互為照應,別具新格。
技法
筆墨上,師法其伯父惲本初、叔父惲於邁,於荒率中見秀潤的風格也依稀可見,用筆細心嚴謹,線條也工整安詳,以尖毫勾皴,濃墨點樹,盡顯高曠清淡之氣。畫面構成右邊以直線為主,林木直乾密植,山峰聳立突兀,形成密不透風的格局;左邊以橫線描繪沙渚平波,空闊無際,左右對比大疏大密,別具新格。全圖運筆靈活灑脫,層次分明;用墨濃淡相宜,清氣蕩漾;設色古澹天真,氣韻自然。
歷史傳承
由該圖鑑藏印可知,該圖歷經近代張致和、東北博物館收藏,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作者簡介
惲壽平(1633—1690年),又名格,字正叔,號南田、白雲外史等,武進(今江蘇常州)人。早年工繪山水,宗元人王蒙畫風,筆墨清靈秀潔,意境蕭散幽淡。後改繪花鳥,遠師宋徐崇嗣,近學明人,注重寫生,更發展了沒骨技法。所畫花鳥禽魚很少用筆勾線,主要以水墨直接點染,追求天機物趣,一洗前習的畫法而對後世花鳥畫的創作影響極大,開創了 “常州畫派”。他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並稱“四王吳惲”,亦稱“清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