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景龍四年春祠海⑴
肅事祠春溟⑵,宵齋洗蒙慮。
雞鳴見日出,鷺下驚濤鶩⑶。
地闊八荒近,天回百川澍⑷。
筵端接空曲⑸,目外唯雰霧⑹。
暖氣物象來,週遊晦明互⑺。
致牲匪玄享⑻,禋滌期靈煦⑼。
的的波際禽,沄沄島間樹⑽。
安期今何在⑾,方丈蔑尋路⑿。
仙事與世隔,冥搜徒已屢⒀。
四明背群山⒁,遺老莫辨處。
撫中良自慨⒂,弱齡忝恩遇⒃。
三入文史林,兩拜神仙署⒄。
雖嘆出關遠,始知臨海趣⒅。
賞來空自多,理勝孰能喻⒆。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雲暮⒇。
作品注釋
⑵春溟:東海。
⑶驚:《唐詩英華》作“觀”。《唐詩紀》註:“一作觀。”鶩:《唐詩英華》作“霧”。
⑷澍:同“注”,灌注。
⑸接:《唐詩紀事》作“濟”。
⑹雰(fēn):霧氣。目:《唐詩英華》作“日”,誤。
⑺互:互動。《唐詩英華》作“連”。
⑻牲:祭品。《唐詩英華》作“醒”,《唐詩紀事》作“腥”。
⑼禋(yīn):誠心祭祀。
⑽沄(yún)沄:水波洶湧迴旋的樣子。《唐詩英華》、《唐詩紀事》均作“泫泫”。
⑾安期:指道家所信奉的仙人安期生。
⑿方丈:此為道教稱謂。丈:《唐詩英華》作“杖”。
⒀冥:昏暗。《唐詩英華》作“旁”。
⒁背群:《唐詩英華》作“北郡”。
⒂撫中:《唐詩英華》作“中撫”,《唐詩紀事》作“內撫”。
⒃弱齡:弱冠的年齡。忝(tiǎn):辱,有愧於,常用作謙辭。
⒄神仙署:即控鶴府,也稱奉宸府。唐宿衛近侍官署名,武后時置。
⒅始:才。
⒆孰:誰,哪一個。喻:明白。
⒇忽:很快地。《唐詩紀事》作“歲”。
作品評析
根據詩題可知,此詩作於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當時宋之問被貶到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任長史,越州近海,故有此作。此詩發展了複雜的聯想,表明宋之問已經超出了大多數初唐寫景詩的板滯羅列對句。神龍(武則天和唐中宗的年號,公元705—707年)中貶逐期間的一次祭祀活動,使得詩人想起神靈,並轉向求仙。而神仙和宮廷的自然聯繫又反過來驅使詩人回首往事,起先帶來的是安慰,然後導向模糊不定的狀態。雖然這首詩缺乏修飾性敘述的勻稱平衡,但仍試圖以聯想的統一反映自然的思考過程,從而使它比較早的自述詩顯得“自然”。這種結構上的優點使它跨人了盛唐詩的行列。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樹立了榜樣,促使詩歌離開單純的社會功用,成為個人懷思的工具。
作者簡介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字延清,一名少連,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一說汾州(今山西汾陽)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進士第。武則天時,宋之問先後轉任洛陽參軍、尚書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宋之問品行卑下,曾先後獻媚於張易之、太平公主,為時人所不齒。唐睿宗即位後,宋之問被流放欽州,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八月,賜死於徙所。宋之問詩與沈佺期齊名,稱“沈宋體”。宋之問多應制之作,擅長五言律詩,屬對精工,聲韻諧美,語近旨遠,清通圓美,對唐代律詩的完成頗有貢獻。有《宋之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