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井(景陽井(南朝陳景陽殿之井))

胭脂井(南朝陳景陽殿之井)

景陽井(南朝陳景陽殿之井)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胭脂井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玄武湖南側、雞鳴寺內,南朝陳景陽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陽井

南朝陳禎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過江,攻占台城,陳後主聞兵至,與妃張麗華孔貴嬪投此井。至夜,為隋兵所執,後人因稱此井為辱井。隋唐以後,台城屢遭破壞,景陽殿已毀,景陽井也隨之湮沒。後人為了記取陳後主亡國教訓,遂在雞籠山雞鳴寺立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胭脂井
  • 地理位置:南京市玄武區雞鳴寺內
  • 開放時間:7:30-17:00
  • 年代:南朝陳
歷史沿革,名稱由來,相關詩詞,

歷史沿革

據《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記載:胭脂井,原名景陽井,在台城內。台城是六朝之宮城,大體位於今南京市玄武區大行宮周圍及其以北南京總統府東西一線。
胭脂井胭脂井
隋朝以後,台城屢遭破壞,景陽樓早毀,胭脂井隨之湮沒,但井欄還在,稱陳宮井,曾流布於江寧興寧寺、金陵法寶寺。後人為了記取陳後主亡國教訓,遂在雞籠山雞鳴寺側立井,並刻辱井銘。
宋朝時期,胭脂井石欄在法寶寺(今雞鳴寺)內(蘇易簡說在學士院內),紅痕若胭脂。
明朝時期,胭脂井在天王殿左側。後來,傳說原來的井欄保存在明故宮遺址文物保存所。
清朝道光年間,雞鳴寺住持脫穎按《志》尋得,立柵欄保護,題名“古胭脂井”。
民國時期,胭脂井旁有胭脂亭,六角、彩繪、面積49平方米,南京市長馬超俊題“古胭脂井”四字。今雞鳴寺東麓山坡上的“古胭脂井”,由此而來。井前豎有一碑,碑上“古胭脂井”四個大字歷歷在目。

名稱由來

南朝劉宋時期,在南京雞籠山下大興土木,建華林園,園內有景陽樓、景陽殿、景陽井等。
南朝陳禎明三年(589年),後主陳叔寶沉緬於酒色,不理朝政,酷愛妃子張麗華和孔貴妃。隋軍打來時,陳後主一手拉一人,出景陽殿,至景陽井,一起躲藏到這一枯井中。隋軍進入台城後,搜遍全皇宮,終於從景陽枯井中把他們吊了上來,二妃被殺,陳後主被俘,宮庭燒毀,國家滅亡,石井欄上沾滿了胭脂痕,故名胭脂井。後人為吸取陳朝的教訓,又稱辱井

相關詩詞

唐溫庭筠《題望苑驛》:“ 景陽寒井人難到, 長樂晨鐘曉自知。”
宋 王安石《辱井》:“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沈亦可羞。”
元 張翥 《辱井石欄》:“好事能收斷石存,摩挲堪惜古雲根。”
明 夏完淳 《楊柳怨和錢大揖石》:“黃鸝夜雨太液池 ,白馬春泥景陽井 。”
清 鄭板橋《念奴嬌胭脂井》:“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清夜遊詞,後庭花曲,唱徹江關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清 徐昂發《揚州》:“辱井有魂悲玉樹,仙都無夢餉金虵。”
清 吳楚:“徽宗任市井丐兒,為此縱慾逆天之事,其與隋煬帝、陳後主一律也。然煬帝之頸,斫於宇文化及之手;陳後主之身,隕於台城辱井之中;徽宗之命,歿於金虜沙漠之地。天豈有意肆毒於三君哉!無乃自取之也。書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灑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況三君兼有者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