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教育設施一流,每間教室均裝有視頻監控、空調、多媒體電子白板;塑膠運動場、籃球場、太陽能熱水系統、天文台、廣播站、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音樂室、舞蹈室、計算機房、多媒體投影教室一應俱全;校園網路完備,擁有30萬冊電子圖書,開通了北京四中遠程教育網路,並開辦了電子書包班和翻轉課堂班;素質教育百花齊放,其航模、輪滑、圍棋、象棋、羽毛球、籃球隊、排球隊、銅管樂隊均有省、市冠軍;更啟動了國小雙語教學。如今,全校師生正努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內涵發展為主線,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為標準,群策群力,用心打造這所國小至高中十二年一貫制的優質精品學校。
校史長廊
景德鎮市第十六中學(原602所學校,位於千年瓷都景德鎮市東郊。此地以黛翠青山為伴,以民窯古址為侶。寧和的山水之氣,厚重的歷史底蘊,科技重教的純樸之風孕造出這一方世外桃源般的修身讀書勝地。學校創建於1975年,原屬中國航空工業直升機研究所,經歷三十多年的風雨滄桑,數次變遷,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逐步提高,教育質量穩步上升。1997年學校被評為“江西省首批德育示範學校”,2000年被授於市“新教材改革試驗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江西省“電教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市首屆藝術節“中學生小製作小發明”先進單位,2005年被評為“江西省綠色學校”......如今,學校占地50畝,建築總面積達4300平方米。學校的硬體設施日趨完善,理化實驗室、音樂室、舞蹈室、計算機房、多媒體投影教室齊全。現有教職員工91人,學生1600多人,是一所辦學設施齊全、教師素質過硬、教育環境優美、教育業績突出的國小高中一貫制學校。 “回顧所來徑,蒼蒼橫翠薇”,回首這三十幾年來的不平凡道路,我們感慨萬千。學校先後經歷了艱苦創業期(1975—1985)、發展期(1986—2000)、振興騰飛期(2001年至今),這三個歷史發展時期。辦學規模由小到大,由分散式發展到集中化管理,由單一化辦學到國小、初、高中齊全。學校率先實行校長負責制,以校長為核心的校領導班子是學校前進的火車頭,是學校發展的見證和象徵。在研究所的支持下,姜毅、李恭貞兩位校長,肇始之功,打下了學校發展的第一塊碑石,經過黃明律、曹德英兩位校長的努力,後來者趙華、莫辭勞兩位校長高舉振興大旗,到李素蘭校長的承前啟後,如今,施剛義校長更大開局面,主動融入社會,變社會辦學的壓力為動力,學校進入另一個高起點騰飛。他們都功高德厚,永垂校史。三十年來,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以因材施教為核心,面向全體的教學模式。以科學民主為目標,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以“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做人”為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其中,1991年,賀英華同學以637分的優秀成績勇摘江西省理科季軍,市理科狀元的桂冠。1994年,張景懋同學以657分的優異成績奪取景德鎮市理科狀元的桂冠。2000年,倪佳同學中考成績全市第一;2004年,她又一舉成為市高考理科狀元。三十年來,學校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現今,他們有的是政壇俊傑,宏圖大展;有的是科界精英,科苑馳聘;有的是商場嬌子,叱吒風雲;有的是名師大家,耕耘教壇;有的是行家裡手,業內爭鋒……已成為各領域、各行業的建設者,為社會奉獻熱血,揮灑汗水。“今日你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你為榮”!校友們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書寫自己壯麗的人生篇章,也是在書寫輝煌燦爛的歷史。 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同時,校園文明之花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為了弘揚校園文化,為學生搭建鍛鍊舞台,學校先後辦起校報,建立廣播站,組建校銅管樂隊,並舉辦各種讀書、演講、歌詠、作文等活動和競賽。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鍛鍊;開設選修課和形式各樣的活動課,陶冶學生的情操,探索出一條和諧發展之路。良好的人文環境使學校煥發勃勃生機。學校重視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特長。1991年,在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我校賀英華同學獲二等獎,1994年,在全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我校張景懋、葉小芳同學獲得三等獎,1997年,在全國數學聯賽中,我校金琛、李維、劉寧同學獲三等獎。近十年來,我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種競賽獲獎達30人次,均獲得不錯成績。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新時期,在以施剛義校長為核心的行政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體教職員工高揚五大精神:一絲不苟,追求圓滿的敬業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腳踏實地的奉獻精神,勇於探索,勇於超越的創新精神。秉持“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訓,發揚“團結、求實、文明、守紀”的校風,“嚴謹、熱忱、敬業、創新”的教風和“善讀、博學、勤思、活用”的學風,進一步弘揚團結進取,銳意進取,奮力開拓的精神,以“國中夯實全面基礎,高中創優辦出特色”為中心環節,堅持現代化教育的發展方向,培養出更多的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