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建築力學

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建築力學

本書將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三門課程的精華,按照相互關係整合,既保留了原三門課程在各自一定範圍內的系統性,又注意了各部分之間的連貫性。主要內容包括:緒論、建築力學基礎知識、平面力系的簡化與平衡、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截面的幾何性質、應力和變形計算、材料的力學性能、構件的強度和剛度計算、壓桿穩定、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響線及其套用等。每章後有思考題和習題,並附有習題答案。 本書適用於普通高等院校給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建築學、城市規劃等非土木工程類本科專業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相關專業教材,同時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建築力學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304頁
  • 開本:16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王興國 王國誠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39.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王興國、王國誠主編的《建築力學》根據高校給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城市規劃、建築學等專業對力學知識的要求,將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三門課程的基本內容按照力學知識的內在聯繫進行了整合,內容包括緒論、建築力學基礎知識、平面力系的簡化與平衡、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截面的幾何性質、應力和變形計算、材料的力學性能、構件的強度和剛度計算、壓桿穩定、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響線及其套用等內容,並附型鋼表。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儘量做到從認識過程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出發,淡化三大力學課程之間的明顯界限,消除課程之間的一些重複內容,弱化一些原理和公式的推導過程,重點突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便於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建築力學知識體系。

圖書目錄

1緒論1
1.1建築力學的任務和內容1
1.1.1建築力學的研究對象1
1.1.2建築力學的任務和內容1
1.2剛體、變形固體及其基本假設3
1.2.1剛體3
1.2.2變形固體3
1.2.3變形固體基本假設3
1.3荷載的概念及其分類4
1.3.1按荷載作用的性質劃分4
1.3.2按荷載作用的時間長短劃分4
1.3.3按荷載作用的範圍劃分4
1.4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4
1.4.1桿件的幾何特徵4
1.4.2桿件的基本變形形式4
思考題5
2建築力學基礎知識6
2.1力、力矩和力偶6
2.1.1力的概念6
2.1.2平面力系中力對點之矩的概念7
2.1.3力偶的概念8
2.2約束與約束反力9
2.2.1約束與約束反力概念9
2.2.2工程上常見的約束類型及其約束力的表示方法10
2.3結構的計算簡圖13
2.4物體的受力分析14
2.5力的等效平移16
思考題17
習題18
習題參考答案19
3平面力系的簡化與平衡20
3.1平面匯交力系的簡化與平衡20
3.1.1平面匯交力系簡化的幾何法20
3.1.2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幾何條件21
3.1.3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21
3.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與平衡25
3.2.1平面力偶系的簡化25
3.2.2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條件和平衡方程25
3.3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與平衡26
3.3.1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26
3.3.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條件?平衡方程29
3.4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32
3.5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32
思考題34
習題35
習題參考答案38
4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40
4.1幾何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40
4.2幾何不變體系的基本組成規則41
4.2.1三剛片規則41
4.2.2兩剛片規則42
4.2.3二元體規則42
4.2.4瞬變體系43
4.3幾何組成分析舉例43
4.4靜定結構與超靜定結構常見的結構
形式45
思考題46
習題47
習題參考答案48
5靜定結構的內力49
5.1軸向拉伸與壓縮內力截面法軸力圖49
5.1.1軸向拉伸與壓縮概念49
5.1.2軸向拉壓內力――軸力49
5.1.3軸力圖50
5.2扭轉內力52
5.2.1扭轉變形概念52
5.2.2扭矩、扭矩圖53
5.3單跨靜定梁的內力計算55
5.3.1概述55
5.3.2單跨靜定梁的內力計算56
5.4內力方程與內力圖60
5.5快速繪製內力圖61
5.5.1荷載、剪力和彎矩間的關係61
5.5.2剪力圖、彎矩圖的規律62
5.5.3疊加原理作彎矩圖66
5.6靜定多跨梁67
5.7靜定平面剛架70
5.7.1單體剛架70
5.7.2三鉸剛架72
5.7.3主從剛架73
5.8靜定平面桁架75
5.8.1桁架的特點及分類75
5.8.2靜定平面桁架的內力計算76
5.9三鉸拱78
5.9.1支座反力的計算79
5.9.2內力的計算80
5.9.3三鉸拱的合理拱軸線82
思考題82
習題83
習題參考答案85
6截面的幾何性質87
6.1靜矩和形心87
6.2慣性矩、慣性積和極慣性矩89
6.3慣性矩、慣性積的平行移軸和轉軸公式91
6.3.1慣性矩、慣性積的平行移軸公式91
6.3.2慣性矩、慣性積的轉軸公式91
6.4形心主軸和形心主慣性矩92
6.4.1主慣性軸、主慣性矩92
6.4.2形心主軸、形心主慣性矩93
思考題95
習題96
習題參考答案97
7應力與應變98
7.1應力和應變的概念98
7.1.1應力的概念98
7.1.2應變的概念98
7.2軸向拉伸和壓縮的應力及變形計算99
7.2.1軸向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應力99
7.2.2軸向拉壓桿的變形100
7.3圓軸扭轉的應力及變形計算101
7.3.1薄壁圓筒扭轉時的切應力101
7.3.2圓軸扭轉時的應力103
7.3.3圓軸扭轉的變形105
7.4彎曲應力的計算106
7.4.1純彎曲時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106
7.4.2橫力彎曲時的正應力109
7.4.3梁的切應力111
7.5彎曲變形113
7.5.1基本概念113
7.5.2梁的撓曲線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積分114
7.5.3疊加法求梁的變形119
7.6應力狀態123
7.6.1應力狀態概述123
7.6.2平面應力狀態的應力分析124
7.7組合變形中的應力計算129
7.7.1斜彎曲130
7.7.2偏心壓縮(或拉伸)131
7.7.3彎曲與扭轉132
思考題134
習題134
習題參考答案135
8材料的力學性能137
8.1材料的單向拉伸力學性能137
8.1.1低碳鋼的單向拉伸試驗137
8.1.2其他幾種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139
8.2材料的單向壓縮力學性能140
8.2.1低碳鋼的單向壓縮試驗140
8.2.2鑄鐵、混凝土的單向壓縮試驗141
8.3影響材料力學性能的因素142
8.4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142
8.4.1許用應力和強度條件142
8.4.2構件的剛度條件143
8.5強度理論概述143
8.5.1材料的破壞形式144
8.5.2常用強度理論144
思考題148
習題148
習題參考答案148
9構件的強度和剛度計算149
9.1軸向拉伸和壓縮變形的強度計算149
9.2剪下與擠壓強度計算152
9.2.1剪下的概念及工程實例152
9.2.2剪下的實用計算152
9.2.3擠壓的實用計算153
9.3圓軸扭轉的強度條件和剛度條件156
9.3.1強度條件156
9.3.2剛度條件156
9.4梁的強度條件及其套用157
9.4.1梁的正應力強度條件157
9.4.2梁的切應力強度條件160
9.4.3提高彎曲強度的措施162
9.5彎曲剛度條件和提高彎曲剛度的措施163
9.5.1彎曲剛度條件163
9.5.2提高梁剛度的措施165
9.6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165
9.6.1斜彎曲165
9.6.2拉伸(壓縮)與彎曲169
9.6.3偏心拉伸(壓縮)截面核心172
9.6.4彎扭組合變形強度的計算176
思考題177
習題177
習題參考答案179
10壓桿穩定181
10.1壓桿穩定的概念181
10.2兩端鉸支細長壓桿臨界力的歐拉公式183
10.3不同支撐條件下細長壓桿臨界力的歐拉公式184
10.4歐拉公式的套用範圍――臨界應力總圖185
10.4.1歐拉公式的適用範圍185
10.4.2中、小柔度桿的臨界應力188
10.5壓桿的穩定計算190
10.5.1壓桿的穩定許用應力折減
係數190
10.5.2壓桿的穩定條件191
思考題194
習題194
習題參考答案197
11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198
11.1結構位移概述198
11.1.1結構位移概念198
11.1.2引起結構位移的原因198
11.1.3計算結構位移的目的199
11.1.4線彈性變形體系的假設及其特性199
11.2虛功原理199
11.2.1結構上力所做的功199
11.2.2桿件的彈性變形能200
11.2.3虛功原理的推導201
11.2.4虛功原理的套用202
11.3單位荷載法203
11.3.1單位荷載法計算公式推導203
11.3.2單位荷載法的計算步驟203
11.3.3例題203
11.4圖乘法207
11.4.1圖乘法的推導207
11.4.2圖乘法的注意事項208
11.4.3例題210
11.5線彈性體的互等定理213
11.5.1功的互等定理213
11.5.2位移互等定理214
11.5.3反力互等定理214
思考題215
習題216
習題參考答案218
12力法220
12.1超靜定結構的概念和超靜定次數的確定220
12.1.1超靜定結構的概念220
12.1.2超靜定次數的確定221
12.2力法基本原理222
12.2.1力法的思路222
12.2.2力法的基本結構222
12.2.3力法的基本未知量223
12.2.4力法方程223
12.3力法求解超靜定結構226
12.3.1力法求解超靜定梁226
12.3.2力法求解超靜定剛架229
12.3.3力法求解超靜定桁架232
12.3.4力法求解排架233
12.4結構對稱性的利用234
12.4.1概述234
12.4.2奇數跨對稱剛架的等代結構236
12.4.3偶數跨對稱剛架的等代結構237
思考題242
習題242
習題參考答案244
13位移法247
13.1等截面單跨超靜定梁的桿端內力和轉角位移方程247
13.1.1桿端力和桿端位移的符號規定247
13.1.2桿端單位位移引起的內力――剛度係數(形常數)248
13.1.3荷載作用下的桿端力――載常數249
13.1.4轉角位移方程250
13.2位移法基本結構和基本未知量251
13.2.1位移法的基本結構251
13.2.2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251
13.3位移法的基本思路253
13.4位移法典型方程和計算步驟256
13.4.1位移法典型方程256
13.4.2位移法計算步驟258
13.4.3利用受力平衡建立位移法方程的方法258
13.5位移法解超靜定結構260
13.6力法與位移法的比較265
思考題266
習題266
習題參考答案268
14力矩分配法270
14.1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270
14.2用力矩分配法計算連續梁和無側移剛架276
思考題280
習題280
習題參考答案282
15影響線及其套用283
15.1影響線的概念283
15.2靜力法繪製單跨靜定梁的影響線284
15.2.1簡支梁的影響線284
15.2.2伸臂梁的影響線285
15.3機動法作靜定梁的影響線287
15.4連續梁的影響線290
15.5影響線的套用291
15.6簡支梁的絕對最大彎矩及內力包絡圖294
15.6.1簡支梁的絕對最大彎矩294
15.6.2簡支梁的內力包絡圖295
思考題295
習題295
習題參考答案296
附錄常用型鋼規格表297
參考文獻3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