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溫家寶的爺爺溫瀛士,字閬仙,世居
天津城郊
宜興埠,生於1895年2月。1919年2月至1929年7月,溫瀛士被薦擔任民立第五國小校長。為幫助更多的農家孩子就學,溫瀛士減免學雜費,想方設法提供救助。1929年7月,溫瀛士為讓學生受到良好教育,籌劃將村中娘娘廟改為校舍,因遭反對憤而辭職。鄉親們回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溫瀛士都是靠自己微薄的薪金供養全家,平時穿的是洗得發白的中式服裝,吃的多是餑餑鹹菜就白開水,遇有學生在全縣會考得了好名次等高興的事才稍加改善,也不過是加一包花生米。
早在1930年著名教育家溫瀛士胸懷教育救國之志,為弘揚普育精神在宜興埠創辦了普育女子學堂。以“勤勞真實”為校訓,以先進理念和辦學模式施教於學子,聞名遐邇、英才輩出,後男女兼收更名為宜興埠士范國小。直至解放戰爭時期因戰火而燒毀。
2006年12月26日天津市“歷史名校”工程領導小組同意由北辰區人民政府實施重建普育學校,次年3月批准立項。學校的建設結合宜興埠鎮總體規劃,選址在原宜興埠第二國小。參照示範中學、模範國小的建設標準,由天津市天咨拓維建築設計院設計,天津萬順商務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宜興埠人士白少良先生出資8000萬元捐建,天津大業監理有限公司監理。2007年11月18日開工,2008年12月18日竣工交付使用。
學校建設
學校規劃用地70244平方米(合105畝),用地面積約53000平方米(合79畝),總建築面積39200平方米,包括國小教學區、實驗區及行政辦公區17787平方米,中學教學區、實驗區及行政辦公區12698平米;食堂、風雨操場5058平方米;仿古建築400平方米,並配套建設400米標準橡膠草皮運動場和近2000平方米看台。學校規模為60個班,其中國小部36個班,國中部24個班,在校生人數可達2820人。是一所各種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齊全、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現代化學校。項目總投資1.3億元。
學校採用地源熱泵中央空調製冷和採暖,不僅環保節能還能降低費用,是
北辰區第一所使用該設備的學校。
學校為中式仿清建築,採用灰牆飾面、白塗粉刷、庭院風格、鋼樑連通等手法。院內石材廣場、柏油路面輔以琴棋書畫等景觀區和園林綠化,使學生在讀書之餘享受優美環境,賞心悅目。
學校建築採用樁基基礎、框架結構,抗震裂度設防為7.5度;採用外保溫板、空腹雙玻、斷橋鋁平開窗、德國霍曼門實現三步節能;樓內裝飾全瓷拋光牆裙,花崗岩走道和樓梯間地面,室內防滑瓷磚地面;水電器具全部選用節能環保型。現代化標準裝備的教室、計算機房、語音室、圖書館閱覽室及食堂、風雨操場可使學生學習生活在現代化的環境之中。
學校建有
仿古建築400餘平方米,青磚青瓦、雕梁畫柱,源於清代建築風格,高於當年學堂生活。其內部用於校史館陳列,對學生及社會人士開展傳統教育和普育精神教育。
教學精神
普育學校恪守“勤勞、真實”的校訓,發揚“普惠民眾、育成良才”的辦學理念,堅持“做有責任的教育者,培養有責任的下一代”的教育理念。“建設質量一流,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化學校”是學校的辦學目標,“把學生培養成為身心健康,志趣高雅,能服務,有責任的精神、大氣的中國人”是學校的培養目標。普育學校師生以“精細、高效,精神、大氣”為校風,以“用心教書、以愛育人”為教風,以“用心讀書、真誠做人”為學風。
在“光大名校古韻遺風,開創普育美好未來”的弘志下,普育學校全體師生將以立足恢復歷史名校為新起點,堅持內涵發展,精細高效發展,凸顯辦學特色,積澱辦學底蘊,厚德立學,開拓創新,再譜新篇章,再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