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里亞戰役

普特里亞戰役

公元前547年秋季,在小亞細亞半島內陸的普特里亞平原上,波斯人與呂底亞人激戰。在居魯士大帝的率領下,新生的波斯帝國擊退了呂底亞人強大的聯軍。

基本介紹

  • 名稱:普特里亞戰役
  • 地點:小亞細亞半島內陸的普特里亞平原
  • 時間:公元前547年秋
  • 參戰方:波斯帝國;呂底亞王國
  • 結果:平手
  • 主要指揮官:居魯士,克洛伊索斯
急速躥起的強權,橫跨千里的運籌帷幄,針鋒相對的布陣,勢均力敵,一場低調的軍事革命,

急速躥起的強權

在亞述帝國時代 波斯人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民族在亞述帝國時代 波斯人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民族
公元前8世紀的伊朗高原,一個小小插曲為亞述帝國的書吏們所記錄。一個此前還不為人知的小民族,從當時伊朗高原的霸主米底人中,分離出來。他們向南遷徙,逐漸定居到了高原南部的波西斯山區一帶。這個叫波斯的民族,就此低調誕生。
僅僅2個世紀後,這10個抱團取暖的部落,就在一個叫居魯士的青年領袖帶領下,掀翻了已經是世界首霸的米底帝國。年輕的波斯國王,仰仗自己身上的米底王室血統,依靠一些反抗米底王權的貴族支持,突然成為了世界第一君主。
但居魯士非常明白自己的位置其實並不穩固。他雖然已經加冕為高貴的萬王之王,但自己的核心力量依然只是南方山區的4個定居部落和6個遊牧部落。那些反抗前米底國王的地方貴族們,實際上並不希望國內再出現一個強勢君主。居魯士雖有王室血統,卻始終是一個外國人,所以是非常理想的吉祥物。正是這些反叛貴族的臨陣倒戈,讓居魯士一戰成名。
亞述帝國滅亡後 波斯人繼續依附於米底帝國亞述帝國滅亡後 波斯人繼續依附於米底帝國
新的波斯帝國,幾乎繼承了過去米底人的所有地盤,但也繼承了米底人的所有對手。其中之一便是控制了兩河流域與敘利亞地區的新巴比倫王國。他們同樣在居魯士謀反宗主的叛亂中,出兵牽制了部分米底軍隊。
另一個主要對手,則是遠在小亞細亞半島的強國——呂底亞。這個位於半島西部的國家,在當時已經是財富的代名詞。呂底亞人以首都薩迪斯(薩第斯)為基地,控制了沿海的所有希臘城市,並且將領土延伸到內陸的弗里吉亞地區。
早在居魯士的外公阿斯提阿格斯統治米底的時代(也有說基亞克薩雷斯時代),米底帝國就和這個看上去並不廣袤的王國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古希臘學者希羅多德曾告訴後人,這場戰爭持續了7年,雙方互有勝負,最後因為天上突然出現的日食現象而終於簽訂了停戰協定。從此,兩國以小亞細亞中部的哈呂斯河為邊界,相安無事多年。
米底與波斯兩大帝國的西方勁敵 呂底亞王國米底與波斯兩大帝國的西方勁敵 呂底亞王國
不過呂底亞人一直警惕的關注著東面世界的變化。當名不見經傳的居魯士和看似弱小的波斯人突然掀翻了米底帝國的霸權,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敏感的覺察到他所熟悉的世界已經變了。他決心組織一支龐大而善戰的軍隊,來應對波斯這個新興強權。

  

橫跨千里的運籌帷幄

城市密集的呂底亞本土 富裕程度可見一斑城市密集的呂底亞本土 富裕程度可見一斑
呂底亞王國的版圖雖然比不上居魯士的波斯帝國,卻在富裕程度上遠勝後者。
由於地理位置緊要,呂底亞人很容易的就控制了愛琴海地區的貿易網路。愛琴海沿岸的一塊塊小平原,雖然無法和底格里斯河畔以及尼羅河邊的大片沃土相提並論,卻也能產出維持一座座繁華城市的農業基礎。從腓尼基地區來的商船和另一頭歐洲大陸的希臘本土地區來的海上貿易熱潮無不需要經過呂底亞人控制的海岸線。
在內陸,弗里吉亞這樣的內陸高原,土地雖然談不上富庶,卻是質量上乘的牧場,適合馴養馬匹等各種牲畜。附近山裡的金礦則是硬通貨的最佳保障。於是亞洲內陸的商賈也順著安納托利亞高原南部的優良道路來到愛琴海岸邊等待裝船,也帶來了巨額的貴重金屬和西里西亞地區產的糧食。就依靠著這樣的財富網路,呂底亞人成為了人類歷史上最早鑄幣的民族。首都薩迪斯的商業氛圍濃厚,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以固定商鋪替代流動攤販的城市。
公元前6世紀的呂底亞貨幣公元前6世紀的呂底亞貨幣
正是依靠手裡的巨額財富,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很快就組織起了一支龐大而精幹的部隊。他的軍隊在色諾芬筆下數量達到了42萬人之多,當代的學者們普遍認為他們的數量不會超過3萬人。這個數量在古代已經是相當不得了的數字了。其中的3000騎兵與300輛戰車,更是呂底亞人手中的王牌。
除了呂底亞本族的士兵外,還有大量來自希臘城邦、埃及、兩河流域,以及小亞半島各地的僕從與僱傭軍。雖然在南方的埃及與巴比倫人,還沒有與波斯帝國撕破臉皮。但他們的統治者,都對波斯的崛起保有很大的戒心。遠道而來的部隊,正是幫助呂底亞壓制居魯士的重要助力。
居魯士為了對付這個強大的對手,也儘可能地搜羅了足夠多的部隊。色諾芬記載的波斯軍隊數量,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19萬6千人之多。當今的學者,一般都將波斯軍隊的總規模限定在20000-40000人之間。這對於經濟實力與物產都不占優勢的波斯人而言,已經是難能可貴。除了人數有限的波斯本族部隊,還有大量來自米底、埃蘭、希爾卡尼和亞美尼亞的附庸部隊。
從兵力上說,波斯帝國版圖較為廣袤,兵力較多的可能性更大。不過呂底亞的軍隊匯集了各國的精銳,在戰鬥力上頗有優勢。
早期的波斯帝國步兵早期的波斯帝國步兵
由於克洛伊索斯的軍隊主要集中在不靠海岸的內陸地區,大量的後勤物資無法由船舶直接送到營地。龐大的軍隊集中在貧瘠的內陸山區,很快就消耗掉了大量的補給品。為此,呂底亞軍隊不得不率先越過哈呂斯河,向著東方的卡帕多西亞地區進軍。
居魯士擁有廣袤的國土,更多的人口來提供後勤,卻可以讓同樣龐大的軍隊,駐紮在兩河流域上游的亞述平原。這裡是昔日亞述帝國的京畿重地,擁有四通八達的道路,方便部隊得到各種補給。在確信呂底亞人開始移動後,波斯軍隊也以更快的速度,主動尋找戰機。
一副15世紀歐洲繪製的地圖  呂底亞的名字還赫然在列一副15世紀歐洲繪製的地圖 呂底亞的名字還赫然在列

針鋒相對的布陣

一副近現代的油畫 正在行軍的居魯士一副近現代的油畫 正在行軍的居魯士
當呂底亞軍隊攻陷了卡帕多西亞的普特里亞城,將其焚掠一空,並在城外的平原紮營後,波斯人的軍隊正沿著亞述帝國建立的王室大道,奔襲而來。居魯士在少年時期,就曾經為米底人在當地作戰,所以對附近的風土人情,比較熟悉。
此時的克洛伊索斯,已經讓部隊分散部署,以便從不同方向蒐集更多的糧秣。等到波斯人的先頭騎兵部隊突然殺到,正在徵集糧草的呂底亞輕騎兵們,幾乎是一觸即潰。隨著潰退的騎兵趕回呂底亞人的營地,後者開始匆忙召集分散的部隊,停止了手頭一切的劫掠活動。居魯士也不急於交戰,而是讓急行軍數百公里的部隊,抓緊時間休息。數日後,雙方才以完整的建制,依照戰前會議的決定,向著對方開進。
早期的波斯騎兵部隊 並不比步兵隊伍來得精銳早期的波斯騎兵部隊 並不比步兵隊伍來得精銳
由於軍隊更加精銳,呂底亞人計畫以兩翼包抄的方式,擊垮質量處於劣勢的波斯軍隊。
克洛伊索斯麾下的3萬大軍,以本族的呂底亞人為中堅力量。他們和臨近地區的希臘人一樣,擅長以重步兵方陣廝殺。由於雙方挨得太近,在裝備上幾乎一模一樣,難以區分。但相比希臘人獨特的6-8排縱深,呂底亞重步兵的編隊卻是傳統的100人縱深。這也是從蘇美爾時代開始,就逐步形成與推廣的縱隊戰術。只不過在普特里亞,呂底亞人在希臘軍官的建議下將整個步兵戰線拉長到了30人縱深。
著名的古希臘方陣步兵 呂底亞步兵的裝備與他們一模一樣著名的古希臘方陣步兵 呂底亞步兵的裝備與他們一模一樣
和呂底亞重步兵一樣,從埃及、巴比倫趕來的僱傭軍,也習慣於傳統的百人縱隊戰術。克洛伊索斯特意將他們布置在戰線的最中央,並在他們身邊部署了負責掩護任務的敘利亞-巴比倫弓箭手。呂底亞人自己的步兵,則安排在左右兩側。在他們的外圍,分別有150輛戰車與1500名弗里吉亞的輕騎兵,用於側翼交戰。
全軍的最前列,還有不少來自比提尼亞卡帕多西亞的標槍輕步兵。身後則是從伊奧尼亞希臘、卡里亞呂基亞等沿海地區趕來的輕重步兵。克洛伊索斯自己則同精銳的騎馬武士一起,位於全軍的第三線位置。
埃及人的重步兵習慣使用巨大的盾牌埃及人的重步兵習慣使用巨大的盾牌
居魯士顯然不能依靠麾下部隊的傳統作戰方式,來對付這樣的強敵。相比還習慣於縱隊作戰的呂底亞人,波斯人的步兵縱深一般只有10人。他們都裝備了威力巨大的複合弓,同時也裝備了用於肉搏的盾牌和投矛。戰鬥中,他們會首先以弓箭射擊,再以步兵方陣的方式來近身作戰。和很多人認識的不同,早期的波斯軍隊一直以頑強的步兵而著稱。居魯士本人雖然是騎兵軍官出生,卻需要大量依靠騎兵強國米底人來為自己作戰。
為了對付呂底亞人部署在左右兩翼的精銳步兵,居魯士也將自己的波斯步兵們分散在左右兩側。當後者的兩翼開始緩慢前進,包圍波斯軍隊,這些法爾斯山區的勇士們也直接面朝外側站立。那些來自米底、埃蘭等地的附庸步兵,則被居魯士分散混編。使用大盾牌與長矛的重步兵集中於前排,身後依次是標槍手與弓箭手。這樣可以很好地防止士兵們在重壓下,以原有的建制撤退。
波斯人的橫隊戰術更有利於火力投射與側翼包抄波斯人的橫隊戰術更有利於火力投射與側翼包抄
來自波斯和米底兩地的騎兵,被分別派往右翼和左翼。全軍的最後位置上,還有輜重車隊組成的臨時野戰工事與一支督戰隊。嶄新的卷鐮戰車,被分別部署在不同戰線的三個方向上。這也是此種新式武器的第一次亮相。甚至波斯人還別出心裁的打造出了6台重型炮台戰車。這種足足有2層樓高的戰車,需要8匹馬才能拖動。布置在輜重營地周圍,形同高聳的防禦塔樓。
用於衝鋒的卷鐮戰車 在普特里亞戰役中首次使用用於衝鋒的卷鐮戰車 在普特里亞戰役中首次使用

勢均力敵

呂底亞軍隊的布陣呂底亞軍隊的布陣
一直到開戰前為止,克洛伊索斯都堅信自己的軍隊會取得完勝。但居魯士早已完成了針對性的布置。
戰鬥開始後,已經形成夾擊之勢的呂底亞步兵,以步兵方陣展開進攻。但他們很快就遭到了波斯兩翼步兵的複合弓齊射,在整隊防禦時又挨了一輪疾風暴雨般的標槍投射。等到雙方開始近身肉搏,已經有不少呂底亞人倒在了陣前。
那些從側翼迂迴而來的呂底亞戰車與輕騎兵,則在居魯士精心布置的右翼作戰不利。步兵橫陣阻擋了他們的衝擊,一支埋伏在步兵身後的波斯騎兵,乘機殺出,將混亂的呂底亞人擊退。原本位於右翼前方位置的居魯士,帶著自己最好的騎兵從另一側展開夾擊。同樣躲藏在右翼預備隊位置的卷鐮戰車也乘勢衝鋒。呂底亞軍隊的左翼,便在波斯人的三面合圍下,迅速潰退。
向著呂底亞步兵傾瀉火力的波斯人向著呂底亞步兵傾瀉火力的波斯人
在中路位置上,埃蘭人駕駛的卷鐮戰車,在開戰後迅速立即撲向色雷斯人與卡帕多西亞人的輕步兵。後者從未見過衝鋒如此猛烈的戰車,在戰馬的衝撞與刀輪的收割下,損失慘重。
波斯軍隊的新式戰車,順勢沖入了後面的敘利亞-巴比倫弓箭手隊伍。因為作戰意志不堅定而被安排在第二線的僱傭軍,也跟著這場混亂,開始撤退。
波斯軍隊的布陣波斯軍隊的布陣
然而克洛伊索斯並非庸將,他也有序地投入了第三線的精銳部隊,彌補戰線的缺口。善戰的呂底亞騎兵,令波斯人為之恐懼。由於兵力劣勢,在意識到對方的戰鬥力後,克洛伊索斯改變了戰術,轉攻為守。
依靠精銳部隊的奮戰,呂底亞人有效地恢復了陣列,並給予波斯人同樣慘重的傷亡,一番殺傷相當的激戰之後,克洛伊索斯意識到己方不可能打垮居魯士的大軍,下令撤退。原本占據優勢的呂底亞右翼,也不得不放棄戰鬥而走。
傳統戰車在普特里亞戰役中表現慘澹傳統戰車在普特里亞戰役中表現慘澹
10000多遠道而來的埃及人負責斷後。這些使用沉重木質盾牌的重步兵縱隊,一度成功突破了相對稀薄的波斯中路陣線。但當他們身邊的其他部隊受命撤退,使用橫隊作戰的波斯人,就從兩翼將他們合圍起來。他們彼此背靠背,組成一個碩大圓陣,繼續抵抗。
居魯士在戰鬥的間隙,返回了全軍的最後方。他登上一輛炮台戰車,以便居高臨下的觀察整片戰場。當確信呂底亞國王已經撤走後,他從容調來更多部隊圍攻埃及人。
然而還不成熟的波斯軍隊根本無法殲滅這些列陣自守的埃及人。在讓波斯人死傷枕藉之後,他們獲得了居魯士開出的榮譽撤離條件。
波斯精銳騎兵的裝備波斯精銳騎兵的裝備

  

一場低調的軍事革命

居魯士出色的預備隊布置 讓波斯軍隊面對呂底亞人不落下風居魯士出色的預備隊布置 讓波斯軍隊面對呂底亞人不落下風
公元前547年的普特里亞平原之戰,宣告了呂底亞霸權崩潰的開始。由於補給上的困難,克洛伊索斯不得不在即將到來的冬季,暫時解散僱傭軍部隊。
原本還想在第二年開春再戰的他,又被不按常理出牌的居魯士,打了個措手不及。後者的波斯軍隊,迅速殺到薩迪斯城下,並在錫姆伯拉戰役中依靠駱駝騎兵打敗了強大的呂底亞重騎兵。
最終,居魯士在開春前攻克了呂底亞王國的首都。曾經能與埃及、米底和巴比倫分庭抗爭的西亞強國,就這樣在波斯人的閃擊戰中,灰飛煙滅。
居魯士去世時候的波斯帝國版圖居魯士去世時候的波斯帝國版圖
由於這一戰以平局告終,居魯士在普特里亞掀起的軍事革新,總是容易被人忽視。此戰中,他不僅用嶄新的橫隊戰術,挫敗了呂底亞人堅持的縱隊套路。還有效地大規模操作了預備隊。甚至在數百年後,攻滅波斯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戰役中,也使用了類似的部署。
隨著呂底亞人在隨後錫姆伯拉戰役中的的慘敗,蘇美爾時代留下的步兵縱隊戰術,在很多帝國的軍隊中迅速消失。被駱駝與騎兵部隊打敗的傳統戰車,也逐漸退出西亞的戰爭舞台。
居魯士的軍事天賦,為自己的領袖位置,添磚加瓦。他的波斯帝國,也依靠強勢武功,步入世界霸主位置。在戰爭中支援呂底亞人的希臘城市,很快在波斯遠征軍的淫威下屈服。協助呂底亞作戰的巴比倫和埃及,也在二十多年內先後亡于波斯之手。
支持呂底亞對抗波斯的巴比倫終究被居魯士攻克支持呂底亞對抗波斯的巴比倫終究被居魯士攻克
成功控制世界主要文明區域的波斯人,在以後的戰爭中,繼續堅持居魯士時代創立的橫隊戰術。直到亞歷山大東征前夕,他們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軍隊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