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洛丁
- 外文名:Plotinus
- 國籍:古羅馬
- 出生地:埃及
- 出生日期:204年
- 逝世日期:270年
- 職業:學者
- 畢業院校:亞歷山大里亞
- 信仰:基督教
- 主要成就:基督教學說的奠基者
- 代表作品:九章集
- 職業:哲學家
美學思想,人物貢獻,人物影響,
美學思想
普拉丁的審美學說具有宗教修行性質。通過對物質美的感受和超越,主體得到淨化與回歸升華為心靈美,在心靈美之上是神之美(理式美),是避開塵世事物引導心靈向上最終達到真與善的統一美。整個審美過程實際上是道德活動,表現為主體收心內視,突破各種精神境界,統一於神(太一)那裡。
基督教學說正是受普拉丁的影響。
普拉丁認為藝術是一種美的創造正是藝術高於自然的內在原因。美的歷程,最終回到創造者(太一)那裡,只有向善的心靈才具有這種超越性的藝術創造力。
人物貢獻
普洛丁把柏拉圖的“理念論”導向神秘主義。他不僅肯定了理念世界的存在,而且把最高的理念說成是“太一”,是“神”。“太一”是至美的、完滿的,從它“流溢”出“理性”,從“理性”流溢出“靈魂”,再從“靈魂”流溢出物質。物質是最低級的,因而是罪惡之源。人應當擺脫物質的束縛,通過直覺,最後與“太一”或“神”契合為一。
從這種神秘的“流溢說”出發,普洛丁認為美不是來源於物質世界,而是來源於“理念”,即混亂的事物由於分享到從“太一”流溢出的“理念”而取得了整一的形式,於是就產生了美。其主要觀點是:一、物體的美表現在它的整一性上。二、神或理式就是真善美的統一體。三、物體美“主要通過視覺來接受的,就文詞和各種音樂來說,美也可以通過聽覺來接受”。物體的美也要心靈憑理性來判斷,理性就是“一種為審美而特設的功能”。四、美不能離開心靈,心靈對於美之所以有強烈的愛,是由於心靈接近真實界(神,理式);美既有真實性並能顯出理式,所以心靈和美的事物有“親屬的關係”。五、美有等級之分,物體的美是最低級的,與真善合一,脫去一切物累的純粹理式的美是最高的美。六、藝術美不在物質而在藝術家的心靈所賦予的理式,它是理想化的結果,可彌補事物的缺陷,它高於自然,因為藝術本身就是美的來源。
人物影響
普洛丁否定藝術的現實基礎而崇尚理式,標榜精神而否定物質,抬高理性而否定感官,抬高對神的觀照而否定社會實踐。這對中世紀的奧古斯丁和托馬斯的神學唯心主義美學思想起了開啟作用,並對17世紀夏夫茲博里、後世浪漫主義者神秘主義和唯美主義美學思想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