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地壓理論

普氏地壓理論

普氏地壓理論是指20世紀30年代蘇聯普羅托季亞科諾夫提出的建立在壓力拱假說基礎上的地壓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礦山任何深度的岩層中(除流沙層外)開挖巷道。巷道上部會形成壓力拱(自然平衡拱),承受拱上部的覆蓋岩層重量,使巷道支護處於減壓狀態,巷道支護上的最大載荷由拱內的岩石重量來確定。從巷道到地表的全部岩石重量的作用力將轉移到免壓拱的拱腳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氏地壓理論
  • 外文名:Platts theory of ground pressure
  • 學科:地質工程
  • 時間:20世紀30年代
  • 範圍:地壓理論
  • 提出人:普羅托季亞科諾夫
簡介,普氏岩石堅固性分級,確定岩石堅固性係數的方法,平巷彈塑性地壓理論,

簡介

普氏地壓理論是指20世紀30年代蘇聯普羅托季亞科諾夫提出的建立在壓力拱假說基礎上的地壓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礦山任何深度的岩層中(除流沙層外)開挖巷道。巷道上部會形成壓力拱(自然平衡拱),承受拱上部的覆蓋岩層重量,使巷道支護處於減壓狀態)巷道支護上的最大載荷由拱內的岩石重量來確定。從巷道到地表的全部岩石重量的作用力將轉移到免壓拱的拱腳處。

普氏岩石堅固性分級

蘇聯普羅托季亞科諾夫按岩石堅固勝將岩石劃分成的等級。他用堅固性係數把岩石分成十個等級,固性係數值由0.3-20。這個豎固性係數及其等級。曾在前蘇聯、中國及東歐地區廣泛套用。

確定岩石堅固性係數的方法

普氏本人給出了七種確定岩石堅固性係數的方法,包括抗壓強度,打眼比功,鑿岩生產率,爆破1m礦岩所消耗的炸藥量,掘進工效,地面挖坑工效及掘進速度。由於除抗壓強度外,其他方法都和20世紀20年代的生產水平相聯繫,故後人常只用抗壓強度來決定岩石的堅固性係數,它可用岩石單向抗壓強度(當時用kg/cm作單位)的1/100來衡量,在更早一些時候還曾用過它的1/80和1/150來衡量岩石的堅固性係數。普氏在1911年首次發表他的岩石堅固性分級表,幾經修改。在1926年發表。
自50年代以來,許多人研究用新的方法來測定普氏岩石堅固性係數,最著名的是搗碎法和岩石抗壓強度及壓裂強度的綜合表示法。

平巷彈塑性地壓理論

平巷彈塑性地壓理論是指在彈性岩體中開鑿巷道後,由於應力集中,一定範圍內的圍岩將因應力超出彈性吸限而進入塑性狀態。塑性區的大小決定於原岩應力,圍岩性質,巷道幾何形狀及支護條件。若塑性區繼續發展,岩石強度參數逐漸降低。巷道失穩破壞。所以。在巷道破壞前應採取人工支護,限制塑性區的擴展。彈塑性地壓理論即考慮了上述圍岩性質轉化和支護作用,又將彈塑性理論用於地壓研究,便於建立地壓問題的解析解,因此套用較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