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瓷,潮汕人俗稱聚饒、貼饒或扣饒,是廣東潮汕地區富於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別具一格的建築裝飾藝術。普寧嵌瓷,據專家考證和現存潮汕具有歷史時期的廟宇、祠堂和民宅等建築物中見證,在明代萬曆年間(1572年—1619年)就已在揭陽民間出現,盛於清代。現在潮汕民間的廟宇、祠堂和民屋“四點金”、“下山虎”等建築物都裝飾有嵌瓷。屬於是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寧嵌瓷
- 嵌瓷:潮汕人俗稱聚饒
- 地區:廣東潮汕地區
- 類型:建築裝飾藝術
悠久歷史,藝術特點,
悠久歷史
嵌瓷人俗稱“聚饒”或“扣饒”。主要材料是選用各種顏色的精薄瓷器剪取成所要表現對象的瓷片,也稱“饒”片。起初嵌瓷主要用在祠堂、廟宇及民居“四點金”、“下山虎”等建築物的屋頂裝飾,後來隨著欣賞價值的不斷提高,藝人們將其製成便於搬運的藝術品小件經人們欣賞、陳列、收藏。
悠久的歷史嵌瓷工藝歷史悠久,據《廣東工藝美術史料》記載,嵌瓷的出現可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盛於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
明代嵌瓷的圖案、色彩比較簡單。到了清末,瓷器生產作坊與工匠緊密配合,專門燒制各種色彩的低溫瓷器作為專用材料,無論是工藝品或建築裝飾,大大地豐富了嵌瓷的色彩、構圖。
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揭陽嵌瓷多是以單件的工藝欣賞品為主的,鑲嵌精工,技術較高。這個時期的嵌瓷,表現手法是由藝人隨意創作,或制圓身,或來浮嵌和平嵌。
上世紀80年代之後,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嵌瓷工匠們有機會發揮其藝術才能。從這個時候開始,民間的祠堂、廟宇等重修,富裕的人們建“下山虎”、“四點金”,為工匠們提供新的表現舞台,掀起了嵌瓷裝飾的熱潮。這個時期的作品色彩豐富,景物透視比較準確,人物面部等構件改用預燒制的陶塑,更經得起風雨炎日的洗禮。
藝術特點
色彩斑斕、活龍活現的嵌瓷藝術嵌瓷是以繪畫和雕塑等造型藝術為基礎,運用經剪取的瓷片鑲嵌來表現形象的工藝品和建築裝飾藝術。藝術風格較為寫實,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效果突出,有獨特的生產技藝和欣賞價值。嵌瓷工藝美術作品久經風雨、烈日曝曬而不褪色,在年降雨量大、夏季氣溫高且常有颱風影響的濕潤地區是其他工藝品無法代替的。
嵌瓷藝術風格獨特,布局構圖氣勢雄偉、均稱合理,線條粗獷有力,設色對比強烈、鮮艷明快,在對比中求統一。其題材廣泛,或採用歷史和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名臣、文人墨客,來反映人民民眾揚正壓邪、勇於進取的精神面貌,給人鞭策和啟迪;或採用寓意吉祥、富貴的花蟲鳥獸,營造吉祥、長壽、如意、富裕、和諧等富有傳統文化樸素情感的藝術氛圍。因其風格寫實、質感堅實、雅俗共賞、表現對象栩栩如生,深為海內外潮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