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斯納

普列斯納

普列斯納(Helmuth Plessner,1892~?)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是現象學和哲學人類學代表人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列斯納
  • 外文名:Helmuth Plessner
  • 國籍德國
  • 畢業院校:埃爾蘭根大學
  • 職業:哲學家
  • 代表作品:《在哲學與社會之間》
簡介,成就,步驟,

簡介

他先後就讀於弗萊堡、海德堡和柏林等大學,1916年獲埃爾蘭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6~1934年任科隆大學教授。1934年移居荷蘭,任格羅寧根大學教授;荷蘭被占期間,一度被納粹驅逐出境,1946年回格羅寧根大學重新擔任教授。1951年回國任哥廷根大學教授,晚年獲該校榮譽教授稱號。普列斯納一生研究范狼雄奔圍十分廣泛,其中包括動物生物學、表情心理學、現象學、美學、哲學史、政治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知識社會學等,但全部研究的中心是哲學人類學。主要著作有:《有機體和人的階段》(1928)、《笑和哭——人類行為界限的研究》(1941)、《在哲學與社會之間》(1959)、《哲學人類學》(1970)等。

成就

在普列斯納看來,哲學人類學要想成為一門科學歸戒說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以貫之的嚴謹的方法論原則。為此,普列斯納第一個系統地研究了哲學人類學的方法論,並進而把舍勒的經驗科學和形而判坑朽上學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化為現象學和釋義學相結合的方法論原則。為了達到對人自身的完整存府民滲在的理解,一方面哲學人類學必須從“面向事情本身”的原則出發麵向人本身,把人作為一種原始現象,一種直接呈現在意識中的樣子,一種直接給予的東西,並對其進行本質還原,以區分出人的本質和非本質的東西。這樣,普列斯納發現人的心理失常態構成了人的本質。另一方面,哲學人類學又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它還必須由此出發來解釋人的精神領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對人的完整存在的理解。

步驟

具體說來,現象學和釋義學相結合的方法論原則主要包含著三個頸和步驟:第一,從人的原始現象出發,經過現象學的本質還原,區分出人的精神文化的本質;第二,通過對精神文化的釋義,又把人還原為心理學意義上的失常性態度,然後在經驗知識的論證下,把失常態定義為人與動物的區別點;第三,由人的失常態度出發去解釋人在所處的一切關係中的特殊地位,這種方法以後被稱為“從旬龍捉人類個別現象出發對人作出普遍闡釋原則”。由此出發,普多主項承列斯納建立了以人的心理失常態度為特徵的哲學人類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