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詩話》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晦庵詩話
- 作者:文徵明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選自《文徵明集》卷十七
- 文學體裁:散文
《晦庵詩話》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篇散文。
《晦庵詩話》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晦庵詩話子朱子之學[1],以明理為事,詩非其所好也。而其所為論詩,則固詩人之言也。嗚呼!理固無不該也,而況詩乎哉?世蓋有工於吟諷,而不得其故者;或終日論議,而諧諧音聲[2]...
《序》是明代文徵明創作的散文。作品簡介 這篇文章選自《文徵明集》卷十七,是為沈文韜所輯的《晦庵詩話》所作的序。明代文壇,不僅為前後七子的擬古文風所統治,更為程、朱理學所統治,“謂六經之外,非復有益,一涉詞章,便為道病”。大有把文藝扼殺之勢。針對這種情況,文徵明借《晦庵詩話》作序的機會,...
《星子天沐溫泉口占次朱晦庵韻》是當代詩人熊盛元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九幽鑿溫泉,一池輕煙起。曲中曳霓裳,無復歌下里。驪山太真愁,未睹秀峰美。胡兒垢塵多,莫炫軀幹偉。氣豪與情柔,盡消神奇水。貪嗔與痴慢,到此應全洗。轉思窮鄉間,寸心如焚矣。披襟自徘徊,淚滴香霧裡。作者簡介 熊盛元,江西...
粟齋詩話 中卷之下 玉壺詩話舊題釋文瑩 閒居詩話疑本釋智圓 東坡詩話舊題蘇軾 紀詩 古今詩話疑是李頎 侯鯖詩話舊題趙令畤 詩事 詩談 童蒙詩訓舊題呂本中 容齋詩話舊題洪邁 藝苑雌黃舊題嚴有翼 老學庵詩話舊題陸游 剡溪詩話舊題高似孫 清邃閣論詩朱熹附《晦庵詩說》詩學規範舊題張鎡 續廣本事詩聶奉先 ...
觀諸錄中所載先生誦少陵詩,則有識大禮之稱;誦太白詩,則有大胸次之美;誦唐人採蓮詩,則美其用意之妙;誦晦庵感興詩,則知其辟異端之害;誦東野詩,而服前人窮苦終身之論;誦晏元獻詩,則嘆斯人富貴氣象之豪。及見前人林景熙《詠陸秀夫》詩,而知表殉國之忠;《詠家鉉翁》詩,而知表持身之節。以至...
晦庵論讀詩看詩之法/108 後村詩話(五則)劉克莊/109 憂民之念/110 高適、岑參之詩/111 陸游婚姻悲劇/113 杜甫《秦州》詩/114 杜甫《登高》詩/116 對床夜語(五則)范晞文/116 情與景/117 拗字/118 虛字/119 化景物為情思/119 以顏色字置字/120 金元詩話/122 滹南詩話(四則)王若虛/122 以意為...
卷二《詩法》引用晦庵(朱熹)關於詩歌分段的說、 關於詩的作法、禁忌。卷二《詩體》談各種詩體的起源和沿變。卷十二《品藻古今人物》,對歷史上著名的詩人都作了評論。作者簡介 魏慶之,字醇甫,號菊莊,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有才名而無意仕進,種菊千叢,常與詩人逸士在菊園中吟誦。有人曾賦詩讚譽...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
順治十三年(1656年)春,尤侗不等降級調用,憤然辭官,當年七月偕同妻兒返回故里。拜見父母時,尤侗心中悲喜交集。七月,尤侗決定從此收心歸隱,自號“晦庵”,將居處改為“看雲草堂”,取杜甫詩意“年過半百不如意,明日看雲還杖藜”。順治十四年(1657年)秋,尤侗行到衢州常山縣,旅途中追尋往事,悶悶不樂,...
《晦庵詩話》序 文徵明 《游洞庭東山詩》序 文徵明 中州覽勝序 唐寅 與文徵明書 唐寅 勤學 王守仁 何陋軒記 王守仁 答毛憲副書 王守仁 答周北渚書 邊貢 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崔銑 跋趙文敏公書《巫山詞》 楊慎 新都縣八陣圖記 楊慎 貽華亭諸親友詩序 何良俊 項脊軒志 歸有光 寒花葬志 歸有光 祭外姑文...
文徵明·《晦庵詩話》序 文徵明·《游洞庭東山詩》序 王守仁·勤學 王守仁·答毛憲副書 康海·與寇子焞 邊貢·答周北渚書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郎瑛·相疑為鬼 郎瑛·荒年轉語 楊慎·跋趙文敏公書《巫山詞》楊慎·告荒 何良俊·文徵明拒畫 莊元臣·鴝鵒鳥 劉元卿·猱 劉元卿·萬字 江盈科·鼠技虎名...
現代書話發軔者為唐弢,最著名的是1980版的《晦庵書話》。書話貴在體現作者獨到的品書心得,不僅提供有關書的知識,而且也需研求學問。即使是對事實、材料的陳述,也能見出作者辨析、取捨的獨出心裁。近代以來百年時間裡,有大批的作家及學者致力於書話的寫作,也先後出版了大量的書話集。現代書話以專集形式出...
明·姜南:宋趙明誠內子李易安居士,有才致,能詩文,晦庵亦稱之其《祭湖州文》曰:“白天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蓉塘詩話》卷八)王仲聞:清照祭趙明誠文,當作於建炎三年八月明誠下世之時,非後來所作。“白日正中”事,必卒時所用。(《李清照集校注》)作者簡介 李清照,...
——兼評《白香詞譜》的文學價值 第四輯 說《晦庵詞》溫庭筠《經五丈原》賞瀆 近代睜著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說龔自珍《夜坐》(其二)“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橫”談蔡襄詠福州山水 豪放中有沉著之致 說歐陽修的《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詞中的《琵琶行》說晏殊的《山亭柳·贈歌者》……
著述甚豐,有《讀易餘言》、《士翼》、《後渠庸言》、《洹詞》、《政議》、《晦庵文鈔續集》、《文苑春秋》等。更定大禮 嘉靖三年(1524)九月初五日,更定大禮。稱孝宗為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為皇伯母,獻皇帝為皇考,章聖皇太后為聖母。尊稱由是而定。十五日,詔告天下,鹹使聞知。嚴禁內臣科索 嘉靖十年(...
唐弢(1913—1992),原名唐端毅,筆名晦庵、風子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雜文家、散文家、文學史家,魯迅研究學科的奠基人,海內外公認的權威學者以及著名的藏書家。出身農民家庭,國中輟學考入上海郵局揀信。1933年開始在《申報·自由談》發表雜文、散文,因其風格近似魯迅而遭當局圍剿,因此結識魯迅並成為其私淑...
從嚴格意義上說,書話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興起的,其中最為讀者熟悉的是鄭振鐸的《西諦書跋》、阿英的《阿英書話》、唐搜的《晦庵書話》。前年是鄭振鐸一百一十周年誕辰,中華書局重新編選鄭先生的書話文字,印成《漫步書林》,堪稱鄭振鐸書話精華。199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姜德明主編的《現代書話叢書》,除《...
從嚴格意義上說,書話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興起的,其中最為讀者熟悉的是鄭振鐸的《西諦書跋》、阿英的《阿英書話》、唐搜的《晦庵書話》。前年是鄭振鐸一百一十周年誕辰,中華書局重新編選鄭先生的書話文字,印成《漫步書林》,堪稱鄭振鐸書話精華。199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姜德明主編的《現代書話叢書》,除《...
朱晦庵晚歲嘗語學者曰:此書編次,篇篇有意,每卷首,必取一大文字作壓卷。”既說“卷首”,又說“作壓卷”,明是“壓卷”即“第一篇”。關於《唐詩鼓吹》里的“壓卷”之詩,明代碰巧也有個人,曾加討論:“元遺山……以柳子厚《登柳州城樓》詩,寘之篇首,此詩果足以壓卷歟。”(孫緒《沙溪集》卷...
31 晦庵先生五言詩抄一卷晦庵文抄七卷 32 琵琶記三卷新鐫伯喈釋義大全一卷 33 唐詩品匯九十卷拾遺十卷 34 資治通鑑綱目五十九卷首一卷 35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 36 震澤編八卷 37 [弘治]崑山志十四卷 38 [正德]姑蘇志六十卷 39 匏翁家藏集七十七卷補遺一卷 40 [正德]興寧志四卷 41 東萊先生五代史...
線裝詩集(節錄)(晦庵)題《遙夜閨思引》(畢樹棠)《遙夜閨思引》(唐鎪)《古槐書屋詞》葉遐庵敘 《古槐書屋詞》卷一書後憶舊(節錄)(許寶馴)《古槐書屋詞》跋(許寶馴)俞平伯教授《古槐書屋詞》的出版(周穎南)現代中國散文(曹聚仁)——在復旦大學講演(節錄)《現代小品文選》序(節錄)(趙景深...
明成化刊本《晦庵先生語錄類要》宋刊本《西山讀書記乙集》明嘉靖刊本《聖學格物通》清順治刊本《古今格言類編》明藍格抄本《東家子》明成化刊本《龍門子凝道記》清管禮耕手抄本《人極衍義》清陳奐校注本《管子》明嘉靖刊本《農書》明成化刊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明嘉靖刊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
晦庵題跋三卷 宋 朱熹 撰 海岳題跋一卷 宋 米芾 撰 容齋題跋二卷 宋 洪邁 撰 西山題跋三卷 宋真德秀 撰 第十四集 樂府古題要解二卷 唐 吳兢 撰題 癸辛雜識前集一卷 後集一卷 續集二卷 別集二卷 宋 周密 撰 紹興內府古器評二卷 宋 張掄 撰 揮塵前錄四卷 後錄十一卷 三錄三卷 余話二卷 宋...
線裝詩集(節錄)(晦庵)題《遙夜閨思引》(畢樹棠)《遙夜閨思引》(唐鎪)《古槐書屋詞》葉遐庵敘 《古槐書屋詞》卷一書後憶舊(節錄)(許寶馴)《古槐書屋詞》(許寶馴)俞平伯教授《古槐書屋詞》的出版(周穎南)現代中國散文(曹聚仁)——在復旦大學講演(節錄)《現代小品文選》序(節錄)(趙景深)...
夫詞小技也,程正叔至正色責少游,晦庵夫子乃不免涉筆,正如烹魚者或厭其腥,或賞其鮮,鹹是定評,孰為至論。要以苟懷溉釜之思,則斯篇實亦臨淵之助矣。白鳳詞人裳題 賴古堂集本詞筌,共五十四則,非足本也。予復據倚聲集、詞苑叢談、昭代叢書三書,補得十有三則,合之共得六十七則,雖不敢謂為...
題晦庵先生墨跡後 題劉士皆所藏時賢翰墨後 題贈劉士皆詩卷後 題陳仲易先生墨跡後 題誠齋楊公易傳藁後 題顧知州墓銘後 書沈學士所藏胡學士草書杜詩後 書伊蒿子傳後 恭題仁廟御製詩後 題朱文公墨跡後 題肅氏瑞芝詩文後 跋黃檢法告身後 恭題國史院編修官廖賜所受勑命後 題胡學士遺墨 題絳帖後 卷之十 ...
朱 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紹興十八年(1148年)登進士第。紹興二十一年,任泉州同安縣主簿。朱熹每抵南安,必然要登上雲台山縱覽,又視其為龍首之脈,每每在此徘徊數日,並植竹數叢。曾於與許行、王力行、呂大奎、邱葵四大門徒遊覽於此地,並與學員-傅自得相友善,忘年之交陳知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