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金石文化研究:以潘祖蔭為紐帶的群體分析

晚清金石文化研究:以潘祖蔭為紐帶的群體分析

《晚清金石文化研究:以潘祖蔭為紐帶的群體分析》是2018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仲霖。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清金石文化研究:以潘祖蔭為紐帶的群體分析
  • 作者:程仲霖
  • ISBN:9787520126342
  • 頁數:369頁
  • 定價:98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晚清湧現了一批重要的金石藏家及金石學家,他們在收藏種類、數量、質量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前人,呈現廣收藏、精鑑別、群體考證的特點。這一時期的金石學家中,潘祖蔭收藏青銅器最多,影響了這個群體的金石文化活動。本書以潘氏為紐帶,深入群體內部,梳理他們的思想與實踐,從一個側面描繪晚清金石文化面貌,揭示晚清金石文化的獨到之處,同時研究金石文化對書法篆刻藝術的影響,分析創作觀念、創作方法等一系列變化,對今天的相關藝術研究與創作有所啟發。

圖書目錄

引 言
第一節 研究意義
第二節 相關研究
第三節 研究內容
第四節 研究特色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金石文化的主要內涵與歷史沿革
第二節 晚清金石文化圈
第三節 晚清金石文化的主要特徵與成因分析
第二章 鑑藏
第一節 彝器鑑藏
第二節 石刻訪拓
第三節 金石小品收藏
第三章 傳承
第一節 金石傳拓與金石文化傳承
第二節 金石拓本與金石文化傳播
第三節 金石著述與金石文化研究
第四章 考辨
第一節 辨偽在金石鑑藏中的作用
第二節 《沙南侯獲刻石》群體考釋
第三節 《郘鐘》文字辨識與史傳考稽
第四節 《姜遐碑》再考察
第五章 對書法篆刻藝術的影響
第一節 書法審美觀念的改變
第二節 書法實踐的深入探索
第三節 篆刻藝術的借鑑出新
余 論
潘祖蔭生平與金石交遊紀事
參考文獻
後 記
圖1 潘祖蔭像
圖2 盂鼎
圖3 盂鼎拓本
圖4 《攀古樓彝器款識》書影之一
圖5 《攀古樓彝器款識》書影之二
圖6 攀古樓金文目
圖7 《萊子侯刻石》拓本
圖8 《潘祖蔭日記》之《秦輶日記》書影
圖9 《麃孝禹刻石》拓片
圖10 《滂喜齋叢書》第四函《日本金石年表》內頁及潘祖蔭序
圖11 塤
圖12 古塤考釋一
圖13 古塤考釋二
圖14 古塤考釋三
圖15 古泉一
圖16 古泉二
圖17 吳大澂藏古泉范
圖18 好太王碑
圖19 好太王碑第一面
圖20 好太王碑第二面
圖21 好太王碑第三面
圖22 好太王碑第四面
圖23 李鴻裔贈潘祖蔭《好太王碑》拓本書影
圖24 香港中文大學藏《華山碑》“順德本”趙之謙題簽並題跋
圖25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華山碑“四明本”何紹基跋
圖26 香港中文大學藏《華山碑》“順德本”潘祖蔭跋
圖27 位於煥彩溝的沙南侯獲刻石
圖28 故宮藏沙南侯獲碑拓片
圖29 《沙南侯獲刻石雙鉤本》之一
圖30 《沙南侯獲刻石雙鉤本》之二
圖31 《沙南侯獲刻石雙鉤本》之三
圖32 潘祖蔭舊藏《沙南侯獲刻石》三行本之張之洞觀款
圖33 國家圖書館藏《攀古樓彝器款識》郘鐘刻圖之一
圖34 國家圖書館藏《攀古樓彝器款識》郘鐘刻圖之二
圖35 《姜遐碑》
圖36 趙之謙致潘祖蔭札之一
圖37 《吳大澂臨鐘鼎文》
圖38 《吳大澂致李鴻裔札》
圖39 王懿榮書札
圖40 陳介祺致潘祖蔭書札
圖41 陳介祺書札
圖42 《潘祖蔭致殷如璋書札》
圖43 王石經篆刻《論語春秋在此罍》
圖44 趙之謙篆刻《二金蝶堂》及邊款
圖45 趙之謙篆刻《為五斗米折腰》及邊款
圖46 趙之謙為潘祖蔭刻《滂喜齋》及邊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