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前後大清國的閉關與西方的敲門為切入點展開。以事件與思想探索融匯貫通的筆調展示西方為什麼要敲門,大清國為什麼要閉關以及戰爭爆發前後道光帝、鹹豐帝、林則徐等歷史人物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態度,從而深刻的剖析了兩次鴉片戰爭的真正原因以及外交博弈中的艱難抗爭。
基本介紹
- 書名:晚清外交七十年:兩次鴉片戰爭前後的中西碰撞
- 作者:李書緯
- ISBN:978-7-5060-9000-1
- 定價:46.00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6
內容簡介
鴉片戰爭以前的大清朝是閉關鎖國的,不想與外國交往。可是,西方列強卻想向中國擴張。一個不答應,另一個就來硬的,動用了洋槍洋炮。一夜之間,中國的大門被打開了。在體制、觀念面前,大清國朝野上下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更不知道該如何與列強交涉。於是,從紫禁城的皇帝老爺到朝野士大夫們在與列強的交涉中鬧出了一幕幕的悲喜劇:道光帝為什麼堅持不肯開放沿海口岸城市?林則徐為禁菸嘔心瀝血為什麼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鹹豐帝為什麼到死都反對外國公使駐京?本書為《晚清外交七十年》的第一部,以兩次鴉片戰爭前後大清國的閉關與西方的敲門為切入點展開,以事件與思想探索融匯貫通的筆調展示西方為什麼要敲門,大清國為什麼要閉關以及戰爭爆發前後道光帝、鹹豐帝、林則徐、恭親王奕訢等歷史人物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態度,從而深刻的剖析了兩次鴉片戰爭的真正原因以及大清國在外交博弈中的艱難抗爭。
晚清的外交雖然是在屈辱、艱難抗爭的局面中艱難前行的。但是,面對近代先進軍事裝備武裝起來的侵略者,仍然靠冷兵器來抵禦外侮的大清帝國,終改變不了從軍事到外交一次次失敗的命運。“弱國無外交”成為至理名言。大清如何在西方工業化的浪潮中進行閉關鎖國?西方列強怎樣蠻橫地叩開中國的大門?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怎么爆發的?大清皇帝和英國女王分別做了什麼?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國面臨著怎樣的內憂和外患?《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是在什麼樣的形勢下簽訂的?“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為何成為大清國永遠的傷痛?……
作者簡介
李書緯,原名李書偉,河南鄭州人,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自2002年以來已在國家級報刊、雜誌發表專題性文章、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百十餘篇。代表詩作《大地的鳴唱》被多家媒體刊載。已出版有《晚清民國眾生繪》《微歷史·紛繁民國》《微歷史·生猛元朝》等書。